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伊立:24岁给国家元首当翻译

点击:0时间:2022-08-24 14:27:37

杨兴文

全球瞩目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峰会,7月15日在巴西福塔莱萨召开。五个国家的元首出席了这次会议,每个国家的代表团都有几百人,24岁的王伊立担任他们之间的同声传译员。

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王伊立在上海读完初中后,独自坐了20多个小时的飞机到达巴西读书。母亲在巴西开设中巴国际文化交流公司,特意送女儿到里约当地的天主教学校读高中。

尽管王伊立的英语功底扎实,不过巴西的通用语是葡萄牙语,语言的几十种动词变位、阴阳性、句型都比英语难得多。面对接踵而来的困难,她感叹:“两种语言的差别,简直足够颠覆我的世界观。”

面对女儿的叹息,母亲赶紧指出:“你在学校的言行,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而且是中国。你不仅需要努力读书,还要注意说话。”

来到语言和文化完全陌生的巴西,王伊立为了尽快适应当地的生活,只得勤奋学习葡萄牙语,每天都要背字典六个小时。两个月后,她的葡萄牙语进步明显,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

王伊立刻苦学习三年后高中毕业,以管理系第四名的成绩考取著名的里约州立大学。她的成绩非常优秀,所有学费都由政府奖学金支持。

进入大学后,活泼的王伊立开始广阔地接触社会。当时中巴两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翻译人员比较缺乏,王伊立精通两国语言,每当召开重要会议,大家就会想到她。

王伊立读大二期间,巴西要举行一场国际体育赛事。中方代表团需要通晓两国语言的翻译协助,比赛组织方找到王伊立提出请求,她完美地完成了工作。中方代表团对王伊立的工作非常满意,赛后专门向组织方称赞她的表现。

从此以后,不断有人邀请王伊立做翻译,这也促使她更多地关注同声传译工作。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王伊立幸运地遇到毛利·兰多,前辈的指点让她在同声传译的领域里突飞猛进。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即将在福塔莱萨举行,希望你能够在峰会上担任中葡文的同声传译。”接到巴西外交部打来的电话时,王伊立感觉很惊讶,那是高级别的会议,每个国家的代表团成员来自多个领域。

王伊立乘飞机从里约抵达2500公里外的福塔莱萨时,手里只有巴西外交部发来的解释会议主旨的一封简短邮件,没有别的什么信息。她对具体参加哪场会议、翻译什么内容都不知道。

王伊立经过咨询才明白,原来是由于会议的重要性,会议内容全部是封闭的。在会议临近开幕时,主办方才会把内容告知翻译,让他们阅读相关资料,熟悉专用词汇。

会议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王伊立迎难而上,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其它时间都用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和媒体报道,搜集相关新闻、编辑词汇表,为接下来的翻译工作做准备。

走进圆桌会议现场,王伊立快速找到对应语言的同声传译厢坐进去,随即戴上耳机,调好频道和音量。抬头观看的时候,她看到自己的位置正对着俄罗斯总统普京,左手边四米的地方坐着习近平主席和中国代表团,右手方向不远处是罗塞夫总统及巴西代表团。

同声传译是团队合作,王伊立的搭档是特别有经验的前辈。翻译开始前,他们私下商量好分工,讨论可能会出现的词汇难题,在厢里也会相互帮助。面对人生中最大的挑战,她努力调节心态,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王伊立第一天主要负责部长和企业家的翻译,第二天负责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的翻译,还有巴西总统罗塞夫的记者招待会。

当发言者讲话的时候,王伊立的精神高度集中,大脑在两种语言之间飞快转换,将每句话都仔细辨认准确,再通过十分敏捷的思维转换,准确无误地做出翻译。

在现场众多的翻译人员中,王伊立是最年轻的同声传译员。虽然一场会议下来累得满头大汗,可是她的心里充满喜悦。在为期两天的峰会中,她出色地完成了所有会议翻译任务。

“非常有专业水平,保证了大会的成功举办。”高级别大规模的会议圆满结束后,主办方对王伊立所在的翻译团队给予高度评价,让她感到无比自豪。

同声传译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培养的稀缺人才。王伊立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迅速从不会说葡萄牙语的学生,变成登上世界舞台的出色同声传译员。回忆取得成功的经历时,她感慨道:“在生活中我快乐向前,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多严峻的考验我不会丢脸。”

(责编 张圣荣)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