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法律遇上互联网+

点击:0时间:2023-02-18 02:24:06

当法律服务业遇上互联网+,或许并不像其他领域那样,容易嫁接。以诉讼业务为例:一方面,法院所接收的案件呈爆炸态势;另一方面,当事人对于上法院打官司又多抱有戒心,厌讼的情绪仍笼罩着大多数人。熟人社会的交往逻辑,决定了当事人在纠纷解决过程中,更愿意选择熟人(还是知根知底靠得住些!)而不是选择在网上搜索到的某位陌生的律师。拥有大量需求的商界人士,也不太乐意在纠纷发生前就延请一位律师提供帮助,他们迫切想要找一个律师的时候,往往是在纠纷已经发生之后。

观念的转变或许还有待时日。但法律服务业不主动展开双臂,法律服务业的互联网+时代也不可能从天而降。比如当事人对在网上搜索到的律师存在天然的不信任感,这无非是因为律师所提供的是一种基于专业背景的人的服务,而不是某种可以直观评价的物质产品。既然如此,建立律师的社会评价体系和专业评价体系就成了法律服务电商所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

一个基于云端的律师数据库,也许可以为初步解决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信任关系问题提供思路。比如,在某个移动客户端或某个IM工具中,只要当事人摇一摇,就能利用地理位置功能圈定同城甚至同一生活圈内的律师,而点开这位律师的头像还能看到他的基本信息,以及他所经办的案件和处理结果。当然最重要的,当事人还能看到其他客户对该律师的评价,就像淘宝的生态圈那样。没准将来某一天,大数据会给某位当事人自动匹配一位正好符合当事人期待的律师,整个过程就像我们打开打车软件招来一辆的士那般简单。着眼于未来,法律服务电商的起步阶段,至少投入和培育同样重要。

而另一个制约法律服务电商发展的,是当地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的高低。如果当事人多数都认为专业技巧并不是聘请律师最应看重的,那就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值得关注的“当法律遇上互联网+”,更应包括我们的司法机关。比如,让他们的裁判文书和所有依法应予公开的终结性法律文书,都能真正晒在网上(而不是口头说说),并接受业界和公众的评判。司法圈与法律服务圈的交融,才能成其为完整的互联网+法律生态圈,也唯其如此,以技术进步促进司法公信提升才有期待,中国人的法律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将因此而加速。(法律读库 王琳)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