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扎实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

点击:0时间:2023-05-12 07:34:33

张利平

草原畜牧业如何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如何走出起伏不定的发展怪圈?草原畜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牧民如何实现持续增收?呼伦贝尔市领导班子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通过多次到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鄂温克旗等地调查研究,着力寻求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式、新道路。

一、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是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牧区草、路、水、电、机械等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草原畜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把这些基础问题解决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畜牧业靠天吃饭、起伏不定的发展怪圈,才能实现产业的稳定发展。

一是提高牧草利用率。牧草是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产草量决定着草原对牲畜的承载能力。目前,草原产草量存在着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大、草库建设不足、养殖方式不当导致牧草浪费严重等问题。这就需要把握好五个环节。在种草环节,要大力发展草产业,释放草原畜牧业的潜力和空间。据了解,新左旗南部的耕地主要种植油菜和小麦,在不受灾的情况下,亩产量约250公斤,每亩经济效益为400元左右;人工饲草地主要种植苜蓿、披碱草、冰草、无盲雀麦、老盲雀麦、谷草等,亩产量约500公斤,每亩经济效益为1200元左右。可见,种草的效益比种粮好得多。据估算,如果牧业四旗的耕地全部退耕还草,产草总量将实现翻番,达100万吨,畜牧业发展就有了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在打草环节,一方面是要选准打草时机,另一方面要留好草种带,避免草原退化。在购草环节,要把握好市场规律,保证市内市外两个市场的平衡。在贮草环节,要大力建设贮草体系。2013年初的雪灾中,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旗虽然雪很大,但由于建有贮草库,损失相对较小;而东西旗由于贮草体系特别弱,损失则较严重。因此,一定要未雨绸缪,及早建立贮草体系。只有建立旗、苏木、嘎查三级贮草体系,才能让牧民安心地生产生活。在饲草环节,要努力提高饲草的利用率,在投入产出上做文章。

二是畅通道路,完善路网。目前,呼伦贝尔市的嘎查与苏木之间,苏木与苏木之间,公路不多,更多的是草原路。这样不仅破坏草原,而且到了冬天下大雪的时候,对于救灾工作的开展也非常不利。2013年初的雪灾,因为没有硬化路,清雪车不足,上级调运来的饲草料不能及时运送至灾区,牧民只能眼睁睁看着牲畜一个个倒下,十分痛心。这是牧民们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目前,苏木与苏木之间、苏木与嘎查之间的路网还不完善,需要交通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同时也要加大自筹资金力度,通过多方努力,尽早畅通道路。

三是发展节水灌溉。按照“以水定草、以草定畜”的规律来看,水是草畜平衡的主要约束,是决定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潜力的主要因素。就当前来看,要想发展好草原畜牧业,就必须大力推广人工种草。而要想推广人工种草,水利灌溉就必须要跟上。如果不能对人工草地进行有效灌溉,单纯地看老天爷的“脸色”, 人工种草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坚定信心,学习农区发展节水灌溉的经验,通过打井、喷灌、滴灌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人工饲草地的灌溉问题,饲草产量才有保证。

四是保证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仍有许多牧户没有通电,过着“油灯粪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调研中,许多牧民代表都提到了“拉常电”的问题,希望政府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电力服务。这就需要统筹解决,例如,在一些居住相对集中的牧民点,“拉常电”是可以的;可是对于那些居住偏远而且分散的牧民来说,“拉常电”的成本较高,可以考虑用风光互补设备来解决。

五是加强畜牧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在调研中,牧民们普遍反映,严重缺乏抗灾的设施和打草的设备。在购置设备方面,主要是牧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自筹资金,自筹资金比例约占购置设备总额的一半,因此,牧民迫切希望国家加大扶持力度。现在,牧民们打草、运草和贮草都已实现了机械化,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这种机械化主要还是牧户零散式自用的小型机械化,不利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畜牧业产业化的推进,这种低水平的机械化必将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些牧业大户已经看到了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例如,新左旗乌布尔宝力格苏木萨如拉图雅嘎查的巴·苏乙勒就贷款购置了大型的牧业机械,为其他牧户提供服务。他说,“这样省时省力,又没有风险,一年下来能挣十多万元,我准备再添置一些设备,如果效益好的话,将来就专业为牧户提供机械服务了。”这说明,机械化服务的发展空间很大,需要我们有组织、系统地发展适应家庭牧场和现代畜牧业要求的畜牧机械化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大力实施畜牧业机械化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引领,提高牧民对大型专业机械化作业的认可度和普及率。

二、从政策支持和执行落实两个层面同时发力,是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发展草原畜牧业,离不开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政策支持。目前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好草原奖补等一系列政策,如何整合涉牧资金,加大投入,实施好项目,切实从政策支持和执行落实两个层面同时发力,确保牧民持续增收和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当前,国家和自治区就做好牧区工作出台了许多政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就是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仅每年给呼伦贝尔市的支持资金就有5亿元,这在建国以来还是头一回。这不仅说明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高度重视,更表明了国家花大力气解决草原生态问题的决心。迄今为止,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已经3年多了,把草原生态切实保护好,防止草原沙化、退化,向广大牧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是为政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要整合捆绑资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呼伦贝尔市在涉农资金的整合上,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涉牧资金的整合,目前做得还不够。尤其是在一些项目政策上, 有些旗县由于配套资金到不了位,甚至放弃了上级扶持畜牧业发展的项目。在调研中,嵯岗镇伊和乌拉嘎查书记巴图提出了整合捆绑资金为项目配套的想法,这个建议值得采纳。这是因为,只有把项目资金尽可能地捆绑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益。一方面,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对涉牧资金项目进行梳理,根据职责分工、业务归口、政策目标、管理方式等有关情况,进一步加大涉牧资金整合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部门间资金整合统筹协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和执行考核,确保整合资金“拢得住、用途明、不乱套”。同时,还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更好地拓宽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渠道。

三是要抓好项目建设。只有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才能真正掌握畜牧业发展的主动权。草的问题、良种的问题、圈舍的问题、打井的问题、产业化的问题等等,都需要依靠大大小小的项目来解决。同时,牧民们也需要通过这些项目来引导发展,才能真正走上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子,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在抓好当前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畜牧业项目的争取力度,为全市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并且要结合牧区实际,切实抓好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产运营,真正使其发挥作用,真正承担起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任。

四是要加大投入。要改变牧区发展现状,必须要加大投入。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融合金融资金、吸纳社会资金,另一方面还需拿出一部分政府引导资金。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仅表明政府对牧区发展的决心和干劲,还可以引导、聚合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到牧区的发展中来。在这方面,呼伦贝尔市政府已经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决心三年投入1.5亿元,主要用于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三年投入3亿元,对牧业四旗进行1∶1配套,推动草原畜牧业上新台阶。

三、从体制机制上谋求突破,是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靠综合改革整体推进。在调研中,牧民们对政策的疑虑很大。例如,在新右旗,有位牧业大户提到了他在承包其他牧户草场时的疑虑。他说,“在自家的草场打了机井,上了喷灌,牧草的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在承包的草场也想上这些设备,但是担心上了设备后,承包到期后不再包给我,这样就相当于白投入了。”这个问题说明,如果牧民不能放下对政策的顾虑,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就不能稳固。要给牧民吃上“定心丸”,就要从体制机制上谋求突破,就要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因此,以建设绿色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探索走出一条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的路子,才是草原畜牧业的真正出路,也是我们必须要做出的战略选择。

一是要扶持养殖大户。所谓大户,就是生产规模较大、资金实力雄厚和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牧户。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的养殖大户不少,在带动当地牧民致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阿木古郎镇塔日根宝力格嘎查的牧民道日那,自己有1.7万亩草场,为了扩大生产,又租了4万亩草场,养了400头西门塔尔牛和1000只羊。当前牧区人口呈总体下降趋势,牧区的年轻人多数通过升学或者打工流动到城市,将来谁来从事牧业生产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为此,一方面,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承包经营权向养殖大户流转,通过组织化运作,依靠养殖大户、合作组织和当地企业来养牧;另一方面,应大力扶持养殖大户的发展,通过大户对其他中小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牧民共同发展,才能解决“谁来养牧”这个问题。

二是要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呼伦贝尔市的畜牧业发展之所以不稳定,主要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因素是自然灾害,另一种因素是市场风险。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主要是由于没有稳定的龙头企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大力培养龙头企业。目前,东旗有东来顺集团,西旗有小肥羊集团,阿荣旗也建立了呼伦贝尔肉业集团,发展势头都比较好。在龙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外,企业也有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做好。一方面,龙头企业要有担当。得算大账、算长远账、算动态账,不要算静态账、算眼前账、算小账。从畜牧业龙头企业的长远发展讲,必须要有稳定、优质的牲畜来源,企业的长远利益才能得到保证。所以,龙头企业要主动站在养殖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东旗的东来顺集团在2013年年初以订单的形式对每只羊提前预付300元现金,这不仅解决了牧户部分育肥饲料购置费用,保证了秋冬季节的牲畜出栏率,也保证了企业的原料供应。另一方面,龙头企业要主动参与基地建设。龙头企业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养殖基地和大户建立起合理互惠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要想做实做大,必须要放下身段,平等对待基地、大户和合作组织。同时,大户和合作组织也要主动与龙头企业对接,只有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有安全稳定的效益保障,才能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牧民、牧区的事,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事。牧民们最需要政府提供五个方面的服务。第一,建立抗灾减灾体系。从指挥、预防、储备、应急等关键环节强化畜牧业的抗灾体系建设,为草原畜牧业的平稳、安全发展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第二,建立疫病防治体系。健全完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动物卫生监管体系、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和应急处置保障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第三,建立牲畜改良体系。确定适合在我市推广的优良品种,推进牧区各旗扩繁基地建设,做到品种、品系配套,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形成稳定的良种供应基地。第四,建立质量检测追溯体系。建立市场与生产基地、定点屠宰场挂钩的“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制度,基地、屠宰场与市场签订质量安全合同,明确质量安全责任。第五,建立金融服务体系,为草原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深入牧区一线,深入牧民群众,了解牧民群众对畜牧业发展的所思、所盼,掌握牧区发展的困难和制约瓶颈,有利于我们在解决畜牧业发展问题的时候,不断反思,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从个别到一般地审视和考量牧区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对呼伦贝尔市草原畜牧业走建设养畜、产业转型、稳定发展、持续增收的路径更加清晰,对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信念更加坚定,未来三年,我们将努力把草原畜牧业打造成呼伦贝尔市经济的当家产业,带动牧民群众稳定、持续增收,共同奔向小康之路。□

(作者系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副书记、市长)

责任编辑:刘 佳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