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快落实五大任务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点击:0时间:2022-11-22 14:41:35

包满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当前问题的基础上,立足国情实际作出的战略部署,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在具体改革推进过程中,要切实按照中央精神,积极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落实到位,坚决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攻坚战。

一、加快落实“去产能”。“去产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淘汰过剩产能中的落后产能,二是引导退出一部分过剩产能。内蒙古作为以能源重化工产业为主的地区,煤炭、钢铁、水泥、焦炭、电石、铁合金等行业对全区经济发展贡献较大。近两年,在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下,这些行业开工不足,目前,内蒙古煤炭产能利用率71%,其它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钢铁54.4%、水泥熟料40.4%、水泥粉磨45%、焦化58%、电石55%、铁合金68%,积极稳妥做好“去产能”工作对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要把坚持市场倒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化解产能与转型升级相结合,按照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严格执行不再审批煤炭、钢铁、水泥、玻璃新增产能项目的规定,对不符合国家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产业政策要求的进行限期整改,期满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有序退出。同时,发挥自治区的比较优势,全力推动已获路条的电力、煤化工重点项目与现有生产和在建煤矿联合重组,现有先进富余发电机组与高耗能行业联合重组,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经过努力,2016年上半年,我区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产量持续下降,原煤、焦炭、粗钢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0.4%、16%、1.5%。

二、有序开展“去库存”。去库存主要是化解房地产库存。截至2015年底,我区商品房库存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库存面积超过8000万平方米。今年以来,国家已经在降低购房首付、提高公积金存款利率、减免契税营业税等方面相继出台政策。内蒙古也及时出台了《做好房地产去库存工作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稳步发展的意见》,以控制增量、消化存量为着眼点,把去库存与棚户区改造、农牧民转移进城、住房租赁市场拓展、政府补短板等工作相结合。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2016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快速回升,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17%和11.8%,同比提高20个和14.6个百分点,房地产库存面积较去年底下降6.6%。但是总体来看,内蒙古房地产存量规模较大,要继续通过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鼓励支持农牧民进城购房、加快消化非住宅商品房库存、加大房地产用地结构调整、支持房地产行业转型发展、进一步激活房地产交易市场等方式加快自治区去库存进程。

三、稳步推进“去杠杆”。2015年末,内蒙古杠杆率(贷款余额/GDP)为9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但是杠杆率上升较快,比2014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从内蒙古实际看,一方面,社会融资规模较小,2015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0.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财政收支压力加大,部分领域金融风险发生率上升,2015年末内蒙古不良贷款率4.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9个百分点。稳步推进“去杠杆”,一是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继续扩大信贷规模的同时,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区内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加快通过“债转股”等市场化方式降低企业杠杆率。二是对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保持警惕,在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努力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和批量转让进度,做好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

四、切实推动“降成本”。降成本,重在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成本上升挤占利润空间,实体经济形势严峻,降低成本负担对改善企业盈利、激发企业活力、提升发展动力具有明显效果。内蒙古把降成本作为保运行、稳增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实施电力综合扶持政策、执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煤炭资源费改税等政策,2015年,累计为企业降费减税200亿元以上。2016年上半年,累计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约100亿元。要按照中央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的要求,立足内蒙古实际,加快研究制定实施细则,从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用能成本、用地成本、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推动降成本工作取得成效。

五、积极抓好“补短板”。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看,内蒙古在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社会民生、创业创新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要下大力气,加强薄弱环节,扩大有效投资,改善供给结构。

补基础设施短板。“十二五”以来,内蒙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5万公里,居全国首位;公路总里程达到17.5万公里,居全国前列;民航机场由12个增加到24个;建成黄河防洪一期、海勃湾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但受原有基础、自然条件和投资能力等多重因素制约,总体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要集中推进交通运输、水利、城建、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补产业结构短板。“十二五”以来,自治区落实“8337”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五大基地建设,三次产业结构由9.4:54.5:36.1演进为9:51:40,初步形成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但总的来看,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不足、资源产业低端化、新兴产业占比较小等问题仍然存在。要充分把握“补短板”机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把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来抓,加快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升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二是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充分发挥我区要素禀赋和区位优势,提高资源型产品转化增值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稀土新材料、蒙药及生物医药、生物育种、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汽车、石墨烯、新能源等产业,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着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endprint

补生态环境短板。近年来,我区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呈现“整体恶化趋缓、治理区明显好转”的良好局面。“十二五”期间,森林面积由3.6亿亩增加到3.8亿亩,草原植被盖度由37%提高到44%,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但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固体工业废物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仍然存在,生态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一是要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加快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二是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深入贯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与周边地区防治行动协作机制,推动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三是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快推进生态红线划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等重点工作进度。

补社会民生短板。近年来,我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总体上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突出表现为基础教育质量偏低,基层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偏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补上社会民生短板,一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从推动基础教育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落实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二是加大脱贫攻坚力度。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实现精准扶贫,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贫困旗县脱贫摘帽。三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并加强后续管理,保证工程的长效、管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使发展成果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

补创业创新短板。去年以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创业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2015年,市场主体数同比增长9.6%;发明专利受理和授权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7.2%和74%。但总体来看,内蒙古科研基础、科技创新能力仍较为滞后,2015年内蒙古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位列全国第21位,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总企业比例、每亿元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发明专利申请数分列全国第19、29、31位。要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力度,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一方面,要充分整合优质科技资源,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推动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现代蒙医药、生物育种、乳业加工等领域建成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加快修订《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加大科研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制度建设,调动科研人员进行科技研究的积极性。

(作者系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康红波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