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笔迹鉴定师:文字追凶者

点击:0时间:2022-08-29 01:49:49

吴嘉禾

在案发现场,在文件物证上,一张平淡无奇的纸条,一句平常的留言,几个很不起眼的文字,甚至是纸张上书写过的压痕……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

“X局您好!自从那晚过后,我一直忘不了您……但我最近手头有点紧,请您汇3000元到下面这个账户上……”

一封附有“艳照”的勒索信出现在某单位领导的信箱里。接信后,该领导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这时,技侦民警出动,通过对信件的照片和笔迹进行鉴定,从而推断出犯罪嫌疑人。

在业内,这样的警察也被称为笔迹鉴定师,在这些人眼里,每个笔迹的一撇一捺中都可能藏着破案的线索。

古老的技术活

20世纪80年代,一个所谓的纳粹收藏家带着60本“希特勒日记”来到了德国的一家出版社。该出版社花费230万美元买下了这些日记,并把转载权卖给了多家外国报社。其中《泰晤士报》邀请了多名专家,以一份希特勒的手稿为样本,进行了笔记鉴定,结论是:真的!

不过随后的紫外线检测击碎了那些想发财的人,纸张中的一种配料1954年才开始使用。那么笔迹鉴定错了吗?也没有,因为那些用于对比的所谓“手稿”,其实就是那位骗子收藏家伪造的。

笔迹是一种特殊的痕迹,指具有书写能力的人为表达自己的意念,利用书写工具在一定表面上书写文字符号形成的、能反映本人特有的书写动作习惯的一种特殊痕迹。而笔迹鉴定,则是通过对两部分或多部分笔记之间的比较鉴别,来判断是否为同一人所写。这种鉴定更偏重于对于笔迹这一种客观事实的比对,而不追究文字内容所表达的含义。

用笔迹解决诉讼纠纷、断案,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历代司法实践中,“对笔迹”被列为传统的办案手段之一,因此,笔迹鉴定可堪称为一项古老的鉴定技术。

如何判断这个签名究竟是不是本人所签?“每个人的字迹,有可能随着年龄、书写环境等原因而有所变化,但书写习惯是变不了的。”

据陈波介绍,当人在写字的时候,头脑中并没有清晰的意识去指挥手指怎样运动,怎样把每个笔画以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怎样用不同轻重大小的力度去写,用词习惯、语句顺序都会有一些相应的规律和特殊性。

陈波是一名技侦民警,也就是人们口中的笔迹鉴定师。“在鉴定的过程中,我们会用肉眼看。还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文件检验仪等设备,依靠对检材和样本字体的比对进行仔细鉴定,依靠其中发掘出的特征得出鉴定结果,所谓样本字体,便是警方收集到的调查对象的一些曾经书写的‘范本,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这些大量的样本中寻找调查对象的细微的笔迹特征、用词用语习惯,有时候,甚至是经常出现的错别字都能揭露出很多秘密。”陈波补充道。

比起需要较强主观判断的字迹鉴定和言语识别,另一位笔迹鉴定师王世全更擅长技术鉴定。曾经有一个伪造印章的诈骗案件,涉及金额高达1350万元,四张支票上的公章和法人代表名章印文的样式、内容、尺寸、文字布局等规格特征都与样本相符;画线比对、重叠比对检验也没有明显差别。千万元诈骗案陷入了僵局。

后来找到了王世全。一沓20厘米左右厚的文件端到面前,他放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逐一比对。

印章虽是死物,不会变化,但是同一个印章盖出来的印文也不是一模一样的。着墨的深浅,用力的程度,不小心移动导致的变形,都会使印文产生差别,所以只能大量比对。最后发现涉案支票上的印文在着色较浅的地方存在小瑕疵。检本的印文恰好和单位预留印鉴的印文相同,原来伪造的样本是单位的预留印鉴。

检材和样本的比对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一份异常枯燥而繁杂的工作,对陈波和王世全而言,这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和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民警一样,他们也在横竖撇捺中追寻着所有犯罪嫌疑人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

不会说话的“目击者”

回到“艳照”勒索信的案子。

该案件发生在贵阳,当地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对信封内照片进行鉴定,发现“艳照”是合成的。后经过摸排走访,民警发现该单位的一名女中层干部有很大作案嫌疑,但要证实她就是敲詐勒索的犯罪嫌疑人,就需要对这封信进行笔迹鉴定。

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科副科长张颖接下了这一任务。

“首先我们要查看每个字的细节特征,主要分析运笔形态、连笔方式、笔顺等特征,然后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笔迹的力度,不同的人写字时,运笔有着不同的力度走向,我们称为‘动力定型,这几乎是一个人一辈子都改不了的习惯”。

但笔迹的力度怎么能用肉眼看出来?张颖说,他们最近装备了一个“神器”——文件检验仪。这台像烤箱一样大的设备价值90多万元,将笔迹样本放进去后,可以进行各种光源的照射操作,还可以将样本清晰地放大数十倍,进行复制、翻转角度等操作,结果就清晰地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上。

“不过在笔迹鉴定方面并不像在DNA检验中,机器的作用几乎是100%,在鉴定笔迹时,机器的作用很小,主要还是靠人工观察比对。”张颖说,在机器的作用下,待检样本的所有特点几乎完全暴露出来,就像再细小的生物,在显微镜下也能清晰地呈现,而运笔力度的不同,会导致笔迹的颜色深浅不一,在机器上,就能清晰地呈现。

经过大量的缜密工作,警方给出了鉴定结论:这封信就是这个女干部所写。后据她交代,其由于升迁无望,迁怒于领导,PS淫秽图片后,再试着用扭曲的字体写了这封勒索信。

事实上,在案发现场,在文件物证上,一张平淡无奇的纸条,一句平常的留言,几个很不起眼的文字,甚至是纸张上书写过的压痕……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

它们,都是不会说话的“目击者”。而真正能读懂它们的人,就是这些以笔迹鉴定师为代表的技侦民警们。

(徐雅敏荐自《文史博览·人物》)endprint

标签: 笔迹 鉴定 样本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