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草原文化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点击:0时间:2023-04-02 10:48:30

屈燕妮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18个省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及对外合作方向。《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联合黑龙江、吉林、辽宁,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草原文化是世代生息繁衍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内蒙古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

“一带一路”战略的形成基于历史上的共同文化积淀。在当今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丝路文化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在这样的精神认同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会更加顺畅。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草原文化,也应秉承新的丝路文化精神,以更加开放的态势,主动融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来。

一、将草原文化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草原文化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动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民族众多,民族多样性决定了文化多样性。多元文化共生共荣,这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坚持和谐包容”的准则之一。研究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多元文化的共生共荣,对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各地区间文化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提升我国对外文化形象,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草原文化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多元文化交流与沟通带来启迪。

(二)通过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草原文化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传播力,使草原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达将为草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草原文化以其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内蒙古更好地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并营造基础性文化要素和外部认同环境。把草原文化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推动内蒙古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文化发展的对接和融合,盘活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发掘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文化投资和文化消费,创造文化需求和就业,带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

二、将草原文化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沿线国家的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加强国际间文化基础设施尤其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布局全球化发展。

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与域外中国文化中心搞好对口合作交流,举办内蒙古文化周,开展非遗展示等系列活动。逐步推进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保税区、文化自贸区的建设。日前,内蒙古满洲里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此外,内蒙古正在筹划建立中蒙边境自贸区,为文化交流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强化平台建设。拓展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平台。借助已有的中俄博览会、草原丝绸之路交流合作国际论坛、赤峰·中国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暨全国农高会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展览会、中国(满洲里)北方国际科技博览会、中国新丝绸之路·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创新品牌展示交易会、满洲里开办的红色交通线博物馆、中东铁路纪念馆、二连浩特开创的草原丝绸之路博物馆等文化交流和贸易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城市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探索创立文化艺术交流基地和民间互动交流平台、草原丝绸之路博览园等平台。去年10月还举办了首届中蒙博览会。

加强对外文化传播力建设,树立草原文化形象,建立沿线国家之间共建共享的传播平台。扩大草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必须创新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将视频、3D为核心的技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运营平台应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构建网络博物馆、推出交互式体验,建立起多语言、无国界、易接受的传输方式。比如,在过去观光式旅游基础上发展参与交互式旅游,对草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化的转化和创意,才能吸引广大青年。

(三)增强文化交流与传播。《愿景与行动》中提到: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

建立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城市的民间文化交流常态化机制。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交流、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内蒙古在俄罗斯举办成吉思汗国际学术研讨会、俄罗斯·中国内蒙古文化周、邀请俄罗斯青年来内蒙古参加中俄青年友好交流活动等。在同蒙古国的民间交往上,内蒙古组织民族艺术家赴蒙古国观摩、学习,并参加国际马头琴那达慕,与蒙古国联合开展“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调查与发掘”并取得系列成果。内蒙古将加大与周边国家特别是蒙俄文化交流合作,研究制定《加强与俄罗斯、蒙古国文化交流的意见》,以拓展交流合作领域。

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蒙古国时提到,今后5年内,中方将向蒙方提供1000个培训名额,增加1000个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名额,为蒙方培训500名留学生,邀请500名蒙方青年访华,邀请250名蒙方记者访华,向蒙方免费提供25部中国优秀影视剧译作。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内蒙古将迎来越来越多的蒙古国留学生。

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可以文化领域先行,与周边国家共同规划建设有影响的项目,让当地社会和百姓切实分享合作成果,起到示范效应。endprint

(四)推动文化产业的区域繁荣。推动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合作创新模式,即建立一个文化共同体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文化产业。该共同体的特点是能够体现合作共享、共赢互惠,推动文化产业的区域繁荣,具体考虑以下几方面:

推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2014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出台《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内蒙古要依托草原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一是以文化旅游业、工艺品、影视、演艺、节庆展览业为抓手。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文化产业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地区,具有非必然性和路径依赖性,其结构和运转方式因地而异。文化市场是围绕着能够体现地方语言和符号色彩的商品和服务构建的。非洲、摩洛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印度、东南亚等地,以遗产和工艺品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工艺美术、表演艺术、文化旅游等,通过节庆和展览向外界展示其文化特色。二是以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2015年度文化部立项特色文化产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情况来看,相比较于其他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地区,内蒙古立项项目较少。内蒙古应积极争取更多文化产业项目立项、落地,以推动产业发展。三是以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落点。内蒙古目前正在建设的较大规模文化产业园包括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等。目前,海拉尔市正在建设中蒙俄文化创意产业园,呼和浩特市正在筹建草原丝绸之路主题公园。

旅游体育引领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愿景与行动》提出: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确定为“丝绸之路旅游年”。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引领“一带一路”特色文化产业走向融合发展趋势,与体育、科技、互联网等产业进一步融合,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打造贯通东西的文化旅游长廊。

呼和浩特、二连浩特、满洲里、乌兰巴托、莫斯科,直至欧洲,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文化旅游大走廊”。内蒙古筹划建设“丝绸之路草原文化旅游小镇”,建设“草原丝绸之路”城市文化、旅游设施、主题公园、城市雕塑、城标、博物馆、“草原丝绸之路风情街”等。中蒙两国合作启动“草原丝绸之路”文物考古与旅游活动,推出“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游元上都”旅游路线。

积极推进创意设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跨境网络文化新兴业态。

(五)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力度。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厚的区域大力建设“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等,完善地方社区“文化记忆”,活化民族民间文化传统。

充分梳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其数据化、在线化,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数据库,深入挖掘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推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加强国际间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推动沿线国家文化资源的跨境整合。目前正在开展“万里茶道”中、俄、蒙文物界联合考察,为“万里茶道”共同申报世界遗产打好基础。

(六)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目前,内蒙古正在筹划建立中蒙边境自贸区。边境口岸方面,内蒙古制定《内蒙古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规划》,二连浩特、满洲里等重点试验区建设规划已获批复。目前,内蒙古已构筑以策克、甘其毛都、二连浩特、满洲里等19个口岸为中心的全方位向北开放带。中俄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已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综合保税区。

内蒙古要大力宣传落实对外文化贸易有关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各地各类团体、各类文化单位和企业“走出去”,推动更多企业和项目进入年度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名录,有序扩大文化市场份额;并且,可以考虑在俄罗斯、蒙古国举办俄罗斯、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出口商品展销会。

本文受内蒙古财经大学“中蒙俄经贸合作与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张 晶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