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州教育是如何实现均衡的

点击:0时间:2023-03-20 22:48:25

苏州把优质均衡作为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着力破解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苏州人子女入学需求爆发式增长等现实问题。

作为人口过千万,且流动人口超过户籍人口的蘇州,外来人口上学一直备受关注。今年,苏州市生源规模再创高峰。进入5月,无论是“幼长小”还是“小升初”,其关注度陡然升温。

5月11日,苏州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7年苏州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入学入园招生政策,并详细解读2017年招生入学政策中的重点和疑点。

《民生周刊》记者采访获悉,苏州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区域整体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早在2014年,苏州成为全国首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

后均衡时代,苏州继续把优质均衡作为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着力破解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苏州人子女入学需求爆发式增长等现实问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

近三年来,依据教育事业年报数据,借鉴教育部“基本均衡”差异系数计算方法,全市10个板块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差异系数均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均衡水平连年提高。

教育事业优先

上述成绩的取得跟苏州一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息息相关。据悉,苏州坚持把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进行谋划,在落实《苏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实施纲要》《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关于加快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的意见》等文件过程中,把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苏州市教育局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来说明教育方面的投入。其中,2014年投入35.99亿元,新建了37所公办小学、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现有教育资源配置。2015年,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苏州市教育事业专项规划》制定工作,实施市政府实事工程——全市新建41所公办学校与幼儿园项目。2016年全市建成幼儿园24所、小学16所、初中(含九年一贯制)12所。幼儿园增加约1.15万个学位、小学增加约3.54万个学位、初中增加约1.94万个学位。

在上述发布会上,苏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协同发展的办园体制。扩大资源,优化结构,促进均衡优质发展。优化布局结构,推进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镇以下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加快小区配套、城乡接合和人口集聚地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优化资源结构,重点加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

公共资源平等保障流动人口

4月份,一份中国GDP千亿县名单在网上热传。名单显示,在全国21个GDP千亿县中,苏州市下辖四县(县级市)均榜上有名,其中昆山市以3160亿元的GDP居全国首位。

民营经济活跃的昆山,外来人口特别多,针对这一情况,昆山适时推出积分入学制度。去年,外来务工人员饶先桂领到了女儿的积分入学公办学校准入卡,孩子终于可以在家门口的公办学校读书了,她忐忑的心也归于平静。

“虽然没房子,但我们在昆山工作时间长,社保、计划生育、遵纪守法方面评分都很高,孩子校内排名也在中间段!”饶先桂表示,积分入学政策充分考虑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方方面面,让她感到“自己对昆山8年的贡献受到了重视”。

积分入学制度的大背景,正是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后,随迁子女对学校需求的增高。 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昆山市大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对满足积分要求但积分较低,未能取得公办学校就读资格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昆山提出了“统筹入学”的要求,由昆山市教育局和各区镇,尽可能安排学生到民办学校就读。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苏州全市实有人口1375万人,同比上年增加0.78% ,其中户籍人口6781957人 ,流动人口6976442人。

面对数字庞大的流动人口,如何解决上学难题?苏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苏州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原则,积极推动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在历年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升学、招生文件中,都明确要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包括随迁子女参加中考进入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就读。

推动优质资源共享

在教育优先、公共资源平等保障流动人口上学的前提下,苏州在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方面亦做出了表率。

几年前,常熟市兴隆中学与实验中学实行一体化管理。根据“一体型”集团办学理念,实验中学校长解永良担任兴隆中学校长,实验中学派遣副校长、10名骨干教师到兴隆中学,实施人、财、物统一管理,输出管理模式、考核方式、家校共建形式等。

实验中学教师王启东被派到兴隆中学。初到那里,王启东发现孩子学习动力不足,调查发现,学校47%左右的学生来自江西、安徽等地,生源复杂、多元。

“造成学校差异最大的原因不是教师差异,而在于学生基础的不同。”实验中学的骨干教师们带来了实验中学精细化的教学理念,采用“分层教育”法,将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着手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生活技能基地,开设舞蹈、古筝、素描、计算机等兴趣小组,让每名学生实现良好发展。几年下来,兴隆中学的教学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资料显示,早在1998年,常熟市就开始了集团化教育探索,成立了实验小学教育集团。2006年起,建立了各义务教育学段教学协作区。随着区域发展、教育发展需要,又根据各区域各学校实际情况,创新建立了“一体型”“帮扶型”“协作型”三种集团化办学模式。

如今,常熟市组建了4个“一体型”、3个“帮扶型”、9个“协作型”办学集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苏州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和托管办学等方式,积极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施苏州市义务教育改革项目,确立10个集团化办学项目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方式的研究,带动区域内学校教育资源整体优化与教育质量整体提高,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不断加快,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逐步實现。

另外,充分利用苏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强化质量监测评估

系列措施之下,苏州有效实现了教育均衡,但如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离不开监测评估。

苏州市按照“目标—监测—分析—改进”的思路,积极探索构建“监测依靠数据、结论来自证据、分析产生行动”的现代教育监测评价模式。

这种模式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尝试依托大数据,发挥多个职能部门协同工作机制,设置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经费保障、教育人才保障、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改革创新等五大模块、18条指标、100个监测点(定量监测点74个,定性监测点26个)组成的教育目标责任考核新体系。

而在学校层面,苏州率先在江苏省成立了独立建制的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并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区域学业质量监测“帮、扶、放”项目。该项目以义务教育初中段学生作为监测对象,监测内容包括学科测试和问卷调查。既对同一批学生进行三年纵向跟踪,又对同一类的学生进行三年横向对比;既监测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发展水平,又监测超越课程标准的跨学科核心素养。

为体现评价的科学性,监测时注重刚性、柔性指标结合。

同时,及时发布“体检报告”,实施差异化指导。政府教育目标责任考核监测,在采集分析100个监测点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一家一册”的“体检报告”,于每年3月召开新一年政府教育目标责任书会议前将监测报告反馈10个县市区,让每个地区都能知晓本年度某项指标目标是否达成,达成的百分比是多少,领先或落后全市平均值几个百分点。引导各地从核心数据中捕捉区域教育改革发展轨迹,分析自身的成绩与不足。注重分类指导,对于同一项监测指标,不同地区的达成情况会有差异,根据各地情况提出差异化建议,鼓励各地发挥自身优势,自主改进。

此外,还充分运用监测结果,适时启动问题预警。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