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转型期领导干部角色委屈与自我调适之道

点击:0时间:2023-04-13 02:33:04

傅敏+陈明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一社会角色来说,一方面意味着角色任务更重、角色责任更大;另一方面意味着角色要求更严、角色程序更实。这让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产生了不适不喜之感,进而引发了难受委屈之情。这种负面情绪导致党员领导干部角色行为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和个人的成长,因此,学会自我调适尤为重要。

一、转型期党员领导干部角色委屈的主要表现

所谓角色委屈,主要是指角色扮演者在角色行为过程中,因理想角色仰之弥高产生的心理压力、因领悟角色合理与否产生的情绪焦虑、因实践角色有待评测产生的思想负担,无法有效调节而导致的负面感受和不良情绪体验。对处于转型期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角色委屈的成因及表现形式各异,但从社会角色论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官难做:理想角色正本清源带来的情绪应激。高标准、严要求是我们党管理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贯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手抓整风反腐、铁腕治党,一手抓制度设计、立足长远,以治本为治标巩固成果、根除病源。而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始终被重点关注监督。此举一方面是党中央对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作出的主动适应,力图从制度设计上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理想角色的正本清源,力图从思想根源上解决管党治党的深层痼疾。在这样的形势下,一度被模糊和歪曲的对党员领导干部理想角色的认识与理解,逐步得以廓清和还原。当然,这种廓清与还原,必然对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既存角色期望产生巨大冲击,于是乎,官难做自然而然就成为了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角色委屈的宣泄口。

做官难:领悟角色更新升级带来的心理纠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理想角色认识上的模糊和理解上的歪曲,必然带来角色领悟上的偏差。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自身角色义务的内化程度是偏低的,而对自身角色权利的内化程度是偏高的,也就是说,出现了权利与义务不匹配不均衡的现象,这正是导致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同样,对理想角色的正本清源,也必然倒逼党员领导干部角色领悟上的更新升级。在理想角色正本清源大势已定的情况下,党员领导干部无论是出于外部的压力,还是出于内心的考量,都必须深入细致、科学理性地对原有的角色领悟进行更新升级。更为重要的是,相较而言,理想角色正本清源带来的情绪应激,更多的是一种临时的感性的心理反应,而角色领悟的调整完善却是一个持续的理性的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要对自身角色的义务和权利进行符合新的更高标准的定位,而这种定位其实是对原有内化角色的一种纠偏,从趋利避害的人之本性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选择过程,更是一个艰辛的淬炼过程。于是乎,做官难自然而然地成为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真实的内心感受,进而演化成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纠结,导致郁郁寡欢。

难做官:实践角色尺步绳趋带来的行为约束。从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来看,应该说做到了体系缜密、要求明确、全面细致,并且按照正反结合的方式,开具了比较明确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该不该做、要不要做、能不能做,一目了然、明明白白。一些存在相当长时间的官场陋习被曝光,一度甚嚣尘上的某些潜规则被清除,心有所畏、言有所止、行有所戒,成为当前党员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准则,曾经的宽松软与如今的严紧硬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乎,难做官成为部分党员领导干部面对形势变化的无奈心态,为官慢为甚至为官不为成了他们的消极应对手段。

二、转型期党员领导干部角色委屈的自我调适之道

角色委屈的存在,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不仅无益于自身成长和心理健康,更有碍于工作开展和事业进步。角色委屈本质上是一种心理上的负面感受和消极情绪体验,虽受外因所制,然根子仍在内心,故消解的关键在于自我调适。

以虔诚笃信立根铸魂。人的精神追求指向众多、形式多样,但信仰无疑是最为核心的存在。可以说,任何一种社会角色都带有某种信仰的烙印。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这一社会角色来说,尽管对其理想角色有各方面的规定,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无疑是根本所在。信仰的基本特征有二:一是明显的神圣性和崇高性。信仰是人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是统领人生各个方面的最高原则,是开展人生所有活动的基本遵循。也正因为如此,人对信仰的追求成为一个漫长艰辛的自我修炼过程。二是强大的感召力。信仰是一种超强的能量磁场,一旦真正融入这个场域,就能给人带来长久持续的前进动能。然而,这一能量磁场的激活,并不是天然发生的,它需要人在精神层面的极度投入。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会在理想角色面前败下阵来,根本原因就在于没能正确认识信仰的基本特征,要么认为其太过不可捉摸,失了信心,要么认为其太过高远,失了决心。因此,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消解因理想角色仰之弥高带来的角色委屈,就必须以虔诚笃信立根。面对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唯有虔诚,方能去疑,黨员领导干部才能做到在党信党、在党爱党,从而坚信自己为之努力、为之付出的意义所在;唯有笃信,方能坚守,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做到在党为党、在党兴党,从而体味一路艰辛中获得的心灵满足。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虽然“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在和平时期并非常态,但通往真理之路上的荆棘、追求信仰之路上的崎岖却是密集依然。这就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将理想信念浸润到血脉中,烙印在心头上。唯有本心坚定,不存私心杂念,才能够在不断接近精神家园的脚步中做到以苦为乐、甘之如饴;唯有初心不忘,不为外物所扰,才能够在不断靠近理想角色的努力中做到我心坦然、安宁自在。

以存理制欲固本培元。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理想角色的尽善尽美与自身实际的客观差距是永远存在的。一方面,基于公职角色,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基于个人角色,党员领导干部自然存在同普通人一样的趋利避害的各种欲望。因此,角色领悟的过程实际上是党员领导干部对标理想角色,结合自身实际,在公与私的关系考量中,决定进退与否的抉择过程。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等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一旦党员领导干部在角色领悟的过程中,不符合以上基本条件,实际上就丧失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资格,即使以形式上的对标看齐得以蒙混过关,终究会在时间和工作的披沙拣金中被淘汰出局。要切实消解角色委屈,存理制欲无疑是固本培元的理想之策。正所谓“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既来之则安之的底线不可破,必须在对标看齐中,明白“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的道理,以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固本,以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培元,直面公私矛盾,育“知足不辱”之心性,养“知止不殆”之境界,达“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之空明心境。endprint

以知止有度律己正身。如果说党员领导干部在角色期望阶段解决的是信仰这一根本问题,在角色领悟阶段解决的是认识这一重要问题,那么在角色实践阶段要解决的就是行动这一现实问题。信仰坚定不坚定、认识到位不到位,都需要在实践中历练和检验。思想认识问题解决得再好,如果不能在实践中一以贯之,不仅没有任何现实意义,还会反过来动摇思想认识。客观地说,在思想认识层面,人是在与观念打交道,由于少了直接的感官刺激,理性往往能够占据上风,角色委屈也相对容易化解。而在现实实践中,由于人是在与实际打交道,必然面临着感官的直接刺激,这个时候,理性能否降服欲望,角色委屈能否有效化解,往往要打上问号。对于转型期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想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有效控制私欲抵制诱惑,就必须以知止有度来律己正身。一要有所比有所不比。情绪的好坏取决于比较的维度。党员领导干部如果陷入庸俗的物质主义,跟人比地位、比待遇、比舒适,就会人比人气死人;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坚持高尚的人生情操,跟人比奉献、比付出、比成绩,就会逐步脱离低级趣味,在奉献中获得承认、在付出中收获认可、在成绩中赢得口碑。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时代背景下,党员领导干部要当为则为、当禁则禁。当为则为既是本职,又是担当,只有当为则为,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在成就事业中丰富人生;当禁则禁既是规矩,又是底线,只有当禁则禁,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在干成事同时不出事。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当为不为,不仅是抛弃担当,更是失职失责,若此,连安身立命也不可成,又谈何建功立业。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当禁不禁,这不仅是妄作胡为,更是渎职渎责,若此,连不害民生都难以做到,又谈何为民请命。三要有所靠有所不靠。不得不承认,“潜规则”一度在社会泛滥,“逆淘汰”一度在官場盛行,于是乎,吹吹拍拍、拉拉扯扯轮流上阵,团团伙伙、亲亲疏疏轮番上演,政治生态被严重污染,用人环境被严重破坏,这既被人民群众严重诟病,更为党纪国法不容。身处转型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决摒弃那种靠关系、靠表演、靠吹嘘的“双面人生”,坚决抛弃那种鞍前马后、藏着掖着、顺着托着的依附思维,转而靠工作、靠实力、靠成绩说话,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正确面对进退留转,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表里如一跟紧组织,方为成长进步正道;光明正大谋取发展,方能涵养通达心境。

(责编 / 傅建芬)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