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年后“鉴真”再次东渡,原创歌剧征服日本
李珊珊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 郭沫若
千余年前,鉴真和尚踏破瀛海千层浪,东渡扶桑舍身传法。他是日本的文化恩人,也是中日友好关系的纽带。2016年12月20日晚,江苏原创史诗歌剧《鉴真东渡》登陆日本。在这个与我们有两千年玉帛,一百载干戈的国家,江苏的艺术家们,用美妙的声音,吟唱了一位两国共同纪念的伟人鉴真和尚东渡扶桑的故事。
作为“感知中国·江苏文化日本行”系列活动之一,此次演出由中日友好协会、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江苏省演艺集团承办。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鸠山由纪夫、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江苏省侨办主任王华等各界人士出席活动,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也以不同形式致贺。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在讲话中提到:“此次活动是2016年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希望以此为新的起点,推动鉴真精神在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中更为广泛的弘扬和传播。”
这是一场跨越1262年的巧合,中方与日方最终敲定12月20日首演,完全是场地与档期上的偶然,却仿佛天赐良辰。1262年前的12月20日,从扬州大明寺走出的一代高僧鉴真大师,歷经12年,前后五次失败,第六次,最终以目盲之身,抵达日本鹿儿岛,开启在日本弘扬佛法的生涯。
鉴真东渡是中日交流的卓绝历史篇章。一千多年前,大唐与扶桑远隔千里,在航海技术比较落后的时候,远海航行不仅十分艰险,而且常常会樯帆折断,葬身大海。当鉴真得知海那边的日本,佛教界乱象丛生,急需整顿,本着献身佛法的精神,他执意东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与鉴真同去日本的人,有懂艺术的、中医的、建筑的,还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朝夕不倦地传播了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时至今日,中国扬州大明寺和鉴真亲自设计的日本唐招提寺的长明灯仍在温暖而平和地点亮着,遥相辉映,生生不息……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钱文忠说:“从此日本佛教有了戒律,对日本的国民性和民族性有重大意义。很多日本学者都提到,如果没有鉴真和尚,日本的文化不会是今天的面目。”
歌剧《鉴真东渡》分为六个具有寓意的部分:一渡幻海、二渡愿海、三渡迷海、四渡觉海、五渡心海、六渡慧海,以真实的人物和虚幻的场景,歌颂了鉴真普渡众生的悲悯情怀、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事实证明,歌剧《鉴真东渡》显然不是一场普通的演出。精致的剧本构思、磅礴动听的旋律、简洁而充满寓意的舞台设计、实力派的表演……中国艺术家用国际化的歌剧征服了日本观众。2300多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两国人民在戏剧艺术的感染下重温了鉴真精神。
演出结束后,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鸠山由纪夫等政要带头起立鼓掌,良久不肯离席。“我坚信这样的演出在日本各地,必将震动日本人的心灵。”福田康夫感慨道。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的重要契机,组织原创歌剧《鉴真东渡》赴日本各地巡演,最重要的就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向日本民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宣介中国友好理念和中日关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扩大日本民众对鉴真精神和中日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以弘扬中日友好理念,助推两国关系改善进程。
鉴真精神在艺术家的歌声中娓娓道来,在这歌声中,我们看到了两国人民对和平友好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