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几点思考

点击:0时间:2023-01-05 14:01:07

冯并

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发展,一直是近来思考的题目。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构想一周年之际,想法更多些,“一带一路”已经不是一个理论战略构想,正在成为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实践,指引我们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21世纪前半叶的民族复兴事业。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大背最下,陕甘宁老区怎么发挥区位优势,如何二次创业,就成为个既老又新的课题。

有四个问题和想法提出,也算是抛砖引玉。

第一,陕甘宁老区会不会被丝路经济发展边缘化?

答案是不会的。从地理上讲,老区是西部的东部,不处在中亚方向绿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核心位置,也不处在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的中心位置,在经济发展上是边区。但边区从来不边。不处在中亚方向绿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核心位置,也不处在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的中心位置,恰好说明,他既处在中亚方向绿洲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也处在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是“风水两头”得。关键是如何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总体棋盘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优势。遥想当年红军长征到延安,先有西征后有东征,尽管其结果大家都知道,但至少说叫陕甘宁向东又向西,向南又向北,具有历史的地缘规定性。陕甘宁边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并不边缘,至少是中亚方向绿洲丝绸之路和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中间连线。在中国秦汉时期是北通漠西向朔方的重要战略区域。在辽金宋夏蒙的“五国时代” 也是西夏帝国的发祥地。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成为战略后方,北上绥蒙,西征甘肃,东出黄河,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种优势不仅不会变,在“一带一路”中更加凸显。陕甘宁是平时很平常,节骨眼上办大事,决不能轻看自己的区位。目前,陕甘宁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根本性的变化与进展,形成了加快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现在需要在丝绸之路的网状结构里寻求二次创业的新机遇。

第二,陕甘宁老区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里的有前景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名单》,但还是老一套。如坚持比较优势,如促进结构调整,如加大扶持力度等。我以为,正面名单要有,主要是享受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的税,同时得到准入、信贷和土地支持。应当有一个负面清单,不要再谈你的权力准入。难道还想寻租吗?从研究来讲,则可以正面分析。目前看得清的大致有四个。分别是物流产业、新能源产业、旅游业和特色农牧产业包括沙产业。

物流产业和相应的服务业产业群是丝路经济发展最需要的产业,也是第三产业中重要的内容。前不久科技部有关机构对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进行研究。认为这是一个拥有20万亿的大市场。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三产占GDP70%以上.即便如此,美国三产每年还继续保持0.5%的增长,而中国刚过50%。三产概念很宽。除了我们熟知的概念,还有生产性服务企业。美国劳工部将生产性服务归为以下类别:管理、商业与金融操作、销售及相关业务、文秘与管理支持、电脑、工程与建筑、生命科学、物理与社会科学、法律、艺术、设计和媒体。从行业上分,美国商务部的分类标准是,出版包括软件出版业、电影与录音产品、广播与电信、信息和数据服务、银行信贷中介相关服务、租赁服务、保险服务、投资服务、法律服务、专业科技服务、电脑系统设计服务、企业管理服务。有人认为,将来还要包括批发贸易、运输和通讯等。这似乎不是简单的归类问题,是国民经济中的生产至上的大服务概念,与创新活动紧密相连,尤其表现在信息科技中,是直接服务于制造业的。在美国,购入服务是制造业的必须投入,一般在20%,美国制造业在其产品价值链条各环节纳入更多的服务,前端是通信与物流,后端是产品定制中的差异化制造,不断创造新的商机。这应当是财富的一个重要来源。

中国的高铁、输变电、核能、装备制造业已经走出国门,但民营经济在这方面没有多大机会,只能在项目操作中走“混合经济”之路。或某些产业链上,如石油分销。但有些产业是有机会的,如大家等了十年的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

太阳能光热发电商业化应用出现在欧美国家。过去十年里,中国的光热发电产业由于电价居高不下,产业化进程有所制约,但有可能很快又进入爆发期。一是技术研究领域有突破,特别是熔融盐蓄热与传热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二是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链初步形成,出现生产关键部位部件的产业企业,中国基本上可全部生产关键部件和重要设备。三是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在建设中可以大量消化钢材、铝材、玻璃、水泥等过剩产品,并可以拉动机电、电子和保温产品的升级转型。光热发电产业一旦撬动,无疑是万亿级产业。按照我国政府此前的规划,到2020年实现3吉瓦光热发电装机容量的最低目标,以单位千瓦投资成本下降到3万元计算,其发电市场规模就超千亿。有关人上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中国西北地区太阳能光热发电可装机潜力为16000兆瓦,与美国全国相当。以发电最来讲,中国潜在的太阳能光热发电量为42000兆千瓦时,是目前各类发电量5000兆千瓦时的8倍多。中国发电权威人士说,中国目前荒漠面积330万平方公里,取其三十三分之一,在10万平方公里里布局光热发电,就可以满足目前全国用电。现在分布式也在开始运用。

当然,不是说传统化石能源就不可以发展了,但从未来能源结构的变化来看,煤炭特别是高灰分和高硫的煤炭是没有多少市场的,价格也不会继续坚挺,只能适当地发展。中国实际上已经开启了“去煤炭化”时代。今年8月,我国进口煤炭只有1886万吨,连续6个月下降。我国成立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法庭,并要求大企业对外公布污染数据。9月9日,还公布一项法律草案,对高硫高灰分煤炭进口作了限制。尽管煤炭进口减少和政府对企业减负措施,出现煤炭市场变化,但大走势决定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地位下降。可以预见,虽然2013年我国的煤炭消耗量为38亿吨,但下个五年计划,会有下调。天然气在鄂尔多斯盆地有大的发现,但天然气的开采利用不会出现国家地方一起上的局面,只能说是对地方财政、就业和市场扩容的大的利好。从目前来看,即使开采,也主要保民用,保发电,还谈不到更多地拉动地方的衍生产业。煤化工则要慎之又慎,除非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才去发展。陕甘宁老区的生态保护是陕甘宁发展的一条生命线,诸如煤制油的项目,是七吨水制一吨油,而且从未来能源供给发生变化的走向看,在性价比上也没有优势。再加上严重的二次生态破坏,煤化工的文章很难再做下去。

西部旅游资源总量占全国40%,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入境游规模增长1.25倍,达到近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2.19倍,达到5279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和24.5%,均高于同期西部各省GDP增长率。旅游已经成为西部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但是,中国的旅游业特别是西部的旅游业也面临新挑战。从全国来看,国际旅游人数2014年上半年增长4.6%,旅游人次5.17亿,比2013年同期增加2200万人次,其中美洲增长6%,亚太地区5%,而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增长率达到两位数,预计2014年国际旅游人次会达到11.3亿人次。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推算,中国有可能达到1.16亿人次。但出境游与入境游比差较大。2014年上半年,出境游5410万人次,入境游为2683万人次。上半年海外游客在中国国内消费的金额为248亿美元,而中国游客在海外消费达688亿美元,逆差440亿美元,估计全年为1000亿美元。旅游业属服务贸易,这个差距从2009年就开始了,2012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旅游收支逆差国。原因有三:一是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二是高档消费品价格高到海外两倍左右,三是服务水平不高,是同质“农家乐”加“高门票”加游山玩水,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需要提高。丝路旅游也不能沿袭老路,出现清一色的“刘老根”和复古潮。这方面要向上海学习。陕甘宁老区要发展老年游,重品质、重特色、重安全,也重沟通,老战士、老学者、老志愿者都是好导游,要强化沟通服务。老少游更好,要策划好。

第三,大陕甘宁区,如何实现边区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什么国内市场不可以更加率先“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已经在作榜样,尽管我认为他们目前只做了一些表面文章,并没有触及到更多的实质的经济融合,但这步棋非走不可,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环渤海湾”经济圈的发展,也很难成就草原丝路的复兴。陕甘宁老区是一个自然的经济区域,不用多说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它位于北方草原丝路和中亚绿洲丝路的南北过渡带上,但又有自己的东西向经济流向,因此扩大边区与周边的经济合作视野,跨黄河河东、河西、河北及黄河的第一支流渭河的黄河河中地带,完全有条件在边区各省区市县之间强化经济合作关系,形成紧密型的“大陕甘宁区”经济区和经济圈。甚至要有发展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第四,如何打通边区对外经济通道,发育与主丝路互联互通的“微丝路”?

“微丝路”不微,我们常讲的经济走廊,其实就是“微丝路”。谈经济走廊谈通道,应当是边区人民看家的经济本领。“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不仅是讲历史的资源优势,也在讲流动与人才和资源配置。要素在区内流动同样在区外流动。可不可以这样设想,陕甘宁老区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摆它一个多方位布局的流通“八卦阵”?陕甘宁老区在地理上还真有八卦之形,四面八方交通与物流的经济“命门”一应齐全。正北是鄂尔多斯,西北从三边地区到银川,有跨省高速相连。西南则是甘肃庆阳与平凉,正中南则是渭南与西安。从物流上讲,渭南比西安重要,如重庆与万州的关系。东部则有重要程度不等的四个黄河渡口,从北向南依次排开,分别与晋北重镇大同、吕梁、临汾甚至晋南的河津、侯马相联通。这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跨区域“微丝路”。这样的区位在西部和中部的西部都是绝无仅有的。

(作者系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中国区域经济学家)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