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装 得有理,科学道理

点击:0时间:2022-09-30 05:17:15

周媌

逼格,即装逼的档次和格调。

“装逼遭雷劈”、“不装逼我们还是朋友”、“你这是在装逼你造吗”,吐槽装腔作势分子的词语层出不穷,而人类却在装腔的路上越走越远——炫富的郭美美、哭穷的公务员、一把吉他走天涯的文艺青年,不论从深度和广度来说,都在不断地刷新着逼格。而其实喷子们你们造吗,装腔有它的科学道理。

在“zhuangbility”这件事情上,人类之所以如此前仆后继乐此不疲,就因为它能够产生一种权力的幻觉,从而让身处充满竞争压力的社群中的个体,特别是那些经济政治地位较低的个体,感觉更好一些。另外,求偶伴随的压力和动力也是让人类不断刷新逼格的源泉之一。

来自猩猩的启示——“装”和“端”能够帮助主体建立一种相对来说比较高的群体地位

《黑猩猩的政治》一书中,描绘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猩猩老大耶罗恩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加有权威,会让自己的毛发始终保持略微竖立着的状态,即使在它不卖力进行那些威胁性武力炫示的时候也是如此。并且,它走路的时候也不像一般的黑猩猩那样,而是始终迈着一种缓慢而稳重的夸张步伐。这种具有欺骗性的习惯性做法——让躯体看起来显得大而沉重——是黑猩猩中的雄1号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反转的剧情在于,一旦黑猩猩头子们失去了自己的宝座,它们的毛发立马就耷拉下来了,步伐也变得和平常的黑猩猩一样轻快。

而在哈佛商学院的副教授艾米·库迪的一次针对“人所采取的身体姿势会如何影响其行为方式乃至行事效果”的实验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她和同事们招募了一批志愿者来做实验。这些被试者在一开始会被要求做出一些开放型或收缩型的动作:前一类如坐在椅子上把腿跷到办公桌上去、双臂打开、叉腰耸肩,这样显得强有力;后一类如双手夹在膝盖间坐着、屈身低头、手摸着缩起来的脖子,这样显得羸弱无力。让他们保持这个姿势数分钟后,再往下做一些任务测试以及身体激素水平测试。

结果发现,强有力姿势的被试者显得更为自信,而无力姿势者则更为自卑和保守。所以艾米的结论之一是,如果你从外表上做出改变,将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你的内心状态乃至身体能力。

用Zhuangbility实现自我治疗

2010年伦敦商学院行为管理学教授尼诺·希凡纳森在《通过消费象征地位的商品来保护自己》这篇论文中指出,那些自我评估低落的人会想通过消费象征地位的商品(名车、名表、名包等奢侈品)来治疗自我危机。在他的150个实验对象中,具有自我认同危机的人,更愿意购买奢侈品。

另一个研究中,希瓦纳森让被试对象看一辆奢侈品车的价格,按照常理,那些低收入的人可能会更加回避这样的商品,然而结果是相反的,他们不但表示出想买的意愿,而且愿意花更多钱来买这辆车。希瓦纳森认为这是因为那些社会经济地位更低的人本能地体会到更多危机感,于是会采取超过自己能力的方式去消费昂贵的、炫耀性的商品,以此来寻找心理平衡。小编有位大学同学,家境并不太好,却非常愿意购买昂贵的物品,而且他购买的脑回路跟常人不太一样。比如某次一款篮球鞋新上市,他一直偷偷关注,然后攒够钱偷偷买下来,平常也并不穿,甚至连身边的好朋友都不知道他已经迅速入手了这双鞋子。直到某天大家聚餐,说起新上市的该款篮球鞋时,他便露出一脸的不屑,表示他早就买了这双鞋子了,然后拿出手机里鞋子的照片接受众人的膜拜和艳羡。他曾经告诉过小编,他享受的并不是这件商品,而是这件东西可以给他带来的荣誉,仿佛有了这些他身上那些“小城市来的”、“家境不好”的标签就会被覆盖。

为了配偶,请让我成为那个3000块的包

装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赢取交配优势。呃,也许这个词实在是太赤裸裸,那么我们换一个说法好了:在择偶中占据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在1899年《有闲阶级论》中提出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如果你细心观察生活,你会发现,这个看上去有些扯淡的效应,其实相当有理。像是情感营销做到极的褚橙,又像是怎么看怎么不值的无印良品,就生动地展示了这一点。小编的母后大人口头禅就是“钱认得货”。而在2011年,来自德克萨斯-圣安东尼奥大学等五所大学的六名研究者共同完成名为《公孔雀、保时捷和托斯丹·凡勃伦:炫耀性消费作为一种性信号系统》的论文中也提到:部分男人们就是在把买名车这种炫耀性消费当做一种性炫耀来展示。车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代步工具,而更是一种身份的标志。

当然,不要急着讽刺男人们,在女性身上,科学家观察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经济不景气时期,女性会通过多购买口红之类的消费品来提升自己的外貌,以求得更有钱的伴侣的青睐。这现象名曰“口红效应”,是来自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的莎拉·希尔和克里斯托弗·罗德荷弗等人,2012年在《经济衰退中的美貌激励:择偶、花销与口红效应》所揭示的,该效应似乎能用来解释那些明明出生贫寒的女人愿意把大把钱花在化妆品上,用来提高自己在婚姻市场的竞争力的情况。所以,看到郭美美和各种野模试图用奢侈品、加V这种方式来自抬身价,也就能理解了。就像一个包,放在淘宝卖,300就会嫌贵,而放在美美国际或者放到巴黎老佛爷那儿,3000都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郭美美们就希望成为那种3000块的包。

跟我抢马子?问问我手里的吉他!

正所谓,有钱装,没钱更要装。甚至一些不好用金钱直接衡量的事物也可以成为“装”的载体,比如说,爱心。2010年康奈尔大学的帕特·巴克利就发表过标题为《利他作为一种求偶展示》的论文,其中指出不论男人或者女人,都更愿意和具有利他特质的人约会、交往、发展长期伴侣关系。所以,当你有看到微博上某些人在公益事业上热血满满整天呼吁的时候,还是尽量保持冷静的头脑观察着吧,指不定哪天他会以呛死你的头条新闻主角这种方式出现,让你觉得恍惚至极,啊当日的慷慨啦正义啦公德啦什么的仿佛一场表演罢了。

最后我们可以来探讨一下当前中国社会最为突出的一种装,那就是装文艺。从多年前的西祠、北大新青年到如今的豆瓣,文艺青年们势不可挡的力量已然成为了2000年之后中国青年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及至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好像不知道《爱在午夜降临前》的人都不好意思出去社交的样子。写两行酸句子的人就要声称自己为诗人,能搞点绘画摄影之类动静的就卯着劲儿去步入艺术家行列……这些现象,让人忍不住想大喊一声,呔,你这么文艺你爹妈造吗?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为啥不管是不是真文艺,都要装一场,这么装有啥好处呢?

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的海伦·克莱格、纽卡斯尔大学的丹尼尔·奈特尔和爱丁堡大学的桃乐丝·米尔三人合著的论文《视觉艺术家的身份地位和择偶成功》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他们通过对236个视觉艺术家的调查得出,成就更高的男艺术家情场上会更得意,而且更有可能采取短期的约会策略,呃,因为他们身边围绕着的女子实在是太多了。回想一下Beatle(甲壳虫乐队)和Rolling Stones(滚石乐队)成员睡过的groupie们,这个结论可谓毫无维和感。而从小编的大学生涯来看,学霸超高的学分绩都不能撼动文艺男们在姑娘心中的地位。宿舍楼下的蜡烛会被水浇熄,情人节的红玫瑰会凋零,但是吉他男们的浅唱低吟却可以长时间盘踞宿舍卧谈会话题榜榜首。

所以说,既然有这样的好处,你怎能怪小青年们不得不一个个装疯卖傻把自己搞得很文艺,以求得更多异性关注呢? 资料来源:科学松鼠会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