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石:翡翠城永恒的财富游戏
李翊
如果只是抱着浅尝辄止的游客心态在腾冲寻觅“赌石”的传奇,那么听到的大多是这样的故事:某个无知无畏的小年轻揣着东拼西凑的几万块钱跑到缅甸买了块翡翠毛料石,解开里面是一条碧绿的带子,大涨,从此一夜暴富。
“不否认有运气特别好的人,但只要你在这行干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经验更重要。而再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也无法完全规避因为翡翠内部千变万化的结构所带来的风险。”
十赌九输
在距离腾冲县城车程不到一刻钟的绮罗商贸城,老板戴斌一边悠闲地喝茶一边接受采访。戴斌当过老师,上世纪90年代从瑞丽来腾冲,以旅游业起家,在翡翠业完成财富积累,现在正转向茶叶,寻找新的财富路径。
戴斌说,第一次认识翡翠是1993年,他在瑞丽一家二星级酒店担任总经理助理。“那时酒店90%的客人是来自港澳台的珠宝商,每天定时有几十号缅商来酒店送货,有挂坠或者戒面。缅商进酒店要通过门卫,所以我能在第一时间见到缅商。”戴斌说,借着工作便利,他开始向缅商学习翡翠的知识,同时开始做一些翡翠戒面的倒手买卖。戴斌清楚记得,那时候他一个月的工资是107块,买一个戒面大概十几块钱,倒手给港台商人是30多块,几乎每个月他都能攒下一笔钱。到1995年中旬,他有了3万元的积蓄。
自认为对翡翠有一定了解同时又有了资本的戴斌动起了“赌石”的念头。结果买了一块被作假的石头,戴斌无法形容自己当时五味杂陈的感受,只能安慰自己“一切从零开始”。
“不能太贪心”,这是戴斌从“赌石”中得来的第一个教训。虽然戴斌累积财富的过程中从未远离“赌石”,其结果也是有输有赢,但是他说,他财富的原始积累并非来自“赌石”。进入旅游行业的戴斌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他又善于揣摩消费者的喜好,靠做翡翠成品生意,完成了原始积累。
“赌石有全赌和半明半赌之分,在如今的腾冲,已经很少有人去赌没开口的毛石,这样的石头赌性太大,风险太大。缅甸人全赌的多,因为他们接触毛石多,经常解。腾冲人现在都变得很稳健,趋向一些已经开解过的明料。这样的风险相对小些。”已经是三代人经营玉石生意的杜茂盛说。
杜茂盛和儿子经营的“天锡昌”珠宝店位于腾冲商贸城。周六上午采访杜茂盛时正赶上5天一次的交易集市,占据了商贸城的主要步行街道。和热闹的集市比,杜茂盛的珠宝店显得冷清。这位因为央视的赌石专题片而声名远播的翡翠专家坐在柜台后,和一位客人正闲聊,不急不躁。
集市里的商品包罗万象,从翡翠到琥珀,从蓝绿宝石到蜜蜡,甚至还有少量古董贩子。这些流动商贩会聚了各色人等,有汉人也有缅人。杜茂盛说,懂行的人或许能在集市里捡漏,但鱼龙混杂、真假莫辨的事情也常有。
这位曾经当过腾冲工艺美术厂12年厂长的老人,有着关于翡翠鉴定的各种资质证书。眼睛,成为杜茂盛在翡翠行业几十年并扬名立万的资本。
与翡翠打了十几年的交道,让杜茂盛把赌石看成了一种彻底的投机行为。由于所赌石头表面一般都有一层风化皮壳遮挡,看不到内部情况,人们只能根据皮壳特征和人工在局部开口,来推断毛石内部有无上等翡翠。这就使得翡翠原料交易中,对翡翠原料品质鉴别成为一件颇为困难的事,而且带有很多神秘意味。“我看了那么多年石头,对一块完全没有开解的石头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原料石头究竟有没有上等的翡翠,至今没有任何科学仪器可以检测出来,所以说神仙难断寸玉。”杜茂盛相信赌石确实可以使人一夜暴富,但他却觉得这样的概率实在太小。
“要买好的毛石,你必须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而且要到缅甸的矿山上直接购买。运到腾冲还没开解过的石头中几乎不可能有什么上等货了,它们的赌性都太大了。”杜茂盛认为,矿山上的相玉师傅天天在和石头打交道,有内容的石头几乎不可能逃过他们的眼睛,所以在腾冲或者说在缅甸以外的地区,要找到廉价而高品质的翡翠原石基本不可能。
“想靠赌石发财的机会,绝对不到万分之一。”杜茂盛说。在腾冲,绝大多数买主卖主都懂毛料,双方最后商定的价格很合理,知道买块毛料能怎么样处理,能获得多少利润。翡翠从原石挖掘到最后制成成品是条流水线,这条流水线每一环节能获取多少利润都是相对明确的,谁都有机会富,但都不会像传闻中那样暴富。
缅甸公盘
做翡翠生意离不开资源和人脉。1998年,戴斌认识了福建籍的玉雕匠,也就是后来在腾冲玉雕行业最有名的王朝阳、善于做大摆件的李振庆。看的石头多了,又经常和工匠合作,他开始真正认识并了解毛料的表象、厂口(产自不同玉石厂矿的毛料有不同的表象特征)。他成立了一个玉雕加工厂,意图打通毛石采购—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在他看来,只做成品的利润太少,而他直接面对消费者,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来生产加工。
即使和两大著名玉雕工匠合作,戴斌的赌石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其实在翡翠生意中,每一步都是在赌,买了原石,赌的是里面的肉是不是高品质的翡翠;切石头时,堵的是切的部位是不是这块石头的富处(品质最好的地方);在加工时,赌的是工匠的手艺,是否能让石头锦上添花;就算是加工好了,进行抛光的过程也是在赌,有时候,一块翡翠饰品抛了光反而失去了以前的灿烂。”戴斌说,“所以,赌石说的不单单是原石的买卖。”
与杜茂盛一样,戴斌也认为,真正的翡翠商人是不会把希望放在没开过口的“赌石”上的。无论是剖开还是没剖开的翡翠毛料,购买价和实际价都有偏差,“即使是剖开的毛料,也不能完全确定价格,说不定再解开一刀,又有新发现”。所以,广义上说,一切翡翠毛料的买卖中,都掺杂了赌博成分;而狭义的“赌石”,即完全不解开就贩卖的石头,在腾冲反而不多见——在一个翡翠鉴定经验丰富的地区,人们更愿意靠经验吃饭,而不是完全把希望寄托在运气上。狭义的“赌”石被称为“赌货”,这种赌货只占腾冲毛料交易量的1%,一般价格都很高。按照戴斌的观察,只有资金极其丰富、发财欲望强烈的人才去买这种“赌货”。而参与这种“赌货”交易的人,被称为“尿泡财主”,几刀下来,整个人就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