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城融合 科技引领 彰显特色发展

点击:0时间:2023-01-26 14:40:17

徐缨

“十一五”以来,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70.15亿元,到2011年的139.29亿元,再到2012年的196.75亿元,一年一大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由2010年的2.31%,到2011年的3.89%,再到2012年的4.96%,连续两年排位全省第三。

发展文化产业,常州有机遇:一是时代背景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文化板块单列为十五项改革之一,显示了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和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心,同时也再次向市场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地位,文化大时代呼之欲出。二是发展阶段机遇。2013年常州人均GDP达9.3万元,按平均汇率折算,已首次超过1.5万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全省平均水平的1.2倍。按照经验来说,常州的社会消费重心将开始向精神产品消费领域转移,文化产业发展将迎来黄金时期。三是经济转型机遇。常州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以其轻污染、低耗能的产业特性,成为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有效手段和战略选择。

发展文化产业,常州有优势:一是产业发展基础较实。目前全市已有超过9000家文化企业,其中有超过700家“三上”文化企业,在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中除新闻服务、图书出版门类缺项以外,基本涵盖了文化产业10大类、48个中类、113个小类中的所有文化企业种类。二是产业发展环境较好。常州在全省率先完成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率先实现文化市场的统一执法,率先探索政府性文化金融信贷体系建设;2009年荣登“中国城市政府管理竞争力排行榜”政府创新能力第一位、政府服务能力第三位、政府管理竞争力第八位,2011年又荣登经济制度竞争力第三名;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三是历史人文底蕴深厚。作为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常州历来兴文重教,士子荟萃,文脉悠长,文化资源丰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原动力。

但同时应该看到,常州文化产业发展尚存制约因素,比如,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依旧不足,文化领域向经济领域转化能力不强,文化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数量不多,文化企业“软、小、散”的问题还较普遍,缺少在全国有持续影响力的知名产业品牌,等等。

文化产业是一篇大文章,要做好这篇文章,关键是如何破题。在“文化立市”的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中,必须理清思路,扬长避短,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逐步把优势转化为胜势,从而在文化大发展的序列中占据有利位置。

量体裁衣——形成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格局

根据地理地貌、资源分布、文化内涵、产业现状等因素,结合江苏沿沪宁线动漫产业带、沿江印刷复制产业带和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的总体规划,整体部署各辖市区的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及目标:新北、武进重点发展创意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天宁、钟楼、戚墅堰重点发展创意街区、休闲娱乐、文化旅游;溧阳、金坛重点发展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主的休闲旅游业。通过对中心城区与新北、武进,以及金坛、溧阳文化资源合理规划、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城市文化产业体系。

其中,重点打造和形成“一核、两区、三带、四平台、五中心、六产业群、七体验区、八大项目”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格局,着力实现文化服务业、文化贸易业和文化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核:常州创意产业基地;两区:以高新区、武进区为依托的两大超百亿文化产业集聚区;三带:沿东经120创意文化产业带、沿运河历史文化产业带、沿自然山水生态文化产业带;四平台: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中科院(常州)科学与艺术融合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二维无纸动漫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五中心:以常州高新区保纳产业园为主体的广告产业展示交易中心、以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为主体的视听设备制作中心、以吟飞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为主体的乐器制造中心、以常州玉宇电光器件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影视器材生产中心、以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为主体的会展器具研制中心;六产业群:媒体传播业产业群、文化旅游业产业群、休闲娱乐业产业群、发行印刷业产业群、广告会展业产业群、动漫创意业产业群;七体验区:环球恐龙城、动漫嬉戏谷、春秋淹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华夏艺博园;八大项目:东方盐湖城、天目湖生态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园、江苏绿成项目、宝盛园、环太湖艺术城、南田文化产业园、中华纺织博览园、西太湖国际智慧园。

在此过程中,关键是全面盘点与评估本土文化资源,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角度去规划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生成,从全市层面上统领和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突破方向和重点任务,确保市区两级思路统一,权责清晰;各辖市区根据自然禀赋、文化内涵和产业现状的差异,量身定做长期性产业规划和针对性引进集聚相关产业项目,从而实现全区域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城融合——打造文化产业集聚集群载体

依托国家文科融合示范基地和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做大做强一批规模效益好、产业贡献率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载体平台。一是以数字文化为核心,打造创意动漫游戏园区基地。在新北区打造以创意产业基地、中华恐龙园为依托的“形象—内容—科技—体验—衍生”的独特创意产业链条,形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移动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广告和创意旅游等产业集群。在武进区打造动漫游戏文化博览园,以动漫游戏、互动体验为特色的数字游乐项目,实现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际品牌的差异发展,通过产业的资源整合,实现向动漫游戏内容产业链的上、下游延展。二是以春秋文化为核心,打造淹城春秋文化产业园区。依托淹城春秋遗址这一稀世资源,以“小淹城、大春秋”为表现主题,从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取材,用游乐化的设计手法,通过现代技术装备,设置春秋文化意境下的静态观赏型、互动演艺性和体验游乐式项目,打造全球首家以春秋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三是以运河文化为核心,打造运河5号创意街区。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三大主题,通过对原常州第五毛纺织厂、航海仪器厂、常州梳篦厂等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整合周边老街、老巷、老厂,吸引文化创意型企业入驻并开展文化创意活动,形成“古运河畔老工厂,常州文化新码头”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业态。四是以工美文化为核心,打造华夏艺术博览园区。围绕一大批独具江南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如龙城三宝(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以及砖刻屏、彩绒画、木雕、剪纸等建设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地区乃至全国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在促进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的同时推动产业发展。五是以山水文化为核心,打造旅游生态和衍生产业园区。依托溧阳天目湖、武进太湖湾、金坛茅山等常州著名山水景观,推动天目湖度假区、太湖湾度假区、西太湖智慧园、环太湖艺术城、茅山风景区、宝盛园等一批园区基地的建设,通过文化和旅游的交叉融合,提升产业乃至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endprint

在此过程中,关键要引进、扶持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核心企业,引导产业链式发展;为企业提供共性专业性服务,吸引企业集群发展;研究文化消费市场,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打破地域界限束缚,引导各个园区间相同产业、相近行业企业的重新聚集和对流,促进园区集聚发展。

科技引领——提升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能级

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努力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一是形成工作合力。以文化与科技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为组织保障,以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核心,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为引擎,协同全市文化创意企业、境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金融资本、产业载体等多方面资源,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科技企业发展。二是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文化领域的科技研发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快实施“基于GPU+CPU异构云集群的3D渲染系统”、“基于生物感知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实时互动娱乐系统”、“基于三维立体影像技术的大型原创动画片”等一批科技项目,通过鼓励积极参与高新技术研发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促使优秀文化创意企业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三是构筑人才体系。借助“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和“龙城英才”计划的实施,大力引进海归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军人才。依托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和本地高校培训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培训。与全国高校共建人才信息库,组织企业至国内外举办文化科技人才专场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会,为企业搭建人才对接平台。

在此过程中,关键是要处理好科技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既要引领市场,大力推动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到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各环节,提高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又要适应市场,不断发现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娱乐、休闲的新需求,创新文化科技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产业对接——搭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重点在“四个平台”上下功夫。一是搭好项目对接平台。以“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文化创意项目(常州)对接会”等为标杆,整合常州文化项目资源,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项目与资本对接、发展与合作共赢。二是搭好产业对外平台。围绕重点文化行业,如文化制造业、工艺美术业、文化旅游业实施文化产品海外推广计划,利用好海外运营一体化平台,加快文化产业、企业走出去步伐。组织文化企业学习和利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促进企业发展。三是搭好企业沟通平台。成立文化产业研究会,致力于为全市文化企业研讨、交流、展示、对接等提供服务拓展思路,整体上提升企业竞争力。整合行业协会资源,从全市近百家与文化相关类协会中选取广告、演出、创意等14个文化产业相关行业协会,共同作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专项资金贷款申报的推荐主体。借助行业协会的吸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放大产业政策效应。四是搭好内部转化平台。依托中科院常州科学与艺术融合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常州)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设计中心、国家二维无纸动漫技术平台、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等,密切加强文化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交流对接,催化文化和产业之间的“化学反应”,使文化概念更加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成果。

在此过程中,关键是进一步提升产业平台的专业性和有效性,降低准入门槛,实现企业与平台的扁平化无缝对接;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的异业联合、异地联合、异体联合,发挥行业协会的中间力量,通过产业内部和外部的交流与探索,加强文化向市场转化的能力。

骨干支撑——塑造文化产业市场品牌形象

文化产业品牌是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市场载体,能够形成集群效应、引领效应和扩张效应,以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带动产业链式发展和城市形象推广。一是做强龙头文化企业品牌。从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推进连锁式扩张、引入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嫁接等路径,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二是做亮“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品牌,通过常州政府性文化信贷风险补偿体系的金融支持,为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意识强、成长潜力大、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出口项目和产业公共平台项目,在企业融资、市场对接、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及时深入服务,帮助其做大做强。三是打造文化城市系列品牌。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重点推进动漫游戏、文化旅游、文化制造、休闲养生等产业系列品牌的塑造。以天目湖、恐龙园等为主体塑造常州文化旅游品牌,以创意产业基地、环球嬉戏谷等为主体塑造动漫游戏品牌,以华夏艺博园等为主体塑造工艺美术品牌,以吟飞电子等为主体塑造文化制造用品品牌,以灵通展览、霍克展示等为主体塑造会展展览器材品牌,以玉宇电光等为主体塑造特种光源品牌,以亚细亚影视制作、卡龙影视等为主体塑造影视传媒品牌等等。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品牌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原创文化品牌扶持力度,提升品牌的文化感召力、社会影响力、市场传播力和经济竞争力,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和文化产业增值能力,不断拓展文化市场发展空间。

在此过程中,关键是坚持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引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强化文化金融支撑,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形成、抓住产业发展中的“常州现象”,延伸、转化为“常州印象”,进而凝炼、塑造为品牌化的“常州形象”。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黄 杰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