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进江苏沿海港口建设发展
蒋宏坤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按照“建设大港口、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带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谋划发展,着力打造建设“远洋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港口群,为新一轮江苏沿海大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使江苏发展特别是沿海发展面临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当前沿海开发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沿海港口建设发展也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
从抢抓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机遇看,需要江苏沿海港口建设发展拿出更加有力的新举措。2014年以来,中央作出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我省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交汇点,是“一带”的重要起始区域和“一路”的战略支撑区域。沿海港口是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平台。围绕国家战略加强平台建设、发挥沿海港口支撑带动能力,对于我们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独特区位条件和支点作用,进一步拓展江苏经济发展新空间至关重要。
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最新要求看,需要沿海港口建设发展迈上更高层次的新台阶。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首次提出了“四个全面”,为江苏确定了“强、富、美、高”的发展定位,明确了“五个迈上新台阶”的最新要求,嘱托江苏要“为全国发展探路”。港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服务性产业,沿海港口是江苏一大资源和一大优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围绕“两个率先”光荣使命,推进“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成为“四个全面”的率先践行者,必须加快沿海港口建设发展,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
从加快苏北经济振兴看,需要沿海港口建设发展取得更为显著的新成效。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在沿海,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却在沿海。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水平。加快沿海港口建设发展,是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关键之举,对加快苏北经济振兴、缩小江苏经济发展南北差距、增创区域协调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总体上看,沿海港口发展好了意义深远,发展慢了将会被淘汰出局,盲目发展还会留下隐患。新形势下推进沿海港口建设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稳步推进、提升水平,整合资源、突出重点,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在港口布局上,必须更加注重科学规划,找准发展定位方向,突出重点港口建设,优先发展对沿海经济极具拉动作用的现代化深水大港
近年来,江苏沿海港口建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据省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2014年沿海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9亿吨,是2009年的2.4倍。建成了以连云港港30万吨级一期、滨海、大丰和洋口港10万吨级、赣榆5万吨级航道等为代表的一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我省沿海已初步形成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盐城港和南通港协调发展,3个中心城市港口12个港区的总体发展布局。
由于历史的原因,江苏沿海港口建设较多立足于本地自身的发展,未能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到“大沿海”的发展格局,使沿海开发长期徘徊于较低的层次与水平。港口布局比较分散。目前在江苏954公里的海岸线上,14个县(市、区)散布着12个港区,基本上形成了一市(县、区)一港的格局。按国际标准,200千米以内不应有同等规模的港口,但是江苏沿海却是平均80千米就有一个相当规模的港口。由于岸线利用缺乏统筹考虑,造成港口布局分散,影响了岸线和环境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核心港区不够突出。由于沿海港口布局分散,加上诸多港口之间缺乏必要的错位竞争和合作发展机制,港口建设发展存在着功能重复、产业结构相似现象,引起港口之间争夺货源、低价竞争,导致核心港区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引领组合能力得不到增强,削弱了港口对外竞争力,阻碍了江苏沿海港口整体作用的发挥。港口建设过度追求规模现象。不少地方片面追求港口功能大而全,纷纷将多功能、综合性、国际性亿吨大港作为发展目标。小港口争做大港口、大港口争做国际枢纽大港,许多地方都争先恐后地上大型泊位和集装箱码头。由于港口建设过度超前,设计规模远超实际需要,导致有的港口运力超过实际吞吐量数倍,一些码头设备被闲置,出现能力过剩、资源浪费的状况。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由于港口是基础产业,投资额度大且回收期较长,其直接经济效益并不高。超前规划造成的港口投资过大和恶性竞争导致的运营成本增加,必须通过港口的高效运作加以弥补。但是一些港口的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严重制约着综合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直接影响了港口的运作效率。生态环境风险加大。港口建设占用大量滩涂以及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对于沿海湿地和水生物种的保护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部分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下降。特别是一些地方引进的化工项目存在污染现象,导致局部海域环境风险增大,港口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
放在全国角度,江苏港口资源条件并不是很突出,沿海多为淤泥质海岸,建港成本较大。因此,沿海港口建设开发首先在布局上要有新思考,一定要把功能定位找准,立足全局谋划沿海港口建设发展战略布局,依据各地在全国、全省生产力布局中所处的位置、承担的功能、依托的腹地、服务的半径,明确发展的战略方向,确定港口、城市、产业的发展定位,建设重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做到既互补又错位发展,形成共同发展、互动并进的新局面。
依托政策优势重点建设连云港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连云港地处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交汇点,是江苏唯一的海港城市和“一带一路”东部沿海重要海港,在江苏乃至全国沿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江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首要的是把连云港作为核心区和战略先导区。要以连云港区和徐圩港区为重中之重,围绕建设联结“一带一路”的综合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服务中西部的自由贸易港区,集中财力物力推进连云港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建设,畅通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合作平台,建设现代化临港产业基地,发挥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的先导和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