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因抗战而“生”永续公益精神

点击:0时间:2023-03-23 16:58:23

黄祺

医生,是一个需要情怀的职业,特别是儿科医生。在有着悠久慈善、公益传统的上海市儿童医院,这种公益情怀持续至今。

80年前,一家名為“上海难民儿童医院”的小医院开张了。没有张灯结彩的仪式,没有蓬荜生辉的宾客,只有难童被络绎不绝地送到这里,这些因为战乱而身患重病或身负重伤的孩子,终于获得了一个温暖的避难所,并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医院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治疗,同时,也面向普通的上海家庭,以低廉的收费为身处战争困苦中的上海儿童提供医疗服务。

当初筹建之时,两位创始人富文寿和苏祖斐应该不曾意识到,他们创建的这家医院,是中国第一家儿科专科医院,开创了儿科医学的历史;当时的他们也不可能去设想,历经80年、见证历史变迁的这家医院,如今依然是上海乃至中国最优秀的儿童专科医院之一。

1955年宋庆龄视察工作。

为救助难童而诞生的上海市儿童医院,自第一天起就携带着慈善、公益的基因,80年来,免除孩子的病痛、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依然是医院最核心的价值观。同时,两位创始人都是儿科专家出身,对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人性化的服务,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上海市儿童医院在新技术应用、医疗质量和环境友好上,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80年社会巨变,今天的上海,已经是世界一流的国际都市,繁荣而和平的城市里,上海市儿童医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儿科,太阳底下最富有爱心的事业,本该如此温暖。

为难童而生的医院

回望历史,才能懂得坚守的意义,对于一家医院来说,更是如此。

上海市茂名北路,正宗的“上只角”,许许多多的上海故事,在这里发生,一百年前的石库门静静地守望着世事变迁。

现在,梧桐掩映的这条马路上,奶茶店、时装店、水果店、杂货店比邻而居,过客进进出出;石库门里的寻常人家,每天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和平和繁荣的都市里,日常生活是平静琐碎的,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80年前,这里曾经挤满因战乱而躲避在租界的贫苦人家、在疾病或创伤中挣扎的难童,他们的日子,该是怎样艰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沦陷,妻离子散的悲剧每天都在发生,孩子,是战争中最让人心痛的受害者。上海四郊的市民,涌向租界避难,也带来了不少难童和流浪儿。

大量难童贫病交加,在死亡线上挣扎。目睹这样的状况,儿科专家富文寿教授焦急万分。他一面自愿前往宋庆龄女士创办的国民伤兵医院服务,一面四处奔走,联系沪上各方人士,多方筹款,希望建立一所救治难童的医院。这个时候,富文寿遇到了途经上海拟赴美留学的苏祖斐医师,在他的倡议下,苏祖斐留了下来,一起创办上海难民儿童医院。

儿童医院专家在贵州遵义市义诊。

创办医院的资金,来自慈善捐款,捐赠者既有上海的社会名流,也有国际友好人士。

可惜的是,刚刚开业的上海难民儿童医院,没有留下照片或者影像资料,根据文字的记载,医院最初位于慕尔鸣路65号的租赁大楼,拥有90张床位,其中75张免费床位由个人和慈善机构捐助。医院医治的患儿来自难民营和贫困家庭。免费病床收治的唯一条件是患儿家庭无力支付治疗费用,且患儿出院时及时接走。

后来有老一代专家辨认,医院最早的院址,在今天茂名北路靠近威海路的毛泽东旧居附近。现在,这里的石库门中居住着普通的上海市民,已经无法找寻到80年前作为医院时的印记。

上海难民儿童医院运营18个月后,1939年6月1日,医院与另一家同为1937年成立的慈善医疗机构——国际红十字会婴儿急救医院合并,更名为上海私立儿童医院。

现在大家都知道,维持一家医院的运转,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更何况当年的难童医院,还要承担贫困儿童的治疗费用。据记载,从1937年算起的两年半时间里,两家医院共承担了15万美元的医疗服务支出。同时,医院真正救助到了战争中的儿童,两家医院住院部共收治患儿3516人次,总住院天数为95829天,门诊患儿13797人次。

大爱凝结的慈善事业

上海市儿童医院,诞生于战火中,也诞生于大爱之中。医院的两位创始人身上,闪耀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身为医生的慈善之光。

富文寿1901年出生于浙江海盐县武原镇,后随父去苏州求学,1920年北京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25年,富文寿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曾先后任波士顿麻省总医院传染病院医师,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儿科讲师。

就算在今天,富文寿这样的履历,也是少有的青年才俊。1928年回国后,富文寿参与创建国立上海医学院儿科专业,成为第一任主任。同时,他还任上海女子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儿科教授及西门妇孺医院儿科主任等职。

我们现在从照片上看到的青年时期的富文寿,戴着时髦的圆形黑边眼镜,二八分一丝不苟的发型,西装革履,是典型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形象。原本,他很可能在学术的道路上收获殊荣,但战争,摧毁了家园,难以容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富文寿决定用行动来支持自己的国家和同胞,作为儿科专家,他首先想到建立一家慈善医院救助儿童。

与富文寿一起创办医院的苏祖斐,1898年生于上海一个爱国商人和教育世家,自幼立志学医。1927年,苏祖斐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32年,她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34年,苏祖斐创办了著名的湖南湘雅医学院的儿科专业,任儿科主任。

1937年,苏祖斐本要赴美学习,最终留在上海与富文寿一起创办了上海难民儿童医院,任医务主任。

两位创建人为医院募集善款、寻找场地、购置医疗设备、招募医生,解决这些基础性的问题。由于免费收治贫病难童,医院一时间吸引了大量难民儿童前来就诊,由于场地狭小、职工不足等原因,富文寿、苏祖斐亲自上阵,救治贫病难童。

当时难童体质极差,难民收容所每天都要往医院送五六名患儿,这些患儿病情很严重,医院开办第一个月内住院难童即死亡60人。17个月共收治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240余例,维生素A缺乏症(干眼症)281例,富文寿、苏祖斐两位医师为了救治患儿不仅废寝忘食,还自费捐赠德国产维生素B1针剂300余支,以抢救危重病儿,降低死亡率。此外,营养学家侯祥川教授也积极参与救治患儿,在社会热心人士的赞助下,募得善款,磨制豆腐浆。

1953年,时任上海儿童医院董事长的潘志铨先生,回顾了富文寿和苏祖斐两位创始人对于医院的贡献。他说,1939年6月1日两院正式合并成为私立上海儿童医院,1940年购买香山路11号新址,迁入营业。当时一切都非常简陋,环境又非常恶劣,日寇盘踞上海,严重威脅医院的前途。幸赖两位创始人以为贫困儿童服务为目的,努力奋斗,使得医院稍具规模。

当然,除了创始人外,还有很多爱心人士,在国家危亡之时,为儿童的生命安全奉献了自己的大爱。我们现在能够从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的珍贵照片上看到,医院董事会成员有十多人,都是当时的社会贤达和爱国人士,而医院的捐资人合影中,还出现了外国人。

香山路原址,就是由荣誉会长Wang Yu-Ching先生和董事会主席T.C.Pan(潘志铨)先生共同购买的,总费用达20万美元,包括土地费、建筑费,外加楼宇修缮费和设备增置费。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社会捐赠,剩余部分资金通过抵押贷款解决。这个记载,只是儿童医院众多慈善捐赠中的一个。

奠定中国儿科基础

作为中国第一所儿童专科医院,私立上海儿童医院当时招收了许多同德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协和医学院毕业生,建立起坚强的技术力量,医疗质量可与当时的教会医院媲美,医院声誉日隆。

搬到香山路的院址后,医院有了一定的规模,香山路院址有一栋三层楼的建筑和一个大花园。一楼病房主要治疗慢性病,大多数是肺结核和骨结核患儿,由上海扶轮社资助;二楼是收费病房,婴儿病房除外,是由中国妇女俱乐部资助的;三层的床位全部免费,由中国儿童福利公司会资助。除了这些病房外,医院还有一个手术室,一个X光室(X射线机是由Lee.Wen-san先生的家人和朋友捐赠的),一个配餐室和一个小实验室。

医院拥有9名住院医生和许多荣誉主治医生和顾问医生,以及20名护士。医院希望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同时成为一所培养医学生、新毕业的医生和儿科护士的教学机构。

据富文寿教授1953年回忆,医院成立十四年,门诊部接诊了337,291名病童,住院部收纳了18,462名病童;培养了30多位儿科医师,在各种医学杂志上发表了50多篇论文。

在日常的运转外,富文寿和苏祖斐两位创始人,分别在儿科领域做出了开创性成就。

1937年,富文寿在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大会时与高镜朗、诸福棠等筹组成立中华儿科学会,1950年主持编辑《中华儿科杂志》创刊,在上海首发前九期,印刷经费均由上海儿童医院筹措。

1953年,富文寿提议将私立的上海儿童医院交由上海市政府接办。第二年,医院与上海市儿童保健院合并成为上海市儿童医院,富文寿仍任院长。

尽管归属发生了变化,但医院的运行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富文寿聘请从美国归来的国内第一位受过正规训练的儿外科专家马安权任外科主任,在国内首先建立小儿外科专业,为我国儿外科的发展早期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

除了在医院中诊治患儿,医院还开展地段、农村儿童保健工作试点,使责任地段的儿童发病率、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创造了以医院为中心开展儿保工作的范例,是上海医师走出医院大门开展儿童保健服务之先导。

1951年受聘为上海市卫生局儿科顾问后,富文寿积极组织全市性儿科学术活动,定期举行专题报告会、讨论会。他亲自上课,举办系统的儿科业务讲座,解决各医院的疑难病症,倍受儿科医师赞许。

富文寿主持出版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儿科手册》广为发行;他举办儿科医师专修班;以上海市儿童医院为教学实习基地,亲自带教学生。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成立时,富文寿兼任系主任、教授,培养了一批具有临床经验和保健观念的儿科专业技术人才。

苏祖斐教授,是我国儿科事业的卓越先驱和儿科界的泰斗。1933年,她目睹旧中国许多病儿因营养不良而死亡,深感宣传喂养知识的重要,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婴幼儿营养专著《儿童营养》。在1943年初版的《实用儿科学》中,关于营养各章,均由她执笔完成,奠定了她作为我国现代儿童营养学创始人的权威地位。

1950年,苏祖斐借鉴国外医学的先进经验,首创采用“联合疗法”攻克了当时医学界公认的“不治之症”——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在农村血吸虫病流行期间,她带领医学院同学及医院医务人员,先后六次赴江浙农村及市郊各县,不顾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为儿童防病治病。

1954年,苏祖斐任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成立时兼任系副主任、教授。

苏祖斐在儿童营养学上的研究,一直持续到她高龄阶段。上世纪60年代,已经年过六旬的苏祖斐编写了《妇幼营养》第一册,第二册。1964年出版了她主编的《实用儿童营养学》一书,计80余万字,一版再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儿童营养学权威性著作,影响深远。

1978年她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儿童营养研究室,实现了40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其时,她年已八旬高龄,仍壮心不已。两次赴美国及欧洲四国考察访问,参加“第十二届国际营养会议”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达成协作课题,在我国首次进行了“母乳喂养情况”的大规模调查研究,为以后我国提倡“母乳喂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1989年在上海主持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少年儿童营养基金会。陆续出版了《独生子女营养指导》《母乳喂养好》《儿童营养食谱》《小儿常见营养病营养指导》等书籍。

公益精神,医者仁心

医生,是一个需要情怀的职业,特别是儿科医生。在有着悠久慈善、公益传统的上海市儿童医院,这种公益情怀持续至今。

上海市儿童医院对偏远落后地区的对口支援,持续时间长、成体系、注重实效,在被帮扶的地区广受好评。

有一座城市,对于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很多医护人员来说,像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们知道这座城市的小吃哪家最正宗、哪条路上有超市,甚至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方言。这座城市就是与上海相距一千多公里的贵州省遵义市。

2007年,上海市儿童医院与遵义市妇幼保健院结成姐妹医院,常年保持着医疗共建合作关系,持续为该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赠送了部分仪器设备,帮助兄弟单位提高医疗水准、服务一方群众。

到了2011年,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首次“千里送医到遵义”大型公益活动启动,目的是救助遵义地区贫困家庭先天性疾病患儿。截至2016年底,上海市儿童医院已先后为91名贫困患儿进行了免费爱心手术;已接受10位来自遵义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来院进修培训;已先后六次赴遵义开展巡回医疗,包括义诊、筛查、手术演示等工作。

每一年,儿童医院的专家都会到遵义开展义诊,从患者中筛选贫困家庭的先心病患儿,经过评估后接他们来上海接受免费手术。同时,每一次去遵义,专家们还要为当地医护人员上课、带教手术,将前沿的医疗理念和方法,传授给他们。

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在新生儿科病房外,悬挂着一个铜牌:“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点支持科室”,见证着两个医院、科室之间的紧密联系。

2013年开始,遵义成为上海的对口帮扶城市,2016年第六季“千里送医到遵义”活动,恰逢上海-遵义对口帮扶工作座谈会暨第四次联席会议在遵义市召开,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副市长时光辉率上海市代表团到遵义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实地考察,现场听取了上海市儿童医院于广军院长对于医院对口支援项目实施情况的介绍。

另一朵慈善之花,盛开在西藏日喀则。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育不良)是一种骨科疾病,患儿在婴儿期主要表现为臀围不对称,再大些走路后表现为跛行,严重影响后期身体发育。如果在2个月以下发现,可以通过手法功能锻炼进行康复治疗,如果6个月以下发现,可以通过石膏固定恢复,超过1岁的则要通过手术矫正。随着年龄增大,手术的难度和残疾风险会增大。

上海已经实行了完整的新生儿髋关节脱位的B超筛查,在上海,这种患儿几乎都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但在欠发达的西藏地区,由于缺乏髋关节B超等医疗条件,加之藏区农牧民健康保健意识薄弱,很多罹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儿童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落下来了终身残疾。

上海市儿童医院杨晓东医生是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他和同事在走访中发现了这种情况。2014年,由儿童医院发起的“格桑花之爱”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救助活动在日喀则正式启动。医生们首先对当地儿童进行体检,重点筛查小儿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医院还帮助当地建立了“日喀则地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中心”。第二年,上海市儿童医院与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继续对上海对口支援的江孜、拉孜、萨迦、亚东、定日五县的贫困家庭的藏族先髋患儿进行救助。除了巡回医疗筛查,上海的骨科专家医疗队在当地开展了專题培训班,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及示范手术。儿童医院的专家们,还对当地群众进行健康宣教,为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筛查网络,为减少藏区儿童的残疾率做出了贡献。

截至2017年5月底,共计22批151人次的西藏日喀则地区患儿在上海完成了矫治手术。

对遵义和日喀则的慈善帮扶项目,只是上海市儿童医院众多慈善公益项目中规模较大的两项,为贫困患儿发起募捐、在白血病病房中设立病房学校、招募爱心妈妈为早产儿捐献母乳……每一天,慈善的暖流在医院的各个角落涌动。80年前埋下的慈善种子,如今枝繁叶茂。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