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安的荣耀与使命

点击:0时间:2023-04-08 01:29:18

张永军

纵观中国的历史,谁都不能不瞩目西安;走进现代的中国,你必定要来领略这座三千年古城充满生机的风采。

西安的荣耀

西安古称长安,是与罗马并称的世界古都。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山水环抱,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三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其中有周、秦、汉、唐这四个最强盛的王朝。西周在此兴文立武,制礼作乐,其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被孔子赞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秦一扫六合,于此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西汉自此南征北伐,开疆拓土,使中国成为泱泱大国,并使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融合成熟。唐帝国在此励精图治,使物阜民丰,社会开放,国势蓬勃,创造了辉煌的大唐盛世,达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顶峰。西安上演了古代中国最威武雄壮、瑰丽多姿的活剧,成为中国人最自豪、最珍贵的记忆。

西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传说中的女娲遗迹,都历历可寻。西安城市区位于渭河冲积平原,秦岭群峰横亘于南,泾渭河谷蜿蜒于北,川塬相接,八水环绕,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地。

西安曾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周公礼乐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董仲舒确立了儒家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辽阔胸襟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成为千古绝唱。因西安而繁盛的唐诗以其恢弘、充沛的气象,表现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强大的人格以及在盛世焕发出的青春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有光彩的篇章。西安还是中国传统城市的经典之作,古长安城创立了中国城市营建的基本形制,其九宫格局百代不易,影响深远。近代的西安因发生“西安事变”和设立“八路军办事处”,续写着历史的辉煌。

西安就背负着这样的光荣步入现代,迈向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西安与我们的伟大祖国一起,开始了现代复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新中国第一轮工业化布局的156个重点项目中,西安就占了17个,古都西安因而拥有了“电工城”、“军工城”、“航空城”与“纺织城”。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西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国家在此设立了40多所高等学校与570多家独立科学研究机构,西安又被誉为“科教城”,可与北京、上海、南京媲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西安生产总值仍连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代化建设已处于史家所称的“起飞阶段”。西安人有了新的骄傲。

西安的依托

作为中国的千年古都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内涵、文物遗存、文化影响举世公认。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就具有国际性、世界性,是西安推进国际化进程、建设国际化城市最重要的依托。

在全国109个旅游资源类型中,西安就有80个。特别是文化旅游资源,有许多属世界顶级水准,在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旅游业产业关联度高,不仅会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增加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与融合,而且能促进经济技术、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国际合作,带动城市建设、相关经济领域和服务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是西安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西安有近百所各类高等院校,3000多个科研单位,是亚洲最大的航空城和中国的航天城。拥有近40万专业技术人员和42名两院院士,有许多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有巨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把西安建成亚洲的教育、知识与技术创新中心,是增强西安核心竞争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重要途径。

西安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可以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同时现代文学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也十分繁荣,具备了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条件。文化交流可以成为西安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西安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经济体系和城市服务功能,成为辐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和商贸中心,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进入中西部地区的首选地。大力引进各种国际资本,使西安成为黄河中上游地区国际金融机构和各类跨国公司的集中地,是推进西安国际化的重要措施。

西安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市的产业结构中,现代装备制造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55%,具有突出优势,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技术实力雄厚的产业体系和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名优产品。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改造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积极争取和承接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转移,是西安增强经济实力、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战略重点。

西安的经脉与使命

西安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周秦汉唐等王朝的国都,曾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善之地和世界文化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西安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恢宏的都城气度,也有刚健尚勇的近代革命传统,领先发展的科研、教育、旅游和文化,整体上显现出源头性与多样性、开放性与包容性、传统性与创新性并存的文化特征。在关中和古长安这片厚土之上,中国的先祖、先哲、先圣、先贤们曾经创造过旷世伟业,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众多的文化英雄和仁人志士传承着中华民族弘毅之志、创造之魂。西安地域文化资源中所包含的人文因素,是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文化依凭,也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特别是其刚健有为、开放包容、德义日新、天人和谐的文化传统,是务必传承传播、发扬光大的人文精神。

古都西安是世界上文化内涵最丰富、文化遗存最厚重、古代城池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保留着从史前文明到近代文明的丰富文化遗存,是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对古都的文物、文脉、文化进行综合性的系统保护是西安的历史责任。

对于不同的文化遗产要按其性质和特点划定区域,制定不同的保护办法,以期永续利用,使古城成为世世代代西安人、中国人乃至人类追思的凭借与感情的寄托。

对西周丰镐城、秦阿房宫、西汉长安城、唐代大明宫等大遗址及历代帝王陵墓实行严格保护,在控制性保护区,严禁挖塘取土和进行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建设;在相对保护区,可根据城市规划进行与文化主题及周边环境相协调的主题园区,探索保护与利用良性互动的途径。

对隋唐长安城,要保持其棋盘式的格局,显示其圈层型的结构,保持唐城重要的中轴线及对景建筑。抓紧制定西安古城(唐皇城)复兴计划,加快老城区行政中心外迁,通过减房、减车、减人口的方法为逐步恢复和再现古都风貌创造条件。加强历史考证,准确历史遗址定位,通过历史古迹保护、历史景点标识、历史标志性建筑与街区复原等多种方式,综合融会、延续历史文脉,再现盛唐仪象及明清风貌,保存近现代有价值的传统建筑和历史纪念物,并通过人大立法加以确认和保证。要切实搞好古城墙的保护和利用,进行墙、林、河、路、巷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和系统保护,依托顺城巷及相关历史街区,保护和恢复古城街、巷、院、铺的肌理,从器物、行为、习俗惯制、观念信仰等层面,逐渐恢复历史人文景观体系,把整个西安建成一座保存、延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城市。

西安是中国最著名、最典型的古代都城,有着得天独厚的隐性文化资源,对此进行梳理研究和应用开发,使其显性化、生动化,是西安文化保护开发的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历史事件、名人趣事、历史地名、典故传说、城乡庙会、传统行业、民间信仰、节令传统等要分类整理,以不同的媒介和载体予以保存或展现;对于戏剧艺术、传统工艺、古曲古乐、广场艺术、曲艺表演、民间游戏等非物质类文化遗产,要加大抢救保护力度,并纳入旅游和文化产业中予以扶持、展演,通过实现其经济价值而得以存留和发展。另外,要对歌咏长安的数千首唐诗予以充分应用,形成“唐诗长安”的特有景观。

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古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使命,要建立并提升古城文化的标识体系和解说体系,针对各类显性、隐性的文化资源,利用文字、音乐、色彩等多种媒介,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符合现代人感知和审美偏好的传统文化展现系统。要提高文物、旅游、文博景点的创意设计水平,着力“活化”传统文化,使之更具参与性、可读性。开拓专题博物馆、国际学术交流、巡游巡展、主题演出、音像资料、网页宣传、文物旅游商品开发等多种形式。在历史街区和城市重要文脉区,要构建有较大文化含量和西安特色的视觉系统,形成“长安之旅,寻根之游”的氛围,充分实现西安历史文化的综合价值。

古长安是中国古代佛、道及伊斯兰教的集中地、融合地、传播地,保护、发掘、利用西安有益的宗教文化资源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制定宗教文化资源保护政策及地方法规,采取综合保护措施,对宗教祖庭及庙宇遗址集中的宗教文化带,要确保历史环境的完整性;对名刹古寺的文化遗址保护用地要从城市规划上予以保证。支持祖庭大寺开展宗教朝觐旅游、文化交流和正常的法事活动。宗教人士也应认真承担起宗教文物保护的责任,维护祖德祖业,不得改建、破坏有文物和文化价值的传统建筑,并传承高僧大德的灵修造诣和功德情怀,引导信众遵循“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教旨,开展服务于社会的义举善行,保证西安的寺庙宫观成为庄严祥和、净化心灵的场所。

在城乡社会急剧变迁,各种民俗在其原生地岌岌可危的形势下,西安作为大都市要担负起抢救、保护、延续城内及周边地区民俗的历史责任,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要抓紧对秦腔艺术、关中民居、关中女红、地方戏曲、长安古乐、泥塑彩绘、剪纸皮影、社火锣鼓、节令游娱、地方小吃、方言歌谣等民俗文化进行系统的发掘、整理、展演,兴建专题民俗博物馆。启动“草根运动”和民俗文化利用的“一村一品”工程,指导城乡居民对本地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自觉保护,帮助恢复一批工艺作坊、特色刺绣、传统文娱、民间玩具和地方餐饮等,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增进对外文化交流。

西安是千年古都、华夏源脉,对中华民族负有重要责任。在新一轮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谋求更科学、更和谐的发展,保护好古城的历史文脉,实现新的跨越,真正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造福子孙,是西安人光荣的历史使命。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