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原乡村美如画

点击:0时间:2022-11-06 08:35:17

晓舟++通讯员++白永光

河套大地,生机勃发,禾木葱茏。

古郡五原,在连续多年尽享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惠农惠民政策中,焕发出新鲜活力和迷人的风采。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指引下,五原县委、政府按照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做新农村”、“做实民生”的部署,将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作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有效抓手,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五原县探索出了一条危房改造与旧村整治有效结合的五原模式。改造后的五原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座或红色或白色基调的村庄,掩映在绿色的树木庄禾之中,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美好幸福尽写在20万五原农民的笑脸上。

改善民生顺民意

五原县总面积2544平方公里,辖8镇1乡1农场,117个行政村,30万人口中有20万农业人口。2012年,五原县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相结合为切入点,整合农村危房改造以及农林牧水等各项惠农项目资金,精心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环境优美生态区,全力建设集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并具有五原特色的美丽乡村。县委书记郭占江多次在各级干部会上强调:“要在‘房、绿、文化上实现新突破。‘房验证着发展,‘绿维系着生机,‘文化塑造着灵魂,三者相得益彰。‘房就是改造危房,整治旧村,建设新村,打造美丽乡村。”

今年,五原县委、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光伏新镇,建设“菜博园”、“羊博园”、“葵博园”,激励五原干部群众发扬“总干”精神,以时不我待的激情和干劲投入到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建设中,让五原的农民不仅有好房住,有好地种,有好收入,还要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张明生是新公中镇永联村二组的一位普通农民,他在2013年享受到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新建了一套73平方米住房。在窗明几净的新房里,张明生高兴地说:“我原来的土房早已是危房,一直没钱拆旧建新。如今政府给了补贴,只花3万多就建了新房,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在永联二组,35户农民和张明生一样也盖起了新房,一排排白墙红瓦的新房使全村显得生气盎然。

在隆兴昌镇联乐村一组的广场上,绿树下鲜花中,各种健身器械点辍其中,十几位中老年村民正伴着音乐跳健身舞。雷存兰老人高兴地说:“过去我们村脏兮兮的,晴天满身灰,下雨两脚泥。村庄整治后,政府给修了路、栽了树,还建了广场,安了健身器,现在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生活了。”

联乐一组是五原县第一批实施村庄整治的示范村。从2012年开始,硬化了村内三横四纵道路3公里,拆除旧房16座,修缮、美化房屋23000平方米,新建及整治院墙4400延长米,栽植树木12000株,清理柴草堆、粪堆、垃圾堆共350车,安放垃圾箱20个,建起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和380平方米综合活动室和图书室,安装了健身器材。如今,这样高标准的示范村在五原县已建成164个。

五原县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中,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项目整合、产业带动、长效管理”的原则,突出“一个特色”,实行“六个结合”,推行“六种模式”,采取“六个一点”,实现“五个确保”。“一个特色”,即打造绿色生态村庄,做到“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六个结合”,即危房改造与村庄整治、与林业生态、与“十个全覆盖”、与特色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与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六种模式”,即综合示范引领型、集镇聚集型、中心村建设型、旧村整治型、产业发展型、旅游文化主导型六种模式;“六个一点”,即项目支撑一点、部门帮扶一点、企业垫付一点、财政奖补一点、外出人士捐助一点、群众筹资投劳一点;“五个确保”,即确保施工质量、确保建设效果、确保乡土特色、确保环境优美、确保群众满意。

联星光伏新亮点

在联星光伏现代农业示范园,一大片统一制式的农家院正在紧张施工,看工程效果图,令人耳目一新,一排排住宅和棚圈的屋顶上,是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这是五原县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大胆探索创新的一种全新的新农村建设模式。项目引进了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投资建设“清洁能源、新村建设、土地整治、肉羊规模化养殖、绿色有机种植、农民增收”六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预计总投资20亿元,包括1000套光伏住宅、年出栏30万只高标准肉羊养殖园区,7万亩规模化种植基地,150MWP光伏发电。

项目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牵头、农民主体”的方式实施。政府负责规划编制、争取项目、解决矛盾;企业负责筹措资金,实施工程;农民主体是指农民自愿参与。工程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农田水利工程。依托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2014年投资7600万元,实施农田水利建设4.3万亩。通过发动农民参与,大破大立,实现渠、沟、路、林、田五配套,为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二是现代农业工程。企业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统一订单、统一回收、统一销售,打造“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集中流转耕地2万亩,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引进知名企业与农户合作,建设绿色有机种植和肉羊高标准养殖生产基地。三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结合危旧房改造工程,搬迁2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一期建设457户,涉及1352人,复垦耕地2350亩,按照“以房换房、村民自愿”的原则,以旧房无偿置换新房,同时配套实施“十个全覆盖”。

光伏园区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城乡统筹、工农互补,农民从居住到生产生活,实现就地城镇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工人化。光伏产业年可发电量8500万度,成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和高标准美丽乡村生产生活区,入驻园区的农户,预计户均来自土地流转的收入2万元,屋顶光伏设备发电的收入3万元,参加合作社种养殖的收入3万元,合计户均年收入可达8万元左右。光伏园区将成为工农牧业循环互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绿色有机粮食4000万斤、肉羊10万只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企业由此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新路。通过农企结合,规模化种养殖和光伏产业发展,综合效益年产值可达亿元以上。

“三园”建设促三农

“菜博园”、“羊博园”、“葵博园”是五原县正在着力打造的三张崭新名片,也是推动全县“三农”发展的重要载体工程。

“菜博园”位于隆兴昌镇八里桥,一排排高标准日光温室一眼望不到边,蔚为壮观。园区规划面积11000亩,按照“四区一线”布局。第一区是设施农业展示区,共2800亩,以民隆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核心,发展温室反季节瓜菜生产,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第二区是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共3400亩,由力华得公司建设新型住宅340套,每套配建2栋日光温室,实现生产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第三区是现代物流汇集区,以八里桥农贸批发市场为中心,建设集农产品批发、销售、配送、检测、包装、仓储、保鲜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成为自治区西部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以带动设施农业基地发展。第四区是高新产业聚集区,占地4000亩,由内蒙古和信园蒙草公司建设智能化温室群,进行节水抗旱植物研发、生产、销售及育种、育苗与种植,转化蒙草研发技术成果;由山路集团公司实施光伏发电与温室一体化建设项目,采取棚上发电、棚内种菜,有效集约用地,实现 “光农互补”“工农结合”“一产与二产集成叠加”,努力打造全区光伏农业第一县;由民富公司建设集温室生产、营销、采摘、休闲、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河套文化园,把河套农耕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集中展示五原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

“羊博园”位于五原县塔尔湖镇,依托巴美养殖基地而建。巴美养殖基地如同一座大公园,沿湖绿柳、圈洁羊肥。“羊博园”是以建设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牧业为目标,展示羊文化博览园,对于提升五原县肉羊产业层次、增强其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加农民收入、打造旅游文化大县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五原县向日葵博览园”,依托“八里桥农贸市场”“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隆兴湖湿地公园”整合而成。通过渠、沟、路、林、田高标准配套,集中联片种植向日葵,建设旅游设施,使其成为向日葵种植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区、现代农业展示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产业发展引领区,增加五原县葵花产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树立产业品牌,展示五原形象,促进产业发展。

从2009年到2011年,五原县改造农村危房1025户;2012年,五原县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农村牧区危房改造试点旗县,当年改造危房3200户,整治村庄18个;2013年,五原县依托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了建设步伐,建成新农村示范点90个,到目前,共有164个村庄进行了高标准整治,走出了一条改变河套农村面貌的新路,被评为全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塔尔湖镇、新公中镇永联村分别被命名为全区美丽宜居小镇、宜居村庄。2014年5月中旬,五原县作为自治区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作现场会观摩点,其经验被会议高度认可并向全区推广。

五原县以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程为契机,捆绑使用各种惠农项目和资金,统一规划、统筹使用,实现了综合效益。不久的将来,20万五原农民,会有好房住、好地种、高收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美好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一个富裕、文明、美丽、幸福的新五原将在世人面前展示它亮丽的新风采。

标签: 危房 村庄 惠农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