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施“为民党建” 推进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点击:0时间:2023-04-13 07:17:24

陆新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群众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使命,比服务群众更神圣。近年来,泰州市以深入实施“为民党建”为统揽,以推进农村发展、促进基层和谐、维护群众利益为取向,不断加大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着眼引领科学发展,打造过硬服务队伍

坚持把打造“能人型”基层干部队伍作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建树良好导向、提升能力素养等途径,引导农村党员干部自觉把心思和精力放到加快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升级上来。

“空降”村支书,激活一池春水。针对农村发展带头人相对弱化的问题,泰州市率先在全省出台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意见,并从2009年8月起,连续三年从市、市(区)两级机关选派350名机关干部到村三年全脱产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派107名技术人员到经济发展特色村担任“科技副职”;选派110名乡镇“退二线”干部转岗担任村支书。选派的干部以服务农村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视野宽、信息灵、门路多等优势,千方百计引入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要素,通过盘活农村资源,推进招商引资、调优农业结构等举措,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到2012年底,第一批机关到村任职干部期满,111个村共招引项目224个,新增高效农业4166亩,协调或上争资金3974.1万元,农村面貌得到了较大改观,基层群众从实实在在的变化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升“官”不挪位,建树一种导向。为有效激发农村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发展的热情,泰州市于2009年9月创造性地推出了“进班子”、“提职级”、“变身份”举措,即采取“公推公选”方式,让年纪轻、有潜力的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运用“职务与职级并行”办法,让工作年限长、实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副乡镇级待遇;专门拿出专项事业编制,让踏实肯干、本镇冒尖的村党组织书记享受事业单位科员级管理人员工资生活待遇。“进班子”、“提职级”、“变身份”人员,仍继续担负一村发展职责。大家普遍反映,通过此举感到政治上有了奔头,工作上有了动力,发展上更有了压力。

集中受教育,提振一股干劲。紧紧围绕“竞相提高能力素质,争当服务发展先锋”主题,大力实施“远程教育千名村官大学生培养计划”,到目前已开办三期远程教育大专学历班,培训本土村干部1500多人。采取市、市(区)、乡镇三级联动方式,按照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原则,每年举办一次村干部“培训周”,培训内容既有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创新群众工作,又有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培训形式既有集中授课、村干论坛,又有远程课堂、实地观摩等,有力地推动了全市10898名村干部更新思想观念、增强民本意识、提升能力素质。

二、着眼推动均衡发展,建构融合服务模式

坚持把创新组织设置模式作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保障,通过强弱结对、互帮互促、抱团发展等方式,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地区均衡发展。

建立联合型党组织,实现以强带弱。2006年以来,在不改变各村(居)区划设置、土地及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突破行政和地域界限,采取联建方式,建立起村村、村居、村企联合党组织。联合党组织对各联建村(居)、企实行统一领导,共同谋划思路、统筹安排工作。强村对弱村提供资金捐助或进行生产性开发,弱村向强村提供富余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企业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援农村建设,建立起稳定的互利和帮扶关系,推动了农村各类要素的流动,形成了以强带弱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格局。目前,全市共联建农村党组织774个,其中村村联建632个、村居联建142个、村企联建276个。

建立协同型党组织,推进抱团发展。在村村、村居党组织联建的基础上,针对工业企业落户、高效农业建设等不少重点项目涉及多村、多企、多产(产业)、多所(站所),而利益相对分割,村、企、产、所之间往往很难协调的实际,根据项目建设需要,以“党建引领、合作富民”为宗旨,建立起中心党组织,通过强化对所涉及村、企、产、所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整体优势。同时切实抓好党员联户帮带,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基地+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不断提高农民创业致富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共建立328个统筹协调型中心党组织,成功培植了48个工业产业集群和59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建立片区型党组织,服务拆迁安置。随着农村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针对不少村陆续动迁至一个集中居住区,亟须加强管理、协调的实际,2011年以来,在全市建立起43个片区党组织,以强化对拆迁安置所涉及区域及集中居住区的管理与服务,到目前已累计协调建设集中居住区47个,安置入住人数20多万。同时加大集中聚居地服务用房建设力度,并建成四个600平方米以上不等的便民会所。会所内配备煤气灶、碗筷、桌椅,在为居民提供优质、低价操办红白喜事服务的同时,也为安置闲散人员就业提供了一条捷径。

三、着眼促进和谐发展,创新无缝服务方式

坚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通过创设全方位、多层次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载体、新机制、新方式,有效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促进了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

为民代理窗,让服务“全程化”。针对不少乡镇合并后行政区域变大,导致群众办事远、难、繁的实际,从2008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了“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依托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为民办事全程代理窗口,组建一支以镇、村干部和农村党员义工为主体3.8万人的代理员队伍,形成一个“统一受理——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完整链条。代理员深入农家院舍、田间地头、车间班组,主动上门问需求、找服务、揽任务,做到群众有需要,代理员就有行动、有回应,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党群服务社,让服务“及时化”。按照“一党小组一服务社”要求,泰州市从2010年起,在所有村(涉农社区)村民小组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普遍成立党小组,并依托党小组建立“党群服务社”。“党群服务社”工作人员由党员中心户、骨干党员或有服务能力的党员构成,社长一般由党小组长担任。目前,全市共建立1.2万多个“党群服务社”。坚持将服务社职责公示上墙,形成倒逼机制,促使有关责任人主动作为,及时服务上门,牢牢把握群众工作的主动权。截至目前,服务社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8万余个,化解各类纠纷8600多起。endprint

社会事业站,让服务“一体化”。针对以往不少机关部门各自在村(居)设立协管员、职责难明确、群众办事“多头找人”的现象,泰州市于2011年起探索建立村级社会事业工作站,将涉及的十多项社会事业多部门的职能统一融合到工作站内,分别设置劳保、文体、科教、民政、综治、公共卫生等专管员,由大学生“村官”管理。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直接办理各类社会事务,被群众形容为“只进一个门,一摞子事都办成”。目前,全市80%以上村(居)建成了社会事业工作站,累计为民办理各类社会事务9.8万余件。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义在服务,重点在服务,难点也在服务。回顾这些年来泰州市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我们感到这项工作既契合了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和发展趋势,符合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根本要求,但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更大考验,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把握。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把服务科学发展、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目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工作生活在群众之中,只有切实担负起一方发展重任、时刻心系群众安危冷暖,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群众才能打心眼里拥护,基层党组织才能真正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执政基础也才能更加根深蒂固。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把完善服务机制、创新组织架构作为有力支撑。服务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要想使这种服务具有针对性、富有实效性,就必须在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作为政党组织所必需的层级式结构的同时,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限制,根据服务需要,构建更加灵活高效、更加贴近需求的党的基层组织服务体系。泰州市探索形成的联合型、协同型、片区型党组织设置模式,正契合了这一要求,更加有效地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质量。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把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作为推进举措。服务到位不到位、服务高效不高效,群众最有发言权。只要根据不同群众的不同需求,创设不同的服务方式,分层分类予以推进、予以落实,才能真正将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赢得群众的信赖,得到群众的认可。泰州市探索推行的“为民代理窗”、“党员服务社”、“社会事业站”,无不处处透视出“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时代要求,成为了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拉近了距离,密切了感情。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功杭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