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歼—15坠毁与“缺练”无关

点击:0时间:2022-09-07 22:05:53

转盘枪

中国的“航母之旅”才刚刚启程,解放军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都需要我们一个个攻克,一个个跨越。舰载机事故虽然是第一次,但不会是最后一次。英雄飞行员张超的牺牲绝不是无意义的,此次事故再次为我们拧紧了装备完好和人员训练高要求的发条。

航空母舰的相关消息一直为大部分中国军迷热切关注。自“辽宁”号航母于2012年9月25日交付中国海军以来,已过去了近四年时间。

时至今日,她依然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焦点话题。就在7月27日,中国官方发布的一则消息令所有人的心情倍感沉重:张超,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12时59分,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急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

看到这条消息,广大军迷哗然一片,除了对牺牲的海军飞行员张超进行缅怀悼念外,也对歼-15坠毁事故的原因纷纷进行猜测。

同时,少数不良居心的人也开始借此机会对解放军飞行员和战机进行各种攻击与中伤,发出讥讽与嘲笑。那么,为何此次歼-15坠毁事故中,飞行员跳伞后未能生还?解放军飞行员是否如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属于“缺练”呢?

从官方对此次事故的说明中,我们不难分析出其时歼-15的飞行状态。“陆基模拟着舰接地”,即其时的歼-15应该已经进入降落航线。

从真实的舰载机降落航母的程序来看,当飞行员接到着舰命令后,其应驾驶战机在距离航母10公里左右的地方脱离,等待降落航线,将高度下降至300米左右,或保证可以目视到航母甲板的高度。

然后进入航母尾部5公里处,开始进入着舰航线。在逐渐接近航母尾部的同时,舰载机要完成打开减速板、放下起落架和尾钩的程序。

这一切都完成了之后,即飞行员已将舰载机调整至着舰状态后,将在航母左侧再次转弯,到达航母甲板的着舰中心延长线后方,进入光学助降系统(“菲涅耳”透镜)的工作范围,开始下滑降落。

与陆基飞机降落机场不同,航母舰载机在降落时是要以发动机全开的状态着陆的,即以人工操纵一架动力全开的飞机强行“砸到”航母甲板上。

一旦降落不成功,飞行员必须立刻拉起机头,重新爬升高度尝试第二次降落。因为航母甲板不像陆上跑道那么长,未能让舰载机钩到阻拦锁上的话,飞机有可能会从航母甲板跌落海中。

在笔者看来,此次官方公布的歼-15坠毁事故或发生在舰载机刚刚进入着舰航线,或处在下降状态之时。

倘若是极为接近跑道的状态,即飞机高度极低,面对电传故障而不受操纵的飞机,飞行员可能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不会有。

不过即使这样,在舰载机处于着舰状态时,其高度也仅有几百米左右,其留给飞行员做出反应并下决心弹射逃生的时间也仅有几秒,若不把握好这紧张而宝贵的几秒钟,飞行员的生还几率依然会极为低下。

从事故报道中来看,张超在战机于超低空发生故障后,下意识的第一反应依然是尽力挽救飞机,试图重新操控住已失控的歼-15,避免坠机事故发生。

显然,张超同广大解放军飞行员一样,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装备的爱护之心。只有让飞机平安降落,工程师和技术员才能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研究和排除,以杜绝未来的隐患。

然而,或许也正是因崇高的责任心,令张超放弃了在第一时间跳伞,最终错过了宝贵的最佳生还机会。在这里,笔者向张超和所有解放军飞行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的精神与责任心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敬佩!

回过头来看事故,既然歼-15的电传系统在飞机处于极低高度时发生故障,导致战机失控,那即使飞行员将电传控制改为机械控制,即更依赖手动控制,其也需要一段调整时间。就在调整时间中,飞机的飞行姿态和高度或依然持续恶化中。

可能很多人会问,中国不是早已装备“零—零弹射”座椅,可以在接近零高度和零速度的状态下保证飞行员生还吗?

笔者以为,虽有“零—零弹射”座椅,但其时歼-15的不良飞行姿态可能使座椅被弹出后无法及时改变自己的姿态。

最坏的情况或是飞机出现了向一侧翻滚的状态,甚至是接近“倒扣”,使得座椅被弹出后加速撞向地面。就算座椅有调整自身弹射姿态的能力,过低的高度和过大的速度等不良因素,都未能使其保住英雄飞行员张超的生命。

对于张超的牺牲,我们深感痛心,中国海军航空兵和歼-15研发机构也必然会对此次事故作出相应的改进与调整措施,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如歼-15战斗机群暂时停飞,彻查飞机电传与其他子系统,对飞行员进行相关培训等,以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是不幸的,教训是惨痛的。但在笔者看来,这些都不能够成为一些人攻击和讽刺中国飞行员和人民解放军的借口与把柄!

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本就是一个“极高危”职业,是对身体极限、飞行技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极端考验。

如此看来,各国在遴选和培训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时,都会提高训练与考核标准,这些人的技术必然要高过普通飞行员。

外国如此,中国也是如此。况且,中国的航母之路刚刚启程三年多,为了给将来留下更多更好的种子力量,在选择张超成为舰载机飞行员时,他的个人技术与心理素质一定是过硬的。换句话说,我们不应对张超乃至解放军飞行员的技术有什么疑问,更不应无端对其进行指责,“缺练说”纯属无稽之谈!

从概率的角度出发,任何国家的航母舰载机都不可能做到不出事故。尽管以统计学来看,舰载机降落事故不会因降落次数和航母与舰载机的装备量增长而增长,但若想将其降至“零水平”,也同样是不现实的。

以全球装备航母数量最多的美国来看,其至今也不敢拍着胸脯做出舰载机降落“零事故”的保证。

装备精良的美国海军航母只能以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训练手段,尽可能地降低事故几率;在事故无法避免时,保证飞行员的逃脱几率;在逃生姿态不良时,尽力保证人员的生还率。

这种科学的阶梯式标准和长期运用航母的经验,才使得今天的美国海军航母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有威慑力的打击力量。

中国的“航母之旅”才刚刚启程,解放军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都需要我们一个个攻克,一个个跨越。舰载机事故虽然是第一次,但不会是最后一次。英雄飞行员张超的牺牲绝不是无意义的,此次事故再次为我们拧紧了装备完好和人员训练高要求的发条。

当然,谁都不愿看到事故的发生,为使其尽可能地降低和杜绝,我们还要向接下来的种种安全课题发起挑战。笔者坚信,中国的航母发展之路不会因一次事故而夭折,挫折反而会激励解放军继续前进!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