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以动态比较创新优势视角考察中国奇迹

点击:0时间:2022-09-24 15:13:49

赵成

第一,关于动态比较创新优势分析框架。

18世纪中国的康乾盛世、20世纪末现代中国的经济奇迹及深圳创新活力持续爆发,如何解释这三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对于理解中国经济非常重要。当同时面对这三个经济现象并寻求一个统一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来解释时,我们就来到了理论创新的前沿。正确地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唐杰教授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一书,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尝试。

在本书中,作者声明依据长期动态随机一般均衡范式的非数学语言解释中国经济从18世纪到20世纪出现的两次经济增长现象,一次是康乾盛世,一次是中国奇迹,因此我们可以把此书归类为学术类书,尽管作者用非学术的随笔的语言写就,但作者长期经济学研究养成的思维习惯依然体现在每一篇短文中,逻辑严谨、框架清晰、数据翔实、结论谨慎。

作者采用长期经济增长的视角在书中主要解释了三件事:中国康乾盛世的出现与消失;中国奇迹的出现与增长停滞的可能性;深圳奇迹的出现与创新活力爆发的可持续性。作者在分析过程中对经济增长理论做了一次范式创新的尝试,我把这个新范式或新框架称为“动态比较创新优势分析框架”,依据这个框架,作者通过在增长模型中引入“创新过程”,比较清晰地解释了外生型经济增长的多样性,如果进一步,在理论经过模型化之后,作者还可以推论出外生型经济增长收敛到内生型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从而把影响创新过程的法治过程、市场经济深化过程、金融深化过程、人力资本形成过程和开放过程作为约束条件纳入模型。

经济增长现象始于1775年英国的工业革命,随后波及到欧洲大陆、北美大陆和日本等非西方经济体,众多经济体实现经济增长是在东亚奇迹出现之后。中国作为大型经济体在20世纪末开始表现为连续30年的高增长,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的增长奇迹。200多年的经济增长历史提供了多样性的增长样本,经济增长因此被分为内生型增长和外生型增长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驱动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是内生的还是输入的即外生。内生型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均衡路径跟技术创新的均衡路径直接相关,外生型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均衡路径跟技术创新能否通过“干中学”转型为内生的路径直接相关,在法治过程、市场经济深化过程、金融深化过程、人力资本形成过程和开发过程都会通过特定机制影响创新优势的条件下,这种外生型经济增长具有非常大的脆弱性,经常会出现阶段性的增长停滞。

经济学家们对于经济增长的分析和解释基本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而这种理论源自发达经济体,它们都属于内生型经济增长经济体。在传统框架内,代表创新优势的变量可以被假设为遵循不同的统计分布,没有被函数化。

第二,关于比较创新优势。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问题,是经济主体不断需求技术创新的结果,主流的经济学范式是经济增长理论,这种范式用来解释内生型增长经济体更为有效,对外生型增长经济体的解释似乎力不从心。一直试图解决这个理论难题的是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北京共识”和“新结构经济学”的提出都是这种努力的成果,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相对,后者只是一系列政策的集成,新结构经济学则尝试在发展经济学框架内为新兴经济体建立一个动态经济增长模型,但这是个理论误区,其模型将无法收敛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增长模型。理论创新自然是好事,无论是哪种新框架或经济增长新范式,如果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奇迹的出现就是一个好模型,更进一步,如果还能较好地解释日本奇迹和南美陷阱则该模型就具有一般性。

“比较创新优势”是一个比较好的分析工具,我在此粗略地描述一下这个范式。

经济增长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分水岭,从此人类社会被分为两个时期,停滞时期与增长时期。回顾增长历史,经济增长是个技术创新现象,人类社会不存在没有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在工业革命前,人类社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零星存在的,任何一个文明都没有发现技术创新的机制,直到工业革命的出现,技术创新才开始以一种“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存在,技术创新供应商开始为整个人类社会提供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人类开始在这个新场景下重构所有的产业,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最直接的体现,涌现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发明家、企业和城市。英国曾总领技术创新优势50年,欧洲大陆的德法两国才学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本国的经济增长,英国企业才开始面临来自大陆企业的竞争。

我们借鉴企业竞争优势概念,提出新兴经济体的“比较创新优势”概念,对于外生型增长经济体,这不是一种绝对的静态的创新优势,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创新优势,即是一种比较创新优势,我们把创新优势过程化、动态化,某个经济体相比其他经济体在某些领域存在创新优势,驱动本国的经济增长。这种创新优势的获得,来自于本国内生的创新和知识外溢,或转移产生的输入型创新,通过干中学机制可以形成一个经济体可持续的创新优势,也可能无法形成可持续的创新优势,这里需要一些“必要条件”。不同新兴经济体国家这些“必要条件”处于不同的动态路径,直接影响了比较创新优势的可持续性,即动态化之后,是否能够收敛到内生型技术创新,以保持比较创新优势。这些必要条件包括:法治过程、市场经济深化过程、金融深化过程、人力资本形成过程和开放过程。

我们打开创新优势形成的黑匣子,深入其内部,把创新过程函数化,则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我们把创新优势做动态化处理,对于新兴经济体,从创新优势的缺乏到创新优势的出现、混合型创新优势的累积、混合型创新逐步演化为内生型创新、内生型创新优势驱动、动态比较创新优势模型收敛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创新优势内部机制的发掘和影响创新优势形成五个“必要条件”的动态化,五个必要条件也代表五个变量,这五个变量直接影响了一个新兴经济体比较创新优势的形成,这些思想应该是源于作者近些年对具体围观创新案例的研究,及对深圳创新活力的不断总结,而深圳经验为“动态比较创新优势”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

第三,关于中国经济的解释。

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定义,涵盖五个领域: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采用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康乾盛世的出现源于全球化带来的创新优势的形成,其消失源于这种创新优势的不可持续性,当失去比较创新优势的时候,盛世就不再了。

深圳奇迹的出现和创新活力爆发的可持续源于这种比较创新优势的动态存在,深圳已经具备一些“必要条件”,让这些创新优势持续存在。

中国奇迹和康乾盛世的出现皆源于全球化带来的创新机会,但是否也会象康乾盛世一样消失则取决我们是否会创造那些“必要条件”。

动态比较创新优势分析框架是中国经济学家第一次在主流经济学范式内提出的一个全新分析框架,既是对中国经济奇迹的经验总结,也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在新兴经济体纷纷陷入增长陷阱边缘的时候,依据这个新范式,我们可以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增长政策,这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这个新范式可以用于分析一个区域如何保持比较创新优势,也可以用于分析一个产业如何保持比较创新优势,因此可以细化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