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银行业转型方向辨析

点击:0时间:2023-05-11 03:34:49

[摘要] 在利率市场化与互联网金融竞争及民营银行准入一系列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挤压下,传统银行业生存空间恶化,亟须转型发展。目前银行业转型两大模式,一是更加趋于专注单一行业的银行(如房地产抵押银行、小额信贷银行等);二是银行业转型为混业经营、提供综合一站式服务的金融控股公司。笔者重点分析转型成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指出转型金融控股公司是传统银行业最优模式选择。

[关键词] 银行业转型 模式选择 金融控股公司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7)03-0109-04

[基金项目]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预警模型研究(14YJA790068)。

[作者简介] 徐文彬(1965 —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财投系,教授,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银行经营管理、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等经济领域。

一、宏观经济环境挤压下的传统银行业转型

(一)利率市场化挤压银行业利润空间

2015年10月中央银行取消银行业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迈出利率市场化关键性一步。利率市场化伴随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传统银行业目前困境之一即是净利润率不足1%成为行业新常态。

利率市场化之前,银行业各档次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在3.5%以上,加上表外业务的非利息收益(银行业平均大约在6%以上),再冲抵不到1%左右的不良贷款率,银行业的净利润率尚可达到8%以上或者更高。从1996年利率市场化开始以来,存贷利差已不断缩小,2015年不足2%(由于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取消),表外业务的非利息收益又受到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的挤压,非利息收益率大幅下降(目前银行业平均不足3%,因为中、小、微银行几乎没有资金托管业务及衍生产品业务),因而利率市场化逼迫银行业进行转型发展。依靠传统存贷利差盈利模式已远远不能为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同时随着存款的大幅搬家、流失、出逃,再加上银行自身不良贷款率的大幅回升,统计数据显示,200多家银行中有139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超过了2%的警戒线,故而各项业务风险凸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存贷利差从原来的3.5%降至不足2%,再加上银行业约2%的不良贷款,至2015年第3季度,16家上市银行公布的盈利状况不容乐观,四大行盈利能力已经进入零时代,工、农、中、建行的净利润率分别为:0.63%、0.55%、0.77%、0.71%。交通银行也只有1.0%。从上面数据可看出,五大(工、农、中、建、交)商业银行日均净赚29亿的暴利时代已不复存在,净利润增长进入不足1%的“零时代”已然成为行业新常态。可以预见的是,零到一个百分点的盈利水平将是银行业发展的新常态。有专家预计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ROE)将下降到GDP增速的1.0~2.0倍左右。

因此,银行业不变革或者不及时转型,等于自动被金融市场淘汰。如果传统银行业不及时谋求转型发展,用不了10年时间,银行业将沦落成为阿里银行、电子网商、支付宝、余额宝、ESWTP、互联网金融的打工一族。

(二)互联网金融分流银行客户

互联网金融竞争,使我国传统金融机构(银行业、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特别是银行业生存环境更为严峻。随着行业生态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出现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兼并和收购浪潮,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向金融控股公司方向转型成为必然趋势。

互联网金融诸多种类的理财与融资产品,使得传统银行业出现存款大量出逃和资金快速分流的困境。

首先,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值,故而存款越多损失越大,特别是在2015年10月25日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1.5%。大多数银行普遍采取上浮30%,即扩大1.3倍,也仅为1.95%。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10月CPI同比涨幅达到4.55%,环比上涨0.73%,创年内新高。如果用上浮后的一年期存款率减去通货膨胀率(1.95%-4.55%=-2.6%),那么实际利率为负2.6%,即存入100万元,一年下来亏损2.6万元。

其次,银行存款搬家并且出逃到互联网金融的各类理财产品,如P2P、众筹、第三方支付、O2O等渠道中去。五家民营银行几乎没有传统银行的网点和柜台,因此能把银行业的高端特别是IT行业的优质客户的存款转移出去。一方面IT行业工资和收入相当可观,在银行存量存款占比大,另一方面IT人员几乎不会到银行柜台办理存取款业务,他们绝大多数采用线上金融方式,即用电子网络、电子银行或手机银行完成相关交易。

第三,由于实际利率为负值,部分银行的VIP客户把存款资金拿出来炒股、投资于融资与理财产品。没有了存款这一负债经营的基础,银行无法发放贷款,更谈不上盈利。银行业最急需的转型就是盈利模式的转变,从原来的单纯依靠存贷利差向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转变,即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向表外业务发展,可是表外业务中的中间业务与衍生金融产品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增长空间有限。因此,银行业在利润推动下,能够快速增加盈利的转型模式即是向金融控股公司方向发展。

最后,银行资金快速被金融市场分流。渠道有三个:一是由目前的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分流,这主要表现为股票市場、债券市场对银行业资金的分流;二是由提供单一金融服务专业化单一银行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金融控股公司分流,这一方面表现在目前五大行对中小银行资金的分流,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我国已有的准金融控股公司(招商、中信、光大、平安四大金融控股集团)对全体银行业务的挤压和存款的分流;三是由线下金融(银行柜台与自动存取款设备)向线上融资(手机银行、电子银行、互联网金融)分流,具体表现为互联网金融(P2P、众筹、第三方支付、五家新增设的民营银行等)对传统银行业的各项业务,尤其是存款业务的分流与对银行优质储户资源的分流、对银行已有的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客户的分流。

(三)人民币国际化冲击银行传统业务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截至2015年底,仅农业银行一家,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高达2万亿元,其中办理沪港通跨境人民币资金结算量239亿元,为119家跨境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归集,金额达133亿元,为多家合格的境外投资机构——QFII提供银行间债券买卖与交易、RQFII托管服务。

但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国内银行业来说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从机会方面看,增强境外金融市场扩张能力、扩展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空间、拓展中间业务新渠道、增大人民币投资机会、有利于人民币在世界范围的全面可自由兑换等。从挑战与冲击方面看,首先,国内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传统银行业之间竞争趋于惨烈,与国外高水平的银行业竞争,国内银行业必然处于劣势。国外顶尖银行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东京三菱银行等必将抢占人民币存款等相关业务,对于已经存款大量流失和搬家的国内银行业可谓是雪上加霜。其次,增大了银行资产负债流动性管理的难度,连带负债管理成本增加、利率和汇率操作能力尚未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引发市场风险、利润大幅下降,系统和非系统性风险突发,银行业不良资产激增,迫使传统银行业不得不思考变革和转型问题。第三,面临非法跨境金融活动风险增大与信息不对称及监管不到位等风险。第四,面临人民币存贷产品和理财产品定价权的争夺与人民币汇率稳定与套期保值等诸多问题。

以上诸多人民幣国际化进程中引发的挑战和冲击,必然引起银行业资产和负债业务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风险增加,不良贷款激增,故而,人民币国际化迫切要求银行业转型发展。

(四)传统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回升

首先,不良贷款率呈现出快速回升态势。2015年6月末以后,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双双飙升,农行不良贷款额回升迅速。到2015年9月末,五家银行共增长了397亿元不良贷款,其中工行新增71亿元,不良率达1.44%;农行新增197亿元,增幅最大,不良率高达2.02%;中行新增41亿元,不良率达1.43%;建行新增57亿元,不良率高达1.45%;交行新增不良贷款在五家银行中最少为27亿元,不良率达1.42%。而16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皆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在银行业利润空间不足1%的情况下,不良贷款率都在1%以上,因此传统银行业经营状况极度恶化。

其次,银行业目前各项业务风险突显。主要表现为:一是信贷业务的不良率快步回升,信用风险凸出;二是部分银行的证券业务与理财业务的系统性风险与操作风险凸显;三是银行同业拆借(SHIBOR)的利率风险显著上升、外汇投资的汇率风险增大、持有与交易的上市公司股票价值风险突发率攀升;四是金融案件高发风险,有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亿。银行业务的系统和非系统性风险及隐形风险高度累积,随时可能被金融市场上微小的事件引爆。

(五)民营银行准入挑战传统银行盈利模式并抢夺银行高端人才

2015年6月22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到2015年底新设立的五家民营银行已经全部开业(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五家民营金融租赁公司(山东汇通、江西金融租赁、苏州金融租赁、横琴华通、湖北金融租赁)、两家民营消费金融公司。五家民营银行资产规模达到796亿元,从2015年底开业到2016年3月仅仅一个季度,盈利已经超过千万元,与传统银行业净盈利不足1%形成了鲜明对比。

2015年底监管当局批准设立了1300多家村镇银行,民营资本占村镇银行资本的比例高达75%。民营资本参股农商行760家,参股城商行135家左右。截至2016年6月,民营资本占各类银行业股本接近69%左右,其中民营资本占平安银行与民生银行股份在90%以上。以上数据可看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活力,但是对于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与挤压也是巨大的。无论是从资产质量、竞争程度、存款流失、盈利与融资能力,还是人员优势方面都带来了激烈的冲击和挤压。

民营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灵活性使得传统银行业陷入高端人才纷纷离职,到民营银行或其他非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去。根据2015年底数据,上市的16家银行高管、行长离职人数达到63人。其中约有40多人转入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有10人进入微众、浙江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而如平安银行董事长和行长双双离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及上海银行行长的离职更引人关注。到2016年9月末,已经有约137位重量级行长与高管离职。2016年前三季度已经比2015年全年银行高管和行长离职人数增了一倍。这些高管与行长的离职弱化了银行的盈利与融资及业务拓展能力,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上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

(六)证券、保险、基金及信托产品直接挤压银行业利润空间

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不断地挤压银行业的生态环境和利润空间。如证券类产品、保险类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金分红类产品等等,时刻在抢夺银行的优质存款客户,觊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及客户端,因此,传统银行业的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盈利下降、系统与非系统性风险共同上升、互联网金融竞争等多重冲击,进入变革发展新常态。特别是新兴互联网金融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市场化、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显著地分流了居民储蓄存款、提高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同时在人才等领域与传统银行展开激烈竞争。因而,我国传统银行业从困境中突围,变革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二、传统银行业转型的方向

(一)银行业转型的两大方向

聚焦单一行业的金融机构比较容易建立专业化优势,在竞争中占据主动;特别是在估值方面,专业金融机构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但是在新兴市场上,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日益重要。目前中信集团、平安集团、招商集团、光大集团已在竞争中占有了有利地位,成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先锋。

(二)金融控股公司比较传统银行业具有六大特殊优势

国际银行业协会——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以从事金融业务为主,至少明确地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业务中的两种以上经营活动,同时受两个以上行业监管当局的监督与管理的一类公司集团或企业财团。

金融控股公司由于控股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股份,业务多元化,带来六大优势。这六大优势是其他任何单一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

第一,规模经济。金融控股公司的规模经济是指在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品种、衍生金融产品业务、债券、股票、基金、各种保单等组合不变条件下,组合资产的平均成本随着收入增加而下降,即控股集团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金融控股公司规模的扩大及利润增长而不断下降的现象。

第二,范围经济。金融控股公司的范围经济指在一定条件下,由于集团公司同时控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等不同金融子公司的股份和业务,业务范围从货币市场向资本市场扩展,因而金融控股公司总经营成本小于分别经营上述业务的成本之和。

第三,协同效应。金融控股集团并购其他银行、证券公司或者保险公司后,金融控股公司总体效应高于任何两个独立银行或者金融机构效应的算术之和。

第四,合理避税。各控股子公司盈亏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与税负率不同时,集团公司可进行资源整合和调配,从而产生的避税效应。

第五,信誉外溢。金融控股公司将其控股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子公司的品牌进行整合后,形成品牌效应和信誉外溢,对消费者产生品牌销售的影响力,同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控股集团的信誉外溢。

第六,分散风险。通过加强内部风险控制系统与外部风险监管的配合,使金融系统的整体运行风险得以降低;有利于防范内幕交易和借助内部信息进行违规操作的现象;防范与一定程度上杜绝金融机构之间的过度竞争;收入增加可以冲抵部分风险,有利于金融控股公司进行风险补偿和风险承担;金融控股公司能够分散经营风险,尽可能降低风险总量;金融控股公司可降低组合风险;可以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掌握的整体、全面的信息,主动地进行系统风险的对冲及非系统性风险的转移和规避。

金融控股公司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银行业的诸多困境,降低、分散、对冲、转移银行业的系统与非系统性风险。其多元化、混业经营还可以在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同时分散与规避风险,达到合理避税、取得协同效应、信誉外溢,以充分发挥调节、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略

Abstrac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banks has become more severe since a series of revolution like the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falling of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competition from the internet financial sector, relaxation of market access regulation and etc. How to escape the predicament though modern revolutions are pressing for the bank industry at this moment? It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 that traditional banks will transform to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Keywords: Banking Transformation, Model Select,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收稿日期:2016-10-14 責任编辑:廖令鹏)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