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点一盏文化明灯 执一柄侠义之剑

点击:0时间:2022-11-22 23:08:26

他24岁时,在台湾商界已崭露头角,被台湾媒体评为宝岛前20名的佼佼纳税人之一,并有着很好的信誉。30岁不到的年纪,已成为台湾电力公司的董事,并当上台湾农林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光华基金的创始人之一。

与后来台湾行政院长、总统府资政的孙运璿共事多年,孙先生曾有意提拔他进入仕途,但他不想做官,只想为社会尽分心力,追随南怀瑾先生为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光大做点工作,把教育事业办好,为社会为民族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传承者。创办中小学校,成为亚洲屈指可数的优秀华文教育学校。同时他还关注时事政治,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他就是薇阁基金会董事长李传洪先生。

恩师马前卒

深秋时节,台北的天空,飘散着细密的小雨。

在薇閣小学的门口,记者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传洪先生。在一间不大的会客室里,李传洪打开了话匣,面对记者的采访,李传洪说得最多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南老师”。

南怀瑾,被誉为“国学大师”、“一代宗师”、“大居士”等等,2006年,南怀瑾先生结缘太湖七都。由李氏注入资金成立东西精华农科(苏州)有限公司,投入兴建太湖大学堂。2008年始以“文武、古今、中外”合一之教育理念,成立太湖大学堂———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建校十年来秉持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实践人文精神的理念不断前行。

李传洪,拜读南怀瑾的《楞严大义今释》后,发现竟然有人能将佛法的精义,做出如此深刻的解说,从而拜师致学。

李传洪是南怀瑾的护法弟子之一,追随南怀瑾大师大半生,虽然不是亲生儿女,但对南怀瑾大师有着不同常人的感情,加之南怀瑾的“视天下人如儿女”的教育情怀,深深地影响着李传洪的为人。

李传洪说:“南老师是一位可以教你怎样吃饭、怎样走路、怎样读书、怎样做人的老师,细小到站坐卧,宏大到儒释道诸子百家言,都能开示,令人顿悟。”

对李传洪影响最深的是,做人《六字决》,即静、缓、忍、让、淡、平。李传洪表示,做人要静,少说话多倾听;凡事忍让是智慧,退一步海阔天空;世间一切都要看淡一些,很多事情随着时间会变成云烟,;以一颗平凡之心待人处事,同时为人处事要学会平衡各方利益。

李传洪告诉记者,南怀瑾常常教诲弟子,“一日之计在于晨”、“有缺陷才是正常”、“器度决定高度”、“生命的能量来自静”、“越是难,越要缓。”

南老师身体力行,“事求妥帖心常苦”,每一个弟子的问题,有问必答,亲自回信。李传洪说:“老师的悲愿太大了,所以正如耶稣为众生背起十字架,遭受折磨。”

在跟随南老师生活的40多年中,他自诩是南先生的“马前卒”,李传洪很能体会并揣测老师关心的事。

台湾好心人

“他这个人真的就是这样,对两岸交流可以说倾尽全力。”与李传洪打过多年交道的原海协会副秘书长王小兵这样表示。

王小兵记得,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台湾医务人员因恐慌,不少人甚至不上班。正在大陆的李传洪看到钟南山的事迹后就萌发出一个想法:能不能将大陆防治“非典”的经验尽快介绍给台湾?

随后,李传洪主动联络台湾宋楚瑜先生,并请曾是医生的亲民党副主席张昭雄与王小兵联络。大陆卫生部、信息产业部等部门齐心协力,组织医务专家与台湾方面的专家召开视讯会议。“钟南山的现身说法,让台湾的医生和护士深受鼓舞。”

让王小兵难忘的另一件事,是李传洪冲破台湾当局阻挠接收大陆赠送的防护服一事。虽然大陆当时也缺少防护服,但考虑到台湾同胞的境遇,还是决定从上海紧急调运一批防护服到台湾。当货品到达台湾机场后,陈水扁当局不让入关,并以“征税”为由进行阻挠。这时,李传洪又站了出来,他找到了佛教团体慈济功德会,由他自己出钱“交税”,请该团体出面接收防护服,结果三天后防护服就发放一空。

因为防护服上印有“中国上海”的字样,“非典”之后,包括“荣总”等台湾的医院都写了感谢信,但他们并没有感谢李传洪,因为并不知道是李传洪促成的此事。

《论语》子曰:“泛爱众而亲仁。”圣贤认为,要以爱人之心待人,更应乐于助人。多年来,李传洪身体力行地帮助別人。在李传洪看来,帮助弱者,是一种仁义之举,更是一种修炼。“见义不为,无勇也。”

2012年3月,阿曼渔船行至西印度洋塞舌尔海域,台湾籍船长和其他国家的27名船工,遭索马里海盗挟持。得知这一消息后,李传洪参与营救受困人质,前后历时五年多,耗资三百多万美元。

李传洪救的不是27个船员而是27个家庭,祖孙三代数百口人,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在二千多个日子中李传洪投入的不只是钱财,他与受难者家属同样接受精神上的折磨,时刻都在担心海盗们撕票,这种仁爱的精神都是受父亲的影响及南怀瑾先生身教言教。

李传洪的父亲李土曾说:“真正的学问是在林林总总的社会历练中获得的,只有学识是不够的。”

李传洪小时候每天放学后,他就跟随着父亲到迪化街上的茶行喝茶,了解人情世故。“我爸爸从小穷怕了,自己非常节省,省到连一碗五毛钱的面都舍不得吃,但亲朋好友有难,他一借就是二三十万台币给人家,那时十万台币就可以买一栋房子。”李老先生的善行,深深教育他的子女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1岁那年,李传洪与南怀瑾结识,第三天南怀瑾先生向李传洪借贷数百万台币。后来南怀瑾先生因为政治原因避走美国时负债累累,李传洪一次性帮南怀瑾把数千万元的债务还清。

1988年,李传洪还未进入大陆投资,时任温州市长的刘锡荣,找到了南怀瑾,希望其投资建设连结温州到金华的“金温铁路”。当天半夜南先生打电话给李传洪,叫他第二天上午坐飞机到香港,中午在中环办公室见面。

李传洪回忆,南怀瑾先生把一堆分析报告丢给他说:“他们都是以生意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我是要解决浙江一百多年来没有解决的民生问题。浙东1700多万老百姓出入都不方便,从温州到上海要坐船经过一昼夜才能抵达,遇到台风大浪都不能航行,又载人又装货也很危险。传洪,你回去后即刻筹一千万美金给我作为开办费用。”

李传洪这时心里在想,一、二百万美金还容易,一千万美金是有些困难的。但他二话没说,在南先生面前只应承说:“噢、噢”。回到台北后,李传洪左思右想,桃园、中坜的土地不是那么容易出手,台北有块六千多坪“合二万多平方公尺”的土地,用作“康宁驾驶学校”,当时每月学费收入可达二百多万新台币,现金流在当年也算是笔不错的收入。

在李传洪决定出售这块土地前,台北市议会陈健治议长持坚决的反对意见。他告诉李传洪,基隆河马上就要截湾取直,根据“都更法”你可取得百分之四十的土地,二千四百多坪,每坪价格应超过300万一坪,价格相差一百倍以上。李传洪在权衡老师的利民事业高于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以每坪四万多的价格卖给了台北美丽华大饭店,得款数计一千多万美元。

周恩来亲戚

对自己这一特殊身份,李传洪态度相当低调。“我的岳母是周恩来的表妹,岳母的父亲是地主,却十分支持周总理参加革命。”

1949年,李传洪的岳母家迁居到台湾,直到改革开放后,才与周总理在大陆的后人(时任中国驻英使馆参赞的周尔鎏———他曾一直跟随在周总理身边)取得联系。

“周恩来总理不是神,而是活在人民心中的完人。”李传洪说,不只是大陆,台湾也有很多人非常尊重周总理。

2018年2月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大会上,李传洪与其他19位家属代表一道列席。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慰问了李传洪。

温总理说:“你跑这一趟太辛苦了。”因为那天李先生是从台北飞到北京。然后温总理又问:“南开大学好不好?”李传洪因为捐助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所以被聘任为学院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

文化布道者

“中华文化是一座伟大的圣山,我就是一名朝香客,要延续这个香火,一步一步往上走。”多年来,李传洪一直致力于两岸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

在记者采访中,李传洪表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西方教育思想影响,国民逐渐淡忘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文化教育精神。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一代的中国人逐渐失去了文化根基,中国文化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危机。

“我们现在的教育,大体上都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并不重视传统教育的人格养成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李传洪表示,追求“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的理想,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恢复中华文化,从基层深根、扎根。

1978年,台北市私立薇阁小学由李传洪接任董事長。在李传洪看来,教育工作,是无怨无悔、点点滴滴的树人工程。

李傳洪确立了四个办学方针即文化传承、精致教学、生活教育、社团活动。还开办了静定与脑力开发课程,成立了儿童智力开展研究中心,开展静定与脑力开展的相关课程。

薇阁提出以“培养品格与文化素养的实力学生”为目标。李传洪深有感触地说:“让孩子变好,比让孩子变聪明更重要,人格养成远比智育成绩重要,读经典好比播种,让孩子受用终生。”

1993年,李传洪成立了私立薇阁高级中学,一所相当知名的精英高中,以田园教学和英语教学为其特色,经常被媒体称为台北市私立名校,培养优秀人才,学校设有奖学金,惠及百分之八十的学生。

2008 年,李传洪在江苏太湖设立太湖大学堂与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学校只有两百多名学生,想要争取入学的家长们常一席难求。李传洪表示,主要是因为实验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学校结合中西、古今、文武,教案还推广中西人文科技文化,同时学生要学书法、礼仪乃至于武艺等。其实验成果与教案得到中国大陆其他各级学校的认可。

教育是立国之本,李传洪多年来致力于经营台湾薇阁中小学校、太湖大学堂、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等,默默推动,默默地去做复兴中华文化的儿童基础教育,堪称典范。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