首页

提高江苏历史传统街区保护水平

点击:0时间:2022-08-16 11:09:43

江苏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聚集了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历史传统建筑更是类型丰富,风格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这些丰富的历史传统建筑艺术遗产,是构成江苏城市传统生活空间的主旋律,承载着人文、技术、审美、情感等多重历史记忆。

一、江苏历史传统街区保护存在的问题

历史连续性存在断裂。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当下城市中的历史传统街区是记载着城市演化过程的片断,始终与一定时间维度相连。历史传统街区是既往城市在不同时期建设、不断累积的结果。不同年代所建造的包含有不同风格式样的建筑物的集合体,而非简单的一种风格式样。江苏城市传统历史街区中的建筑遗存,多有至少两种以上的历史遗留建筑样式,或是大量传统,部分中西合璧式样;或部分传统,大量中西合璧式样;也有些建筑存在传统,中西合璧与早期现代主义三者兼而有之的特征。但在我省既有修复案例,不少是以单一风格统合历史传统街区修复后的建筑面貌,而非真实反映历史传统街区作为历史过程演化与积淀的建筑形象集合体的本来面貌。

街区空间结构遭破坏。不同的文化结构、经济结构、科技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风俗会使不同的城市历史街区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不同类型的城市历史地段也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研究发现,一种文化或一个时期的社会,其建筑表征主要是由空间结构形式来决定的,而非建筑本身的细部。如江南地区的城市,其早期城镇及街坊的形成及生长因河道作为交通、贸易的干道,则多依附于河道,故有因河成市,因水成街之说。历史上的街区建设,多是自组织建造行为。这种建造的最主要特点,是街区的形式与形态上的无定式,是街区整体肌理细密而迤逦,且具有人性的尺度。然而据现场走访可发现,江苏部分历史街区的修缮与保护在空间结构上并未较好注意对街区传统肌理的继承与发展,一些项目甚至简单采用的“横平竖直”的道路结构形式,忽视原有空间结构与破坏街区肌理关系,削弱了历史传统街区的文化认同。

建筑多样性逐渐丢失。历史地段传统建筑具有多样、复雜和多元的形态。这种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元性,一是与建筑物的不同的使用功能相对应。比如住宅、商铺、公共建筑其建筑造型不尽一致。二是人们多样性的生活内容的物质反映和历史积淀。三是自组织建造行为所致。尤其是一个街区并非一次形成,所有建筑亦并非由同一批民间匠人来完成。尽管现今历史传统街区从整体形象上给人们一个建筑面貌几近一致的错觉,其实所谓的几近一致是其时审美文化的浸染与建造技术与材料的趋同表现与时间痕迹的体现。但在江苏既有城市历史传统街区,修复及扩建的部分建筑物忽略了历史传统建筑形态所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元性,有些建筑从外观到细部甚至也体现出多数一致的情形。

二、提高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水平的建议

加强街区形态研究。建筑艺术遗产资源的发掘与传统建筑形态认知,是一切保护和传承设计活动的基础。一是建议在省内加强对建筑艺术遗产本体形态特征的专门化研究,从理论层面探讨传统建筑艺术遗产的本体价值,形成对建筑艺术遗产形态特征的判断标准,进而可能确立建筑艺术遗产保护和传承设计的方法。二是关于江苏地区城市历史传统建筑艺术遗产形态认知,因从建筑物质形态要素,如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实体要素及建筑风格,与非物质形态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为因素等两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专门化研究,总结建筑物质形态本体特征的构成规律和设计方法。

强化街区整体规划。对街区的整体规划建议既要突出单体的文物古迹,又要突出这些文物古迹的整体感及与整体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在联系,不仅要重视单体建筑的保护与复原,还应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注重分析文物资源的系统性。同时,可在历史文化街区周边设定保护区域,确保保护区域内的新建筑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风貌相一致,在规模、形态、色彩等方面有机融入历史建筑群,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格局。新建筑应在外在形式上与周边环境保持统一,符合原有的街巷格局与风格,要充分考虑如何将新建筑有效嵌入原有建筑群,同时,在数量上要严格控制,避免与原有环境相抵触。

建立街区基因宝库。寻找建筑艺术遗产的基因,即寻找建筑艺术遗产可资延续的本质与内核,是传统建筑形态认知的核心内容。建议一是要研究地域建筑文化传承设计的基因,发掘传统特色建筑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总结其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二是需通过对江苏城市历史传统街区建筑艺术遗产资源的发掘与梳理,对建筑艺术遗产的构成、生存状况以及使用情况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理性判断其演变规律与价值,构建全面的价值认知体系,并建立江苏城市历史传统街区建筑艺术遗产的基因库,为建筑艺术遗产保护提供判断标准。

总结既有修复经验。建议对成江苏既有城市历史传统街区成功修复案例进行总结。因进一步系统性地探索传承设计的方法,以及其运行的模式与规律,为后续的江苏城市传统建筑的保护、修复、更新等工作能够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同时可应借鉴系统思维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观念性的整体思考到典型的个案研究,从物质环境设计到法规体制建设等多个维度,构建遗产价值判断、保护策略以及管理制度为一体的江苏地区城市历史街区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特色传承的整体框架。

〔本文系江南大学史明主持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无锡历史街区建筑艺术遗产保护研究”成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钱国华

标签: 街区 传统 建筑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