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嵎生,28年前为建交密访巴拿马

点击:0时间:2023-04-26 00:06:12

龚新叶

他曾是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访巴期间受到总统卫队的贴身保护。

北京时间6月13日,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与中国建交。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条鼓舞人心的新闻,对88岁高龄的王嵎生而言,这是一封迟来的捷报。

1929年生于安徽南陵的王嵎生,浙江大学中国文学系肄业,195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系。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处长、驻科威特大使馆政务参赞、驻尼日利亚大使和APEC高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20世纪90年代获南美玻利瓦尔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93年获哥伦比亚总统和参议院授予的民主大十字勋章。著有《亲历APEC》《外交使命与情缘》和《难忘的外交岁月》等。在驻哥期间,赴巴拿马为中巴建交做了重要工作。

班达拉奈克总理家的常客

王嵎生的驻外生涯从斯里兰卡(1972年前称为锡兰)开始,前后两次常驻,时间长达10年之久。斯里兰卡总理老班达拉奈克是周恩来总理的老朋友。他的夫人西里玛沃·班达拉奈克(大家通常称为班夫人)继他之后连任两届总理。而他们的小女儿钱德里卡·班达拉奈克·库马拉通加就是上世纪末在位的斯里兰卡总统。谁能想到,中国这位普通外交官竟是这个出了3位国家领导人的大家庭的常客。

王嵎生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老班达拉奈克总理是在1959年,当时他作为翻译,陪同大使出席班总理为欢迎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举行的盛大招待会。班总理深情地忆起同周恩来总理的友谊并盛赞新中国。但此后不久,他却遇刺身亡了。丈夫被害后,班夫人在全国人民的拥戴下,毅然走出厨房从政。此后,王嵎生夫妇同班夫人有了直接的交往。王嵎生的结发妻子陈依弥作为中国驻锡兰使馆的外交官和英文翻译,多年的近距离交往,使班夫人成了陈依弥的“忘年交”。

王嵎生同班夫人之女库马拉通加的交往也颇有戏剧性。她曾留学法国,在政府农业部门工作。恰巧王嵎生正在自学法语,并在调研锡兰的社会和农业问题,两人交往自然共同话题多。他们相约每周在总理官邸互教一次中文、法文,并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很快便成了好朋友。面对果敢坚毅的库马拉通加,王嵎生曾预言,“库马拉通加将来必是一颗政治新星。”他的预测果真应验。

被美出兵搅黄

巴拿马不大,面积不到8万平方公里,200多万人口。但它连接中、南美洲,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交通要道,举世闻名的巴拿马运河被誉为“世界桥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它的位置非常重要,我国一直想突破和它的关系,与之建交。但对中友好的巴最高领导人托里霍斯将军在1981年因飞机失事遇难,此后建交的事情就搁浅了。”王嵎生惋惜道。

1988年,王嵎生由尼日利亚调任驻哥伦比亚大使。从使馆朋友的名单中,他发现了巴拿马外交部长里特尔的名字:他有中国血统,母亲是中国人,夫人是哥伦比亚人。他几乎每周都来哥伦比亚度周末。

正是这个名字,为王嵎生打开对巴拿马工作的局面,“我和现任夫人杨帆花了很大力气做他们一家的工作,经常礼尚往来,关系日渐加深。他那身上流着中、巴、哥三个民族血液的女儿长得十分可爱,集中了三方的优点。有时她也是我们的‘小客人,为我们的感情交流更增加几分欢快的气氛。大约半年以后,我们开始很自然地交谈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两国情况和有关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1989年上半年,在一次家宴上,他相当严肃地表示,愿邀请我作为他的‘私人朋友访问巴拿马,讨论建交问题。”

当时,因为巴拿马运河的主权问题,巴拿马受到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处境十分困难,甚至面临美国入侵的危险,与中国发展关系、取得支持,是现实的需要。而中国为了拓宽外交阵地,也希望同巴拿马的关系更进一步。王嵎生对里特尔的邀请表示很高兴。两人定于10月会晤。正当他积极准备赴巴访问时,巴拿马外长突然易人,卡姆上任。王嵎生当时感到失望,因为尚不知卡姆是何许人也。而且,一般说来,往往是“人一走,茶就凉”。重新热茶,需要时间,可时间又如此紧迫。

令他惊喜的是,第二天上午,卡姆来电,重申前外长里特尔对王嵎生的邀请仍然有效,并将在11月初就两国关系进行“实质性会谈”。

“11月初,我带着政治秘书刘峻岫等三人如期悄悄地到达巴拿马城。机场上没有鲜花,没有欢迎的人群,只有巴外交部对外政策司总司长卡尔德隆女士和礼宾司总司长到机场迎接。”王嵎生回忆道,虽然他是应巴外交部长邀请,实际上是“总统府的客人”,一切费用由总统府支付,保卫人员也是从总统府和诺列加卫队中抽调来的。在他下榻的旅馆房门外,有便衣人员24小时轮流守卫,更有两名寸步不离的贴身保镖。“卡尔德隆女士告诉我,美国和台湾方面已知我要来访,台方‘大使宋长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天要给卡姆打几次电话,要求取消这次访问。美方也在施加压力。”但巴政府态度坚决,不为所动。

当天,在与卡姆的第一次接触中,王嵎生了解到,巴方担心中巴建交后,蒙受来自与台湾“断交”后的经济损失。在第二次会谈时,王嵎生開门见山,表示“对巴同台保持纯属民间性质的经贸往来不持异议,也不反对台及其公司在巴投资”。“卡姆听到这里笑逐颜开,连声说‘这就好办了。”王嵎生笑道。不久,两人大体商定了卡姆访华的日期,以及准备签署的、由我方起草的建交公报。

不幸的是,正当王嵎生准备回国参与接待卡姆访问的前几天,12月20日凌晨,美国直接出兵入侵巴拿马,推翻了诺列加政府,建立了新政权。“当时我几乎要仰天长叹‘悲哉,诺列加!”王嵎生握拳慨叹,“但我仍然坚信历史的潮流不会改变,如今中巴建交,是水到渠成。”

APEC大使

1993年2月,外交部任命王嵎生为中国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高官,64岁的他开始了长达6年半的多边外交生涯。

“问题来了,以前我搞单边关系,只针对一个国家,而APEC是多边合作的机构。过去我搞国际政治关系,而APEC搞的是经济贸易。”王嵎生只能从头做起。调回国后,他便马不停蹄地熟悉APEC业务,并请教专业的年轻同事,被亲切地称为“大使级小学生”。不到一个月,便顺利赴美参加了APEC高官会,为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第一次出席APEC领导人会议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1996年《苏比克宣言》中,王嵎生和同事探讨后提出了“APEC方式”,由于坚持了官方经济论坛性质和深化“大家庭精神”,被广大成员赞誉为“APEC的灵魂”,“它承认成员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和自主自愿等原则。”“APEC方式”成为多边外交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方式,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

在王嵎生卸任的1998年9月15日,在马来西亚的高官会议休息时,东道主举办了一场晚会。主持人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是APEC最帅的高官?”台下齐声作答:“中国高官王嵎生!” 这让王嵎生感慨万千,“这个‘帅,其实是通过我体现了一种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充分肯定,是指的中国,是对中国形象的真心认可。那是我在APEC最高兴的一个夜晚。”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