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学区房”
陈亦权
近些年来,“学区房”的概念在国内愈演愈烈,某些一线城市的学区房甚至高达数十万一平米,那么国外有学区房的概念吗?如果有,国外的学区房又是怎么样的呢?
以美国为例吧,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对私立学校来说是确定没有学区房概念的,只要你出得起钱,只要你能安排好时间,你爱去哪读书就去哪读书,你爱住哪儿就住哪儿,不影响孩子正常上课就行了。值得说道的是公立学校,美国人的生活中也有“学区房”的概念,但却没有硬性的具体规定,什么意思呢?以公立中小学为例,“就近入学”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普遍习惯,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形成了“学区房”的存在。
那么,美国“学区房”的价格会不会特别贵呢?以2016年的美国房价来说,比如纽约和曼哈顿等地的著名中学附近的学区房,每平米的价格也就是1200到1300美元之间,相当于人民幣七八千的样子,而周边其他学区的房子差不多也是在每平方英尺1000到1200美元之间,相当于人民币六七千,价格差异很不明显。而且,美国并不是只有买房后迁入户口才能在学区入学(当然他们也没户口本),无论是哪一所公立学校,入学时要提供的住址证明非常简单,一张写有地址和名字的水电账单、电话账单或者租房合同都可以,这些原因也在客观上杜绝了热炒学区房的可能性,而且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相当均衡,学校与学校间的差异并不大,所以美国人在购房时并不太考虑学区因素,更多的是考虑生活或工作因素。
家长在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让孩子就近入学,老师也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原因是“别让孩子离家太远”,不过有趣的是,假设你家左右两个方向有两所学校,近的那所学校离你家是10分钟车程,远的那所学校离你家则是30分钟的车程,但如果你刚好在远的那所学校附近上班,那么学校又会建议你把孩子送到远的那所学校去读书,因为那样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身边”,偶尔自己开车接送的话也不必跑很多回头路,否则要从家门口路过跑到另一所学校去,接上孩子后又调头回家,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说,还可能会对交通造成负面影响。
当然,如果老师并不知晓这一切,而是你主动想打破“就近入学”的俗规,想给孩子换一所“虽然更远但其实更方便”的学校,那么你也只需要写一张情况说明书递交给相应的学校就可以了,没有任何一所学校会因为“学区问题”而驳回你的申请,原因是“任何一个美国孩子在美国的任何地方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责编 邱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