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知道阳光在哪里”

点击:0时间:2022-08-28 00:34:15

孙波

说好的约定时间,由于有重要的事情要他处理,他不得不爽约———往返镇江与南京两趟。

当他回到企业的时候,副手正与记者谈论他的故事,他悄悄地在旁边的办公室等候。

他做人低调,从不张扬,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平易近人。一位沙特商人曾说过,他的风度像美国总统,他的为人如圣雄甘地。

当真正见到这个“伟人”的时候,着实让人心生敬畏之感:这个人走路带风,声音洪亮,目光炯炯有神,一身灰色西装显得整个人高岸挺拔,精神抖擞,很难想像这是一个快步入花甲之年的男人。

如果说远古时期,夸父逐日,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力竭而亡。那么经济时代,他就是现实版的夸父,因为他知道阳光在哪里。

跨越时空隧道,将目光从远古拉回到二十一世纪,笔者惊喜地发现,夸父的梦想正被化作太阳能发电板上的硅片,密集地吸收着太阳的能量。

为了这一束阳光的能量,他追逐了一生,他就是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劳模、镇江市华商会副会长、扬中市华商会会长、江苏环太集团董事长王禄宝。

第一个万元户

1958年,王禄宝出生于扬中市油坊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中兄妹七人,王禄宝排行第五。

民谚云:“扬中有三宝,芦苇、竹子和柳条,穷人多来富人少,穷人靠它求温饱。”在求得温饱之余,为了补贴生活,9岁的王禄宝一边上学一边开始跟着师傅学做竹篮,因为身材瘦小,母亲特意为其到铁匠铺打造了一把小号的篾刀。

“背着竹篮,下船后跑不过大人,一般要比人家晚半个小时才能到集市,自然也抢不到好的摊位了。”谈起往事,王禄宝感慨不已。

家境的贫寒、生活的沉重,培养了王禄宝如柳条般的韧性,同时也培养了他独特的商业天赋。

穷则思变。中学毕业后,王禄宝托姑母在上海买了一本裁剪书,跟着村里的师父学做裁缝。很快,因为用心好学以及出色的手艺,王禄宝考进扬中县针织厂做技术员。在服装厂里,他负责从设计、排版到出样的整个工艺流程,并设计出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为流行的滑雪衫。同时,王禄宝成为企业的技术科科长。

不久,王禄宝回家新办了自己的服装厂———扬中县长旺绿宝服装厂,同时他也是扬中第一个领营业执照的人。

为了打开服装销售市场,20岁出头的王禄宝,单枪匹马闯西北。有一次到甘肃酒泉出差,下了飞机,王禄宝发现停机坪上就他一个人,西北风在他耳边呼呼地吹响着尖厉的哨音,王禄宝感到害怕了。

“没有办法,创业总要吃苦。”王禄宝至今记得,开拓市场的日子里,他一年穿破过4双皮鞋,自行车骑坏了很多辆。

由于款式新颖,质量上乘,很快王禄宝的服装在上海、甘肃、新疆打开了市场。1982年,王禄宝成为扬中县首个万元户,并入选“镇江勤劳致富带头人”行列,受到表彰。

能够走好生命中的第一步,王禄宝永远不会忘记母亲的教诲,“做事要认真踏实,对人要有真心实意,学会感恩。”在王禄宝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个能干的女强人,小时候母亲带着他在兴隆做生意,看着母亲那娴熟的人际沟通技巧,王禄宝心生敬意,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母亲一样。

转身复合肥

要丰产,肥当家。改革开放初期,化肥的需求量日渐加大,王禄宝看到了商机,利用办服装厂积累的信用,贷款5万元新创办了扬中长旺复合肥厂,出任厂长。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距离。刚开始做复合肥的時候,市场混乱,品牌众多,王禄宝的复合肥在市场上很难打开销路,即便是扬中地区的供销社都“不买账”,生意不温不火。

做生意出身的王禄宝,身上既有农民的朴实精神,又有企业家的实干精神。王禄宝凭着对市场的特殊敏感,先后到四川、新疆、湖北、河北等地寻找稳定的原料供应单位。中原、华东市场复合肥厂家竞争激烈,王禄宝另辟蹊径,开发东北市场。

“开拓市场,我是第一人,我坐火车全部是做硬座,夜里困了就打个盹。”王禄宝说。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王禄宝的复合肥厂走上了正轨。

“在关键的时候,王总总能想出办法,打开销路。”跟随王禄宝创业多年的公司副总吴明山说,王总的法宝就是———借船出海。

1994年王禄宝开始了他的“借船出海”战略,与中国肥料界鼻祖和巨头“南京南化集团公司”合作,贴牌加工“红三角”品牌,并将原有产品商标更换并正式注册了“环太”品牌。

不久,“万物生长靠太阳,五谷丰登有环太”的广告语迅速在全国走红,企业通过定制产品、提升质量、品牌化发展,1998年销售额实现了突破一亿元。

一个从无到有的小复合肥厂快速发展壮大成为集团公司;从手工业制造转身到化工制造业,环太集团成为“江苏复合肥四小龙之一”。

管理出效率

对于王禄宝来说,在复合肥行业跌爬滚打了十多年,虽然没有赚得盆满钵满,但收获的是领导力。这为他日后的硅片事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管理基础,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这个认识过程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我去市场要账,对方告诉我,钱还在田里长着呢,农民手上没有钱。”有一次王禄宝去河北要账,面对对方的“闭门羹”,王禄宝无可奈何。

职业与事业是两个概念,对于事业,一份付出才有一份收获。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血汗,创业的艰辛让王禄宝明白:人的因素,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成败。

2000年开始,复合肥厂与世界著名企业美国嘉吉公司洽谈合作。谈判的过程是个艰难的过程,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

这三年里,王禄宝像一匹拉着满车货物的马,不停地往前奔,那一根隐形的鞭子时刻抽打在身上。这一场长达三年的博弈过程中,王禄宝苦练内功,强化管理,拓展市场,企业在各个层次都得到了提升。

在与美国嘉吉公司磨合的过程中,王禄宝对企业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品牌意识、诚信意识有了一个深刻地了解。三年的蛰伏期总算有了收获,2003年环太集团与全球最大化肥公司美国嘉吉合资成立了江苏美盛农资有限公司,为后来的硅片产业拓展出新的大格局。

跨界光伏业

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作为。复合肥业务步入发展“高速路”后,王禄宝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2003年通过扬中市侨办恽伯龙主任的介绍,王禄宝认识了回国创业不久的施正荣博士。

“你有多少钱?”施正荣问。

“我在银行有8000万元的授信额度。”王禄宝回答。经过一番长谈后,两人似乎看到了一个光伏帝国将要诞生。施正荣表示:“你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我们两个人联合起来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我属狗,他属兔。狗与兔,一世富。”王禄宝甚至从属相中找到了支持这种联盟的理由。

施博士告知王禄宝,光伏电池、硅片需求量很大,建议投产单晶硅拉棒和切片。海归老乡所描绘的光伏产业前景引起了王禄宝极大兴趣,他果断决策投资进入光伏产业。

2003年9月,王禄宝的环太集团斥资1600多万元订购了瑞士梅耶博格硅切片机、开方机各2台及配套设备。同时,他争取到500亩土地,用3个月时间建好厂房,5个月时间投入生产,其高效被当年镇江日报头版头条誉为“环太速度”。

王禄宝清楚地记得,那时每天可以切1万多片125×125mm单晶硅片,每片价格达到25.8元,经常是还没下线,就已经被抢购。2004年,王禄宝创办镇江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

到2006年,环太已是尚德重要的硅片供应商。2007年8月16日,为进一步扩大国内硅片产能,王禄宝与施正荣在开发区合资成立了镇江辉煌硅能源有限公司,同样从事硅片生产。

辉煌硅能源总投资5亿美元,年产硅片1.5GW,专业制造硅片,在国内规模位居首位。

此后,王禄宝相继成立了镇江大旺奥克硅技术有限公司、高照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等三大从事硅片生产及配套的公司。王禄宝一举成为“中国硅片切割第一人”。

初入光伏行业的成功,并没有冲昏王禄宝的头脑。王禄宝一直抱有一个朴素的哲学思想———晴天还要防着雨天。

联盟的哗变

两年多的合作,在2010年发生了转折。施正荣与王禄宝在企业发展的定位与战略上出现了分歧。

在光伏产业链中,硅片生产是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它的上游是多晶硅原料,下游则是电池片。在成立之初,环太的定位就很清晰———为尚德做配套。

从2004年到2007年,隨着世界光伏热潮的兴起,环太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几家硅片生产企业之一。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王禄宝对公司的前景很是客观。按照王禄宝当时的估算,在新项目投产后,辉煌的硅片产能将一直与尚德的光伏电池产能扩张计划同步增长,保证能够满足其1/3的需求,在全球硅片市场上占有10%的市场份额。

但金融危机的到来让一切发生了改变。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光伏企业的利润率下降。王禄宝希望和美国MEMC合作,走向国际市场。”一位长期在王禄宝身边工作的业务人员回忆。

在此过程中,MEMC公司成为双方的焦点。作为世界硅料巨头,MEMC既是尚德的供应商,又是环太和辉煌最大代工客户。

因此,辉煌与MEMC合作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施正荣和尚德的同意。

“这样就和尚德主业有竞争关系,尚德当然不会允许。而尚德看到王总想和MEMC合作,就提出希望收购王总持有的股份。

“政府资源、行业领先、全球化管理、社会舆论、话语权等等。”在合与分的问题上,王禄宝压力很大。但最终王禄宝做出决定———分家,以股权分产权。

2010年4月,王禄宝与美国MEMC合资成立江苏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王禄宝表示:“我们和MEMC决定成立合资公司,并在新公司中控股。”

美国MEMC公司的业务负责人曾这样评价王禄宝,“在整个亚洲地区,王禄宝是最讲诚信的人。”在与美国MEMC的合资过程中,外方投资了5300万美元,并先期借款给王禄宝1000万美元,作为流动资金。

处变不惊

对于光伏产业链的硅片切割行业,王禄宝坚信这个行业未来前景广阔。然而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会遇到盛极必衰的瓶颈。

2011年,受欧洲国家补贴下调、欧债危机蔓延、国内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一场空前的寒流。“降价、亏本、过冬、兼并、破产”等成为整个行业的关键词。

“从欢歌艳舞到哀鸿遍野,光伏产业经历了集体跳水。”吴明山告诉记者,作为光伏上游产品的硅片,其价格已降至成本价,甚至产品市场价与成本倒挂。行业上出现了“多做多亏、少做少亏、不做也亏”的穷途困境。

王禄宝介绍,有的时候一个上午会有七八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一刻钟前还是15块,一眨眼的功夫就能降到8块。客户因为价格退货,原材料的短缺更是雪上加霜,桩桩事都到了火烧眉毛。

环太集团在最困难的时期,市场上一片硅片成本8元,环太只卖7.5元。最高的时候一天亏损达到100万元,企业2011年至2014年,3年亏损了3.8个亿。

王禄宝明白,企业一旦停产,工人就散了,客户也没有了。“做企业如同打麻将,过程在输,但不到最后一牌都不能说输,因为有机会就有可能。”王禄宝说,“那个时候只要有人要硅片,什么价格都可以卖,我们要的是市场。”

环太集团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选择了直面行业危机,全员动员,掀起一场全面动员、全员参与的“持续改善 降本增效”活动。由王禄宝亲自挂帅,将成本环节划分为8个子项目,制定改善目标,分小组实施。在八大项目小组改善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以“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四大成本关联部门为模块的第二小组。

“只要有光伏行业,就有我环太。”2013年冬天的一次员工大会上,王禄宝振臂高呼。在企业困难时期,王禄宝出台了“两高一低”的寒冬政策,同时每个月开大会,不断鼓舞员工士气。

一些公司要将加工费压到接近成本价,王禄宝慨然决定:做!于是全公司全面动员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节约每一分钱,节约每一度电,关注每一个加工环节……

“企业就这样熬过来了。”面对记者的采访,王禄宝感慨不已。

专注赢天下

走进硅片车间,一条绿色长廊笔直伸向远方,偌大的车间里,几百台高端智能化设备有序排列着,硅片从铸锭到开方,再运送到自动切片车间,企业实现了全部智能化。

“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一个企业能否常盛的根本所在,“诚信”也是王禄宝给客户的名片。环太集团汇商有道,用诚心换真心,在多年与客户“合作、信任、分享、共赢”基础上,加大新客户的开发力度,建立科学客户体系。集团先后开发新客户20多个,先后与韩国韩华、通威集团、央企国电投、中节能、MEMC、台湾新日光等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企业的发展只有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才能实现跨越发展。2016年,环太集团研制的“金刚线切割超薄多晶硅片”每公斤硅料出片60片,厚度小于170um,产能与砂浆切割相比提升120%,同时还实现了绿色生产,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为了构筑企业的人才高地,使企业拥有一支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适应的科技队伍。环太集团不断引進高层次人才,开展技术创新。集团研发人员155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9人,本科121人。同时,不断深化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实施多项科研项目。

2016年,环太集团销售太阳能硅片5.2亿片,出口硅片2.56亿片,硅片出口总额1.85亿美元,全年实现销售额37.5亿元,上缴利税2.3亿元。多晶硅片光电转化效率跃升至19.6%,全国同行业第一,产能规模稳居国内行业前三甲。王禄宝本人荣获江苏省优秀企业家、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

铁肩担道义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王禄宝十分关心灾区情况,第一时间向灾区发送慰问信函,积极参与抗震捐助活动。

5月19日,王禄宝将第一笔捐款21.6万元汇到扬中市民政局,同时组织全体员工捐款,党员缴纳特殊党费,累计捐款达50余万元,物资达10万元。

他还动员家庭成员踊跃参与抗震救灾活动,要求远在美国的儿子时刻关注祖国灾情,调动异国他乡华侨的捐助热情,被江苏省侨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1年3月王禄宝积极参加了援藏活动,并一次捐款100万元。环太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援藏出资百万元企业”的荣誉纪念奖牌。

这些年,他还为所在镇出资铺设水泥硬质路面、修造桥梁、亮化、绿化等工程,并长期坚持为几十亩江滩防护林维护保养。每年向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等捐款捐物,达200万元。

2016年,环太集团在扬中市慈善总会,成立了800万元的冠名基金。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环太集团及王禄宝本人共向社会捐赠钱物达2000万元。

对于社会事业与自己的事业,王禄宝有自己的愿望,“对于光伏行业,我希望环太能够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行业令人尊敬的服务商;对于社会,我希望在我退休的那一天,政府为我带上大红花,鞭炮齐鸣,光荣退休,成为扬中的一个传说。”王禄宝表示。

标签: 硅片 扬中 万元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