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梦想上天与飞机落地

点击:0时间:2022-12-16 03:43:39

田雄狮

空难。七天。三起。

7月17日,马来西亚航空MH17航班,罹难298人;7月23日,台湾复兴航空公司GE222航班,罹难48人;7月24日,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AH5017航班,罹难119人。8天,3架,罹难465人……航空史遭遇黑色七月。

这是人类的悲剧。在灾难面前,生命总显得十分脆弱,不堪一击。而频繁的空难,也让我们感到疑惑,飞机还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吗?

而审视航空发展史和飞行常识,关于造飞机,坐飞机,开飞机,打飞机……那些事,你知道多少呢?

从百余年间慢慢形成的一套缜密工艺、规则乃至文化里,你能够看到,人类的航空路径布满荆棘,那是一个在惨痛中不断演进的过程。

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完成了人类首次持续的、可操纵的动力飞行。这一天,他们的“飞行者”1号飞行了37米,留空时间12秒,换算成速度大概有11.1公里/小时。这个速度甚至不如一个普通人跑得快,但是它开创了航空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从此人类开始了对速度的追求。

但是,自从人类开始飞行活动以来,空难,也一直是令人恐惧的事情。即便是“最安全的2013年”,也还是有224人遇难。

从百余年间慢慢形成的一套缜密工艺、规则乃至文化里,你能够看到,人类的航空路径布满荆棘,那是一个在惨痛中不断演进的过程。显然,飞机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飞起来那么简单,百分之百的安全,才是人类的飞行梦想。

军事用途一直是飞行技术发展的最大动力

一般以为,想飞只是原始冲动,人类最终翱翔天际,是凭借聪明才智实现自然朴素的渴望。最近因为马航客机在乌克兰上空横遭惨祸,翻阅相关民航史,惊觉飞行史,包括民航史,原来都是由征战的冲动驱使。从这个意义讲,民航客机闯入战区,愈发令人感慨命运之悲怆。

比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早100多年,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热气球,由法国蒙哥费尔兄弟制造。当时化学是最时髦的新兴科学,英国科学家捕捉到氢气,但是这种具有浮力的气体,获取成本太高。乔瑟·蒙哥费尔在1782年一个冬夜,围炉夜思,盯着墙上一张英国海军海上要塞图出神。他发现,无论从水路还是陆路,法军都无法突破英兵防守—“那么空中呢?”

炉火正旺,轻烟袅袅,乔瑟灵光乍现:受热的空气也许像氢气一样上升,但成本便宜得多。他立刻给生意成功的弟弟写信:“准备波纹绸布和绳子,速来!你将目睹一项惊人创举。”

第二年他们真的在凡尔赛宫前,放飞热气球。现场观摩的人群中,居然也有人想到了战争,而不仅仅是飞天的喜悦。“热气球的发明是人类生活重大转折,就连最有权势的君主也不能用传统方法保全其领土。只要有5000个热气球,各载两名士兵,试问谁可以在国土上即时驱逐1万个从天而降的敌人?”写下这段话的观众,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的开国功臣。

热气球上天100年之后,美国天文学家蓝里的蒸汽引擎小飞机试飞成功。接下来顺理成章该升级制造载人飞行器。蓝里研究经费不足,这时候,战神再次轻推后背——美国打响了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的战争。美西战事仅仅持续几个月,但足以让美国战争部意识到空中优势的重要,拨款5万美元,供蓝里继续试验。

可惜蓝里走入僵局,屡次试验告败。但是他的事迹为媒体广泛报道,引起莱特兄弟注意。这对以修脚踏车为生的兄弟写信给蓝里的助理,要求阅读所有记录。读完之后他们发现,同时代飞行家都忽略一个关键:控制飞行方向。而他们能够找到答案,因为自行车正是依靠倾斜转向,飞机也应扭动机翼掌握航向。美国战争部大笔支援,柳暗花明,成就了莱特在1903年12月17日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动力航行。

20世纪初,德国人的飞船技术领先。其中最出名的“齐柏林式飞船”1911年“搭载20名娇客,享用鹅肝饼、鱼子酱,喝香槟葡萄酒,享受两小时的国内航行”。这种民航雏形出现不过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船应征入伍。当它们出现在伦敦上空执行轰炸任务,有记者写道:“人们站在黑暗的街道中凝望天空,秋夜的繁星中飘浮着瘦长的齐柏林式飞船。巨大的轰炸声撼动整个城市。炸弹从天而降,夺走人命,起火燃烧。

突然之间,你发现,全世界最大的都市已经成为暗夜战场。”载人飞船竟成杀人工具。

1950年代民航真正的大时代来临,同样离不开战争的兴衰。1944年,二战结束前一年,美国航空业界造出96000架飞机,到1947年只卖出1500架,而且一夜之间失去政府大量订单,唯一能够自救的办法,就是火速向民航转型。

根据贺本海默的说法,波音公司原本就是战斗机、轰炸机制造商。战后它在民航技术上不断革新,最终并购竞争对手道格拉斯,原因之一是它在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中积累了带血的财富,足够支持新技术研发。

此外,飞行史趣话连篇。譬如,自动驾驶功能的开发,竟然因为发明者是机械天才加花花公子,飞行途中想到后座上跟女朋友亲热。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安全与风险的角力史

飞行,尤其是民用航空运输,从来都伴随着风险。

无论你是否注意到,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过去90年间,民用航空的事故率呈大坡度下降态势。

1920年,英国民用航空部的报告指出:关于飞行存在固有危险的说法没有足够的事实依据。自一战结束以来,英国每进行40000英里的民用航空运输,就会发生一起致命航空事故,报告认为事故发生率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显著改善。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不是所有飞机都能满足安全运输的要求。民用航空器必须满足一定的设计和维护要求,并为此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这就是适航规范的由来。

1926年,美国颁布航空商业法案,这是世界上最早规范民用航空的法律法规。法案规定飞行员和飞机必须接受测试,并取得相应的认证资质,同时规定对于航空事故要依据法定程序进行调查,建立了飞机安全规范和导航准则。此后,所有参与航空活动的专业人员,都要接受正规培训并取得合法资质。今天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负责对美国民用飞机、飞行人员、机场和相关维护人员进行资质认证,欧洲和其他国家也建立了相应的航空管理机构。

而同样是从安全角度考量的逃生滑道发展至今,已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上世纪40年代,客机上开始采用手持式织物滑道,用于乘客紧急离机。随着喷气式客机投入使用,充气式逃生滑道开始成为主流。由于尺寸过大,这种滑道只能安装在飞机顶部舱室,使用时需要先从上部取下再安装就位,打开舱门后还需要完成5个步骤,才能完成充气准备。整个过程最多需要38秒,可能丧失撤离时机。1960年时,逃生滑道开始采用新型材料和充气技术,重量和尺寸大幅度缩小,不必再置于顶部,可直接安装在舱门内壁,包括打开舱门在内只需要18-24秒就能启动。到1966年,进一步改进的充气系统让滑道仅需6秒就能完成充气,而且连接机构可以拆卸,滑道结合了救生艇设计特点,能变身为充气救生艇。到1970年,逃生滑道开始采用自动充气系统,未经训练的乘客也能轻松操作,如今这已经成为民用客机的标配。今天,逃生滑道的材料也必须满足防火阻燃要求,而且要能适应各种飞机迫降姿态,每条滑道每分钟能让60名乘客安全离机,同时还要能在25节风速环境下正常使用。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用航空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有了不少改进。飞机与地面间开始使用无线电话,无线空管技术开始出现。当时许多机场也开始建立管制区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更多的变化与改进,原本用于军事航空的许多技术扩散到民用航空领域。空管系统概念出现,空中管制员被视为重要的交通安全决策者。他们通过无线电话与飞行人员联络,他们负责制订飞行计划并与飞行人员取得一致;他们负责监控二次雷达数据。这些数据与管制空域、空管规范一起,来监控飞机之间的最小距离。

管制人员能够从飞机上装载的二次雷达应答机传输的信号中,根据屏幕显示装置获悉相关飞机的标记点、呼号和高度等信息。应答机不仅可以向地面发送信息,而且可以接收地面发送的短信息。

除了灾难,二战带来的一个重大技术进步是导航技术方面。此后,导航技术从单纯的无线电信标过渡到更精密的GPS卫星导航。在无线电导航和GPS导航技术开始应用后,原来简单地“沿铁路或公路左侧”飞行的方式显然不再奏效,于是人们开始在高度差上做文章,随着高度表和空管技术的进步,飞机航路的高度差也在发生变化。最终,飞行在29000英尺以上飞机的航路高度差从2000英尺降低到了1000英尺,这一距离已经足以保证飞机不发生空中相撞。

今天飞机上都装有空中防撞系统(TCAS),它能准确告诉飞行员如何避让危险接近的其他飞机。TCAS系统基于二次雷达应答机信号工作,通过监控本机周围的空域,及时发现那些装备主动应答机的飞机,如果发现有其他飞机进入本机周围空域,会及时向飞行员发出预警。

而目前,民航业界正在积极推广下一代空管监测技术ADS-B(自动独立监视-广播系统),这种技术更为先进,未来将取代二次雷达成为主要管制方式。ADS-B能让飞机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通过机载发射机广播发送本机身份、位置、高度和速度信息,同时接收其他飞机的ADS-B数据,这些信息将显示在空管人员的显示系统上,让所有飞机变得实时可见。让空管人员能够凭借这些更为及时精确的信息进行指挥,将显著推进民航空管技术的进步。

至于那些说飞机太危险,还是汽车火车靠谱的人,先不说每年中国有多少人在车祸中丧生,事实上火车也是个一旦出事就杀伤力惊人的家伙:建国以来单起死亡200人以上的列车事故不下3起;而国内最严重空难之一——1992年桂林阳朔1124空难共造成140余人不幸身亡。

不管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飞机出行仍是目前为止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没有之一。

资料来源:人民网、搜狐网、环球网、《青年时报》等

标签: 飞机 滑道 美国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