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英百物:浓缩的世界史

点击:0时间:2023-05-08 00:46:36

上海博物馆展览部

约公元前1280年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再现了古埃及法老王的黄金时代

约公元前700-前695年的亚述浮雕,刻画了两位国王近卫军士兵,是亚述帝国军事扩张的写照

美国俄亥俄州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动物形烟斗,展示了当时北美居民以吸食烟草举行宗教仪式的实例

也门出土的公元100-300年的阿拉伯铜手,作为信徒献给神灵的供品,反映了该地在前伊斯兰时代的本土宗教信仰……

来自大英博物馆100件难得一见的藏品,向人们讲述一部悠久而丰富的浓缩世界史。“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此展世界巡展的第9站,展期将从6月29日持续至10月8日。中国上海站的第101件展品也揭开神秘面纱。“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这些物品涉及200万年以来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段、各个地区、各种材质,共同诠释了人类如何改造世界、世界又是如何塑造人类的漫长历程。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在800万件藏品中选出100组文物,用实物来讲述200万年的浩瀚人类历史——这个创意源自BBC(英国广播公司)一档系列广播节目。2010年,时任大英博物馆馆长的尼尔·麦瑞格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用100件文物讲述跨越200万年的世界历史,并且尽可能地涵盖地球上所有地区出现过的文明。此后,大英博物馆又历时四年,将这100件物品编撰成同名书籍,并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推出了世界巡展,先后到达阿联酋、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上一站是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所到之处均引起当地热烈反响。

古埃及木乃伊是大英博物馆最具分量的藏品之一。在“大英百物展”的序厅,来自古埃及的“佘盆梅海特内棺”静静安放在展厅中央的玻璃柜内,无声诉说着距今2600多年前关于生命的许多秘密。将它作为展览的序章,因为这是一件能诉说多种故事的特殊展品,考古人员通过最新技术扫描显示,棺中安放的木乃伊并不是女贵族佘盆梅海特,而是一个25到40岁的成年男子,个中缘由仍是未解之谜。

开端

2000000年前—公元前2500年:我们现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早在公元前2500年之前就已成形。人类迈向现代生活进程中的起步阶段,包括农业起源与早期艺术。这个故事开始于250万年前,当时在非洲的人类先祖第一次开始制造工具。之后,他们改进了这些工具,并在后来走出非洲的人类迁徙中将它们带至中东、欧洲和亚洲,最终抵达美洲。接着,在最后一个冰河期结束时,人类世界发生了一场巨变——游牧的猎人找到了种植作物和驯养动物的方法,逐渐成为定居的农民。定居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物品,比如能够保障农耕、改善生活的工具,这也导致了其他方面的革新,比如用陶器来烹煮食物,以及对牛的驯化。

人类显然在历史上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对创造美丽事物的渴望,在最后一个冰河期开始了绘画和雕刻。无论是侧重功能性,还是美观性,这一部分中所有的物品都关乎人类历史的起点。

代表藏品:奥杜威手斧 石

距今约120万至140万年前来自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的奥杜威手斧,是人类先祖有意识制造的最古老的工具之一。

制作一个手斧需要制作者想象出最终成品的形状,然后通过各种精湛的技巧来实现这个想法。将想法转换为物品是表达脑海中思想的一种方式,这与说话时的遣词造句一样。大脑中制作东西的区域和负责语言的部分是相同的,因此手斧还为人类语言发展提供了线索——此时人类开始发展出不同于其他动物叫声的语言。

根据考古记录,大约在160万年前出现了一种新的工具——手斧。虽然是用石头打制的,但因为做工精良,它们看起来与自然状态下的石头完全不一样。手斧制造者用石锤小心翼翼地敲打石块,从其两面以及边缘处剥离石片,最终打出上薄下厚的形状。这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实际需要把握相当高超的施力技巧。手斧边缘锋利且整齐,利于切割。

最初的城市

公元前3000—前700年:继进入定居农耕时代之后,人类社会发生的一个最重大的变化便是大型城市和国家的出现。这一进程始于五千多年前东南、南亚、北非和中东地区肥沃的沿河地带。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比村庄规模更大的人口聚居地。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新的管理形式和增强对人口的控制,于是就出现了国王和其他类型的统治者,并伴随着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庞大城市里的居民不可能像之前那样认识城中所有的人,于是人们发明了文字这种用于沟通和记录的新方式。

居住在城市中,意味着生存不再是一件难事,城中的一些社会成员开始有闲暇进行娱乐活动。音乐演奏和体育运动变得流行起来,历史上还首次出现了书面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学会了加工金属,并凭借这种新技术创造出复杂的青铜和黄金制品。这些物品都是一个社会权力与财富的体现。

代表藏品:大洪水记录泥板 黏土

公元前700—前600年

伊拉克 库云吉克(尼尼微)

泥板上,用楔形文字记录了类似于《圣经》的“诺亚方舟”故事。

代表藏品:印度河流域印章 石

公元前2500—前2000年

巴基斯坦 旁遮普省 哈拉帕

印度河文明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走向了尾声,此后被遗忘了3500年。直到19世纪时,包括这件展品在内的一批印章被送到大英博物馆,并开始了印度河流域的遗址发掘,这个古老文化才得以重见天日。

权力与哲学

公元前700—公元100年:在大型城市中心建立之后,许多社会开始把目光投向其边界之外。依靠领导威权和军事力量,城市和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逐渐膨胀成帝国。这是一个帝国林立的时代,每个政权都比过去的更大、更强。帝国统治者需要运筹帷幄,通过军事力量及有效的自我宣传稳固江山。

公元前700年左右,亚述王辛那赫里布建立了一個跨越中东大部分地区的帝国。四百年后,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征服了横跨希腊到印度的广大疆域,远超亚述王国的统治区域。欧洲和亚洲进入了帝国扩张的时代,这归功于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帝国的繁荣离不开金钱,在中国和欧洲,货币制度应运而生。endprint

公元前5世纪,人们开始从新的角度思考社会的本质,并且阐述关于自身以及社会管理的观点。在雅典,诗人索福克勒斯通过戏剧创作对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提出质疑。在印度,为了纪念阿育王的丰功伟绩而建造的华丽佛教建筑,揭示了宗教信仰与政治是如何缔结起强大纽带的。

代表藏品:亚述浮雕 石膏

公元前700—前695年

伊拉克 库云吉克(尼尼微)

这块浮雕曾经是亚述王西拿基立位于尼尼微的一处皇宫中的装饰。亚述人都是骁勇善战的士兵,他们征服并控制了中东的大部分地区,缔造了当时最强大的帝国。从着装上判断,浮雕中的男子可能是护卫队成员。左边的弓箭手可能是阿拉姆人(今属叙利亚),而长矛兵则来自黎凡特。

仪式与信仰

公元1—800年:世界各地的不同宗教都借助物品使人们更接近他们的神。公元300年左右,世界宗教版图发生了变化。在亚洲和欧洲,个别信仰开始成长,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的象征性图像开始出现。公元570年,先知穆罕默德诞生,中东逐渐伊斯兰化。新宗教的传播伴随着旧信仰的式微。随着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兴起,欧洲和中东许多小的本土宗教消失于历史舞台。

代表藏品:阿拉伯铜手

公元100—300 年

也门

1700年前,世界各地的人们信奉着众多形形色色的神灵。这件青铜手是献给神灵塔拉布·里阳的供品。里阳是也门的一个山丘城镇,塔拉布是当地人民的守护神。一些不同寻常的细节——比如内凹的指甲和骨折过的小指,显示这只铜手可能是由真人的手翻模浇铸制成的。手上的铭文记录了一位名字也叫塔拉布的信徒向神献上这份供品,祈求好运。

创新与适应

公元900—1550年:又称中世纪,是一个在艺术和技术方面成就斐然的时代。从经济学到天文学等诸多领域的进步催生了世界各地复杂、精美的人工制品。中世纪欧洲的学者和能工巧匠汲取希腊、罗马传统,发明了当时最为先进的一些科技工具;在秘鲁的印加帝国则涌现大量金属制品。人类依然希望通过美丽的物品来表达他们对神的信仰。

中世纪的器物往往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新颖造型和制作工艺。 这个单元的许多展品如今被视为能够代表它们生产地的文化符号,比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伊兹尼克陶器、中国的元青花瓷器,以及尼利亚的雕像。

代表藏品:希伯来星盘 黄铜

公元1345—1355年

可能制于西班牙

这件科学仪器叫做星盘,可用于航海、天文学、占星术,还可用于计时。星盘源于古希腊,并由中世纪西班牙的伊斯兰和犹太学者做了改进。星盘上用希伯来字母刻写了西班牙和阿拉伯语的铭文。

贸易与侵略

公元300—1100年:约公元500年至800年之间,新的帝国势力出现,导致世界范围内陆路和海路贸易激增。像丝绸之路这样的贸易网络将中国和地中海连接起来,使商人得以将香料、丝绸等奢侈品运到遥远的地方。当时,中国的唐朝和中东的伊斯兰阿巴斯王朝控制着这条商路上利润丰厚的贸易。庞大的国际贸易网络促进着人员、思想以及货物的流通。佛教的传播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规模,在公元700年左右传到朝鲜、日本和爪哇。繁荣的印度洋贸易把穆斯林商人带到了东非,从而改变了当地的宗教和语言。

在欧洲,新兴势力遍地开花。查理曼大帝建立新欧洲的设想引发了蓬勃的文艺复兴;北欧维京人的贸易路线和势力范围西至北美,东达撒马尔罕。当欧亚大陆的联系日益紧密时,中南美洲的文化在与世隔绝中独树一帜。

邂逅与联结

公元1500—1800年:16世纪,欧洲探险家成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这一重要成就标志着真正意义上全球时代的开始。同时,它也标志着欧洲帝国的崛起和殖民、贸易扩张的开始,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新的帝国主义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加深了奴隶制和剥削,这是之前所无法想象的。

世界各地的国家都在适应这些对他们文化身份认同造成冲击的变化和联系。之前彼此不相往来的文化现在有了联结,这带来了积极的结果,但也造成了冲突和碰撞。在贝宁(今尼日利亚境内),悉心经营的贸易为当地人和前来经商的欧洲人都带来了财富。这一时期也是宗教变革和扩张的时期,既存在宗教宽容与融合,也不乏分裂与冲突。爪哇岛的人们在新宗教被引入之后仍然平稳维持着古老的传统;而在欧洲,宗教信仰的分歧却导致了数十年的纷争。

代表藏品:爪哇皮影戏偶

彩绘皮革和牛角

约公元1800年 印度尼西亚 爪哇岛

爪哇皮影戏院在当地被称为“wayang kulit”,意为皮革戏院,因为其中的戏偶是用展平的水牛皮制成的。最初,皮影戏的故事主要取材于两部印度教叙事史诗,它们通过贸易航线从印度次大陆传至东南亚。

我们制造的世界

公元1800年至今:19世纪出现于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催生了工厂和大规模生产,到20世纪,其影响波及了全世界。这是欧洲帝国的时代,殖民统治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蔓延开来。

20世纪是一个充斥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和社会变革的时代,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不断扩散与激增。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反抗殖民统治,发生在欧洲的冲突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场战争。如今,由于塑料和其他廉价材料的使用,我们正在生产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的物品。我们越发意识到这种一次性的生活方式对于环境和全球资源产生的严重影响。我们仍然在制造、使用物品,这些表现我们的希望和忧虑、反映我们创造力的物品将在我们死后继续留存于世,向未来的子孙们传递当今世界的信息。

代表藏品:太阳能灯和充电器

塑料、硅、玻璃

公元2010年 中国

这盏灯和电话充电器由一块小型的太阳能板供电。这一套设备是专门为世界上最贫穷的人群提供电而设计的。它的各个部分都是近年科技发展的结晶,这套设备虽小,生产成本也很低,但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是人类勇于挑战贫困和气候变化等困难的证明。

上海站:第101件展品

以文物沟通全世界以及共享的构思,大英博物馆的每一次巡展都会邀请当地临展博物馆自行挑选第101件展品,作为汇入“由文物讲述世界历史”大家庭的新成员。上海博物馆通过公开征集,最终选择了“二维码”作为续写人类历史的第101件展品。

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一维条码(条形码)存储数据的局限性,人类发明了二维码。这是一种以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的条码,在两个维度上均记载着数据,除了数字、文字,还可以存储图片、声音等信息。目前世界上有几百种二维码,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是“快速反应矩阵码”(QR Code),它是1994年一家日本公司为了追踪汽车零部件而发明的。

大英百物展已成为今年入夏市民文化活動的重头戏,上博也将采取限流措施,每天最多接待8000人次。为了更好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在展览期间,每逢周五晚上18:00-21:00增设夜场,市民可通过平台预约,扫码分批入场。

(注:藏品及图片版权均属大英博物馆理事会)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endprint

标签: 大英 帝国 欧洲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