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狼烟犹在 勿忘国耻

点击:0时间:2023-05-13 03:56:10

张群

120 年前那个7月25日,气候异常炎热。中国黄海大东沟的海面上,显得出奇的平静。这平静之中,似乎叫人能闻到丝丝不祥的气息。此时,中国北洋水师向英国租用的“高升号”运兵船满载着清朝士兵向朝鲜方向驶去。因形势吃紧,需要从国内紧急派出援兵。有谁知道,此时,历史上一贯诡诈的日本海军正悄悄地逼近,并不顾国际法采用偷袭的方式向清朝军队不宣而战……

120年过去了,历史在发酵,国人在反思,为什么当年那么强大的大清帝国海军就这么不经打,从而一朝败给了远不如中国的日本了呢?为纪念甲午战争120 周年,本刊记者约请了对这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教授,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倭寇元代开始就在中国沿海地区偷袭骚扰

日本岛国意识造就了其海盗逻辑直到今天

马渭源(明史专家,已出版16本明史研究专著。其专著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哈佛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与机构图书馆所收藏。)告诉记者———

一般人认为明代起倭寇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骚扰,打家劫舍,搞得沿海人民不得安宁。实际上,倭寇从元代就开始袭扰中国海疆了。当时,日本处于幕府时期,国家无法控制诸侯,许多武士和浪人在日本国内找不到好的生机,于是他们组织武装起来,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骚扰。为此,元政府曾组织了几次围剿,但未能根除倭患。

明代朱元璋从元帝国手中接过来的遗产之一就是倭寇骚扰海疆。即使这样,朱元璋仍然对日本宽宏大量,奉行和平主义。朱元璋之后的明中期,官场腐败,经济萧条,东南沿海所谓富庶地区又被课以重赋,民不聊生,许多人为之破产。这些破产者中的一些人就与日本浪人勾结在一起,一同骚扰明朝东南沿海边疆,使边患愈加频繁。

日本是个岛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种海盗逻辑,你中国大,地大物博,我日本岛国,不吃你这块肥肉吃谁?他一方面学习中国、吸吮中华文化的精华,一方面萌发出殖民中国的野心,想以朝鲜为跳板,一步一步地实施侵略中国的计划,这就是后来世界史上臭名昭著的日本“大陆政策”的最早母本。

我们讲元朝,讲明朝和清朝,主要是从历史上看日本人的海盗逻辑以及犯我中华的野心一直不死。主要是想告诫国民,日本人想侵略吞并中国的野心并不是近代才有的。

实际上,甲午海战之败,早在康乾盛世时就埋下了祸根。清朝统治者和明朝前期之明君的堪舆观(即世界理念)似乎不太一样,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等皇帝都曾派人主动出去,与他国修好,那时我中华帝国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可是自雍乾之际开始,清廷对于不请自来的西方宗教与文化的传播者却大加排斥,以致于非要英国使臣马格尔尼下跪。而此时的日本则与中国相反,积极学习西方,脱亚入欧,逐渐出现了强盛的迹象。恰恰清末的中国依然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统治集团生活在闭目塞听的虚幻之中。因为当时清朝拥有好几个世界第一:人口世界第一,GDP世界第一,海军力量亚洲第一……

那么,拥有这么多的世界第一的中国为什么还经不住日本的偷袭呢?我认为,败就败在当时国民精神颓废、麻木不仁和真正的人才得不到及时合理使用。举个例子,同样是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伊藤博文回国后当了大臣,当了首相,而严复只不过被清廷委任为北洋水师学堂教官,在学校教教书,翻译翻译西方著作(与严复同时代的陈宝琛在《严君墓志铭》中就是这么说的)。用句耳熟能详的话来说:国际之间的竞争常常是人才的竞争,清末严复的如此遭际实际上宣告了大清帝国在当时的国际竞争中必定是个失败者。因此说,当年中日之间战争的胜败根本不在GDP是不是世界第一,也不在海军力量是不是世界第一,更不在后世津津乐道的国民购买力是不是世界第一。

还有一个原因,中国人在历史上一直奉行和平主义,对别国没有领土要求。有人认为,我们不走出去是因为我们高势能,而日本这些小国低势能。中国是万国向慕的中心,从明代西方的利玛窦到清代的郎世宁等,这些泛槎东来的西方人士都盛赞中国,由此说明当时的中国还处于高势能状态,因而对日本不去了解,也不屑了解,认为它只不过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复制品,根本没有认识到日本固有的海盗意识和海盗逻辑是那么的强烈。日本人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国边上,对中国的缺点比中国人自己要清楚,因此他对中国下手比西方人要准,要咬就咬掉你一块肉。

现在,中国虽然强大了,但日本亡中国之心不死,复活军国主义的闹腾一直不停。由此我们对于日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你奉行和平主义,不打他,他却奉行军国主义,非要打你不可。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甲午海战对中日都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50年后即被中国人民打败

张连红(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师大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甲午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大的转折点。以往把第一次鸦片战争看得很重,认为这场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被强迫开放,对中国打击很大。第二次鸦片战争也是如此。但那两场战争中国虽然都战败,对晚清的冲击还不是致命性的。战争损失虽然不小,但相对还是有限的。甲午战争则不同,此次中国在世界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此,亚洲被日本人掌控;中国领土被割让;朝鲜改变了与中国的藩属地位;中国的洋务运动被打断,经济萧条,导致了其后民国政府都来不及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直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的工业化才得以实现。

甲午战败,大清帝国赔给日本人的赔款高达2亿两白银。这笔赔款相当于大清帝国3年的财政收入。甲午海战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人心理上的打击无以复加。一个亚洲第一的天朝上国,居然被“蕞尔小国”的日本打败,一下威风扫地,清政府天威丧尽。你想,民众的心理打击是多么地大。从此,中国不再受人尊重,中国开始任人宰割,以致于日本人居然在中国的旅顺和俄国人摆开阵地战,中国人竟无权干预。

甲午战败,中国人救亡图存成为近现代史的主旋律。此时,救亡图存压倒一切。许多年轻人到日本留学,以日为师,希望学成后报效祖国,一雪前耻。

凡事都有其两重性。从日本的角度来看甲午海战,日本也不全是赢家。日本虽在战役上一时得逞,但在战略上却是输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日本人因为战争的胜利,导致侵略野心不断扩张,发展到二战时再次对中国侵略,与亚洲为敌,从而走向战争的深渊。不仅如此,他们在侵华战争中还采用反人类、反文明的野蛮屠戮方式,用暴力手段践踏人类文明,并公然违抗国际公理,进行南京大屠杀,推行军中慰安妇制度,把中国人以及亚洲人民当作猪狗草木以及性奴隶,使他们丧失了人的尊严。

在远东地区,日本人在中国土地上与俄国人打仗,加深了日俄矛盾;后来发展到日美矛盾激化;在东南亚,日英矛盾也逐步加剧;最后导致美国与苏联相继出兵攻打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这段时间,从甲午战争日本所谓的最大的胜利到1945年日本最大的战败投降,也不过50年的时间。因此,日本50年的扩张历史给人类留下十分重要的启迪:战后日本只有和中国人民以及亚洲人民和睦共处,和谐合作,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日本。而否定二战秩序,复活军国主义、挑起战争,必被中国人民、亚洲人民以及世界人民所打败!

日军战略上下定决心要打败强大的大清海军

战术上采用谍报、偷袭、罔顾国际法的海盗方式

华人时刊记者:日军能打败清军,从战略上来看,正如马老师所言,它是首先在民族的精神上全国总动员(其后民国期间侵略中国是其一贯战略的延伸),形成上下一致的决心和信心,上自天皇带头节衣缩食,将节省下来的钱支援日军建设。甚至皇妃也节省下脂粉钱,为日军建设作贡献。

其次,日本在十分明了其国力不及大清的情况下,硬碰硬地打是要吃亏的。之所以下定决心要和北洋水师较量,一是因为日军决策者看清了清军强大的外衣下包裹着的羸弱,所以才敢以弱犯强,大打出手。二是在提前做好谍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卑鄙的海盗方式,不宣而战,偷袭你。等到你反应过来时,差不多败局已定。而在交战之时,明明日军知道所袭击的运兵船是英国的船只,照样不顾国际法的制约,甚至在船上人员落水失去战斗力时,不但不实行人道主义的救援,相反却枪杀他们。事后又将战争责任推向中方,无耻之极!

愤慨之余,我们不妨看看日本是怎么从战术上打“天朝上国”的小算盘的。战前,日本就有组织、有计划地派遣大量的间谍,以办学、旅行、商贸为幌子,潜入中国,搜集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山川、风俗人情等等方面的情报。

如日本的“玄洋社”,早在甲午海战前就在上海建起了所谓的“东洋学馆”,在湖北的汉口建立了以经营眼药水、书籍、杂货为掩护的“乐善堂”。就是这个“乐善堂”,其后又在北京、长沙、重庆、天津、福州等地建了不少分支机构,组成了一个遍布中国主要城市和乡村的间谍网。有的间谍甚至化装成中国的和尚,刺探中国水师的军情。甚至连李鸿章的一举一动,如他调船运兵,以及筹集饷银和北洋水师护船等绝密情报,日军陆军部早都掌握得一清二楚。更为恶劣的是,有“中国通”之称的神尾光臣奉命发回中国积极备战的假消息,以激起日本国民的战争情绪,为其发动侵略战争做好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

还有那个所谓的“日清贸易研究所”,这个间谍机构打着日清贸易的幌子,背后却行“培养中日贸易人才”(即间谍训练)之实。这些间谍机构,无所不用其极,仅汉口“乐善堂”成员日本间谍根津一将“乐善堂”所搜集到的情报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就编成了3大册多达2000多页的《清国通商综览》,为日本军政当局侵华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有一位欧洲人后来看到了当年日军所绘制的军用地图后说:“这份地图本身,就是日本人蓄谋已久侵略中国的证据,它驳斥了日本当时是被迫作战的说法。相反地,那是一次有意图的、精心策划的侵略行动。”

日本人未经宣战,突然挑起战事,偷袭“济远”号,违反了当时国际法关于宣战的规定。而击沉“高升”号更是违背《万国公法》、《巴黎海战宣言》关于战时中立的规定。更为严重的是,当“高升”号明确表示,出发时两国并未宣战,尚在和平时期,而且在船行过程中无法获知日本不宣而战,日方应该同意该船回到原出发的港口。但日军却无视这一合乎国际公法的正当合理要求,公然违背《公法汇通》、《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圣彼得堡宣言》和《陆战法规惯例章程》等国际法,进而将其击沉,落水清军官兵被日军射杀,俘获清军受尽游街、坐牢等凌辱。

日本人今天所奉行的所谓战略战术,完全是中日甲午海战的海盗做法的翻版。综观东亚,甲午海战的炮声虽已隔120年,但狼烟犹在。我们务必勿忘国耻,提高警惕。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