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反贫困斗争史诗长卷

点击:0时间:2023-04-29 19:09:43

黄祺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精准扶贫方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一张巨大的决战图,已迅速在中国大地铺开——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

从黄土高原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塞到云貴高原,总书记风雨兼程,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乡亲们心手相牵。

习近平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扶贫手册,总书记每站必读,每条必问。红色小本承载着他对人民的殷切关怀,也是百姓脱贫致富的指南针。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非常之阶段,需要非常之谋划、非常之举措。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去得最多的是贫困地区,最牵挂的是贫困群众。

冲锋:

“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立下军令状、责任书,这是指挥高度统一的大会战;19.5万名第一书记驻村,77.5万名干部帮扶,这是不拔穷根绝不撤退的冲锋陷阵。

第一书记在田间地头授课,手把手向村民传授最新的种植技术,很多贫困地区农产品因此获得丰收。

一些贫困集中于最难改变的思想观念领域,干部们与村民聊家常、同吃住,越来越多的村民了解了教育的重要性,学到了致富的新方法。

思想决定出路,村干部们孜孜不倦地学习扶贫新思路。新技术、新模式走进了原本封闭的穷山沟,成为了反贫困的利器。

5年来,120多名中国共产党员牺牲在反贫困斗争的决战场上。大学教授李保国将35年的青春留在了太行山,在那一个凌晨,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入睡后,再也没有醒来。

鏖战:

举目皆是山,遍地都是石。

在全国每一个角落,一条条脱贫致富的新路正不断在人们的脚下伸向远方。

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新的扶贫妙招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贫困户摘掉帽子的同时,也送给了家乡一片绿水青山。

每年脱贫约1000万人,意味着每月脱贫约100万人,贫困群众日夜兼程,这是一场进入读秒时间的决战。

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自己的战场。脱贫有多难,这片热土上的人就有多拼。有一种信念叫“不甘”,它鼓舞着人们铆足劲儿改天换地。

改革:

土地流转唤醒了农村“沉睡的资本”。截至去年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4.71亿亩,超过耕地总面积的35%。家庭农场,新型农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生长。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指示。2008年,这项改革在全国铺开,今天已结出累累硕果。

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等成为考核的主要指标。

这是一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根本性变革,让贫困人口或自主创业,或融入市场,一旦成为市场上活跃的细胞,脱贫便不再遥远。

战魂:

要想富,先修路,千里兰渝线聚集了十万筑路大军,面对前所未有的高风险地质状况,他们挤牙膏般顽强推进。

大扶贫格局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对口帮扶的制度安排,目标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5年来,一次足以改写历史的大迁徙在中国大地进行,约1000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世代生活的贫瘠大山,走向新的生活。

再过三年,中华民族将历史性地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全体中国人将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的崭新时代。千年梦想,浓缩于未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世纪担当,扛在我们这代共产党人肩头。历史不会忘记,共产党人历经斗争洗礼的艰难与荣光;未来必将铭刻,这一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与不朽传奇。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