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幼升小:非京籍孩子留下读书

点击:0时间:2023-04-05 12:31:16

王丽

今年,北京实施最严“幼升小”政策,昌平区是严中之严。

2014年6月,本刊曾以《孩子,上学去哪儿》《昌平,请对孩子宽容些》为题,分两组报道了昌平区“五证联审不合格”适龄儿童升小学的难题。稿件一经刊出,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年末将至,距离2014年秋季入学时间已百日有余。然而,在上述两组报道中因“五证审核不合格”被拒之门外的非京籍家长中,有多少人选择离开?又有多少人依然坚守北京?

离开者,多数选择回老家读书;留在北京者的现状又如何?为一探究竟,《民生周刊》记者与来自山东的刘丽茹及其子小杰取得了联系。

他们还在北京吗?

初冬的北京,气温已骤降到零下。12月10日晚上7时,记者驱车来到昌平区小学招生办公室(简称“小招办”)。今年夏天,这里是昌平区非京籍孩子幼升小“五证”联合审查的地点。

与小招办一路之隔的北郝庄,是此次记者回访对象刘丽茹一家的暂住地。“谁啊?”记者敲门后,屋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除了新收养的一只流浪狗外,这间屋子和记者第一次来访时并没有其他改变。墙上零乱的几张宣传海报,算是这间屋子仅有的装饰,海报上小杰的涂鸦还都在。一张分不清楚颜色的桌子上堆放着炊具、调料和一台老式电视机。除此,一张一米五左右的床靠西墙放置,床边的空隙被几个装着衣物的大纸箱占据着。

“谢谢你们来看望我们。小杰上学了,读的昌平二中分校。”刘丽茹的神态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只是眼神中多了份满足。屋里没有暖气,她将电暖气打开为记者取暖。

与母亲的平静不同,一向低头不语的小杰在小屋里异常忙碌。为了证明他是一名小学生,他将可以证明身份的书本、习题本、作业本等在床上一字铺开。除了这些用品,还有捡回的一件残破的玩具。

在穿上校服戴上小黄帽后,他才安静下来趴在床上开始写作业。“我是昌平二中的小学生。”他告诉记者。不过,他的校服上却印着“昌平向上小学”字样。

当记者表示要离开时,小杰起身紧紧地拉住记者的手。回到家,记者在挎包里发现一幅画:一座宽敞的房子,院子里开满了稚嫩小花,一个背小书包的孩子沐浴着阳光。

五年没回老家

今年以来,新一轮人口调控战在北京打响。不过,用调控随迁子女入学资格的方法来控制外来人口,在北京人口调控史上实属首次。

“以房控人”“以证管人”“以业控人”,是2011年以来北京实施的与人口问题相关的城市政策。今年北京各区县“幼升小”门槛,首现突袭式提升,将近万名非京籍适龄儿童挡在北京校门外。而刘丽茹所暂住的昌平区又被认为是“严中之严”。

6岁的小杰正赶上今年的最严幼升小。之前,刘丽茹每月工资仅1600元,单位还没有给她缴社保。因为“五证”没能凑齐,小杰被卡在小学门外。

由于分不清方位,来北京的5年多时间里,她从未走出过北郝庄。记者第一次与她见面时,是在昌平小招办,当时她操着难以听懂的方言,不停地想从周围人口中探听到今年幼升小招生的具体政策。

为什么不回老家读书?这个问题对她来说有着特殊的原因。来京之前,她在老家频遭丈夫家暴。回忆起那段岁月,至今让她心有余悸。

刘丽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小东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放弃年级第一的学习成绩赴北京打工。如今他在一家快递公司工作,每晚忙到11点左右才回到住处。

2009年底,再一次遭受家庭暴力后,刘丽茹选择离开老家。离家时,她和孩子甚至连一件换洗的衣物都没拿。5年来,她和两个孩子从没回过家,2015年春节也没有打算回去。

因为自己的原因,大儿子未能顺利实现读书的梦想,这一直是刘丽茹心中的遗憾。如今,她不想让小杰重蹈哥哥的覆辙,无论如何都要让他有学校可读。

这位农村女性的一些做法,让记者有些震撼。第一次采访时,记者给孩子买了些礼物。两天后,她将300元钱寄回记者所在的单位。“我过得很好,让你们操心了。”刘丽茹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学籍是最大的担心

8月末的一天,正在上班的刘丽茹听工友说,厂里有一个没凑齐“五证”的工友,把孩子送到了昌平南郝庄二中分校小学部。

她放下手里的活儿就去找这位工友。在这位工友的指引下,她找到了小学部,还特地带了几斤猪肉要送给能帮助她的老师。“学校收下了孩子,但人家没要猪肉。”这是她一直的遗憾。

小杰读的是“二中分校”,为何校服上会出现“昌平向上小学”的字样?在简短回访过程中,刘丽茹一直解释不清楚。

她甚至不清楚小杰到底有没有学籍,以及学籍的作用。按照昌平区政策,“五证”齐全并审核通过是拿到学籍的第一关,而对于凑不出“五证”的刘丽茹来说,小杰上的是什么样的学校?会不会有学籍呢?

《民生周刊》记者拨通了小杰班主任王老师的电话。经核实,小杰就读的是昌平区向上小学分校,该分校今年租用了南郝庄二中分校若干教室。今年,小学一年级有两个班级,每班40人,每学期学费1800元。

“这是暂时租用,明年我们自己的新校舍建好会搬过去。”王老师说。

“这些孩子有学籍。”他提高声调说,“2014年的这一批都已经办下来了。”这一说法得到了另一位李姓教师的印证。至于学籍通过何种渠道而来,李老师给记者提供了一个固定电话号码,不过,记者始终没有拨通。

由于踏实肯干,刘丽茹最近的月薪涨到了2100元。“能读几年是几年,这几年好好干活存点钱。如果实在不能读了,最终可能还是要回老家。”谈及未来的打算,刘丽茹说。

(稿件中采访对象为化名)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