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秘的京西宾馆

点击:0时间:2022-11-04 01:52:40

朱珉迕

近10年间,除2007年和2012年外,上海代表团均驻扎京西宾馆。这座有中国“会场之冠”美誉的宾馆,究竟多神秘?事实上,对喜看新闻联播的人而言,会议楼一层大厅的画面极易辨识——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先进人士”、“代表人士”、“全体与会人员”的画面,除了人民大会堂,多半就在此地。

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上海代表团,飞抵北京,照例住进京西宾馆。

近10年间,除2007年和2012年外,上海代表团均驻扎京西宾馆。对上海代表而言,此地极尽熟悉,连同一届中每年分配给各代表的房间号,大体也与上年相同。

2008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来到京西宾馆看望上海代表团代表。

对更多人而言,京西宾馆依然显得神秘莫测。这里只有“羊坊店路1号”的门牌,没有招牌。甚至连久经考验的京城出租车司机,在听到乘客说“去京西宾馆”时,也未必个个“门儿清”。

这座有中国“会场之冠”美誉的宾馆,究竟多神秘?

正师级单位

最令京西宾馆永载史册的事件,当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此举行,并通过确立改革开放方针的会议公报。当初开会的三层第一会议室,据称日后历次翻修中都“修旧如旧”,从椅子到茶杯等均保持原样。

此后,中共中央多次全会以京西宾馆为主会场,包括最近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军委的重大会议亦首选在此举行。每年两会前,京西宾馆还承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对喜看新闻联播的人而言,会议楼一层大厅的画面也极易辨识——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先进人士”、“代表人士”、“全体与会人员”的画面,除了人民大会堂,多半就在此地。

京西宾馆与中央电视台、军事博物馆隔街相望。其始建于1964年,隶属总参管理局,正师级单位。宾馆管理单位曾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局京西宾馆管理处”,2004年9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京西宾馆管理局”。

最早建成的京西宾馆西楼以苏式风格闻名,系设计者借鉴上海锦江饭店风格建成。这也是其与上海的最初缘分所在。西楼13层,1层为大堂,2至12层为客房,13层为包房和餐厅;建成之初,这是北京市最高建筑。

为解决宾馆人员的来源问题,1964年5月,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发出通知,先后从沈阳、北京等9大军区和空军、海军等6个兵种,选调干部95人、职工401人。

开馆伊始,1964年国庆节,京西宾馆就接待了阿尔及利亚、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巴基斯坦、缅甸等6个国家的党政代表团和来自其他34个国家的61个专业代表团,并接待了当年10月20日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东北、中南、解放军三个代表团,以及大会的260多名工作人员。

此后50年间,全国人大几乎所有代表团都曾入住此地,包括台湾代表团。

“最难进的宾馆”

与高规格相应的,是极高的安保级别。

迄今为止,京西宾馆不对境外人士开放。“两会”期间,境外媒体记者如要采访入住此地的人大代表,即便完成预约联系,也不可进入宾馆内部。

境内记者和工作人员进入京西宾馆,亦有严格限制。除持官方发放的大会采访证、工作证和驻地工作证外,其余人员需提前向代表团提出申请,宾馆会客室工作人员接到电话确认后方可放行。从宾馆大门到代表活动区域,至少要经过3道身份检查和安检。

京西宾馆的通讯要求亦极其严格。外部打进驻地的电话,实行总机转接,双向询问确认后方可接通。同时,作为驻地,京西宾馆明确不收快递。

安保之严,令京西被誉为“最难进的宾馆”。

“文革”期间,大批被揪斗的干部被送到京西宾馆保护起来。1967年1月19日,在京西宾馆举行的中央军委扩大碰头会上,就军队搞不搞“四大”问题,叶剑英、徐向前和聂荣臻等军队元老同中央文革小组的江青、陈伯达等发生激烈争论,史称“大闹京西宾馆事件”。

1967年,中共中央和军委紧急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京西宾馆同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一样属于保护单位,军队和地方的战斗队组织不许冲击。”是年2月,周恩来指示,宾馆实行军事接管,未经北京卫戍区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

此外,宾馆接待室还安装了一部直通总理办公室的电话。后来毛泽东又指示北京卫戍区“常驻京西宾馆两个连”。

“文革”结束后,京西宾馆的保卫力量恢复正常状态,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负责。

2001年,京西宾馆进行了一次大的重装,为各级别的会议所配备的设施更加完善。除了大厅门口的安全检查装置,各会议室还专门配备了一系列保密设施,有的高级别保密会议要求与会人员把手机存放在专门的储柜中,能够屏蔽无线电信号,保证会议内容绝对不会外泄。

迄今为止,京西宾馆不曾发生一起泄密事件。

地方大事

50年间,京西宾馆的改建工程亦在不断进行。如今除西楼外,宾馆还拥有高97米的东大楼和一栋会议中心。

这些翻修或新建工程,除中央财政和军方拨款外,相当部分的资金来自地方政府。

京、津、沪等直辖市和一些大省,均参加过京西宾馆的有关工程。有据易查的有,上世纪90年代天津市出资5500万元人民币对京西宾馆东楼进行整修;北京市出资1.4亿元人民币援建宾馆会议楼和新建大会议厅工程。2004年,江苏省曾援助2500万元人民币购车款,使京西宾馆会议车辆达到128辆。

上海的“缘分”相对更深。京西宾馆西楼大门外的墙面上,显著位置印着5个大字:上海市援建。

上海曾多次投入京西宾馆相关工程。2011年末,京西为迎接次年的中共十八大而进行的维护修缮二期(东楼)工程,即由上海建工集团总承包。当年12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曾专程来到工地考察。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政府投资2.8亿元人民币援建宾馆西楼和餐厅加固改造工程,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黄菊亲自审定设计方案、指导施工。朱镕基、温家宝等还分别批示了该项目。

对地方而言,参与京西宾馆相关的工程,是体现军地合作的契机,也是重大政治任务。多个地方援建项目中,地方党委书记或行政首长都会亲自出任项目组长。

几十年间,京西宾馆的各项硬件不断翻新。就在十八大前夕,客房内原先的显像管彩电全部更新为大屏液晶电视。

但仍有诸多细节顽强保留着最初的政治传统。在宾馆客房和会议室内,住客除可取到刻有京西宾馆字样的铅笔外,还可拿到被高层领导用于批阅文件、如今市面上已不常用的红铅笔。

两会期间,代表房间内每日会送上当日的“重要报纸”。进入房间的报刊标配是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大字版参考消息和新华每日电讯。代表团所在地的省级党报,经事先联系,一般也会送至房间。

但近年两会,出现在宾馆每个楼层报摊上供自由取阅的报刊品种已日趋增多,不乏来自各地方的市场化媒体和各种行业报。

对地方媒体而言,能将报纸送进京西,需要大量艰苦的运作。有时候,这也是地方上的一件大事。(源自《上海观察》)

“对地方媒体而言,能将报纸送进京西,需要大量艰苦的运作。有时候,这也是地方上的一件大事。”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