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新发展农业保险助推江苏农业现代化

点击:0时间:2023-06-29 10:22: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险业作为江苏改革开放以来受益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加大力度反哺农业尤其是农业的现代化义不容辞。农业现代化既需要资金的助推,更需要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以创新的思维推进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精准对接,理应成为撬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点。

一、农业保险助推农业现代化已具备坚实基础

江苏省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自2007年江苏被列入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省份以来,省政府办公厅每年下发专门文件,部署全年农业保险工作。2011年,农业保险被列入全省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保险在农业现代化整体进程中的地位。多年以来,江苏农业保险始终坚持“三个互相结合”,即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尊重农户意愿与提高组织推动能力相结合;坚持推进农业保险与建立农村保险保障体系相结合,取得了“三个基本涵盖”的总体成效,即农业保险险种已基本涵盖全省种植养殖业主要品种;保险责任已基本涵盖全省发生较为频繁和易造成较大损失的灾害风险;参保对象已基本涵蓋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各类主体。随着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的不断夯实,江苏农业保险工作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农业现代化的与时俱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保险覆盖面快速扩大。全省主要种植业保险承保覆盖面接近90%,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占比超过50%,省级层面统一推进的农业险种达到55类,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居全国前列,基本做到了对主要种植业、养殖业和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的全覆盖,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经过连续多轮的条款优化,全省农业保险的保障金额显著扩大,保险责任已基本覆盖主要种植业的直接物化成本和主要养殖业的饲养成本。保险责任扩展至各类自然灾害、病虫草鼠害、养殖业疾病和疫病。保险费率平均下调25%,农民保费负担进一步下降。

保险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省已建成三农保险基层服务服务部(站)千余个,基本上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全省基层保险协保人员达近1.3万人,为解决农险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

保险运行机制逐渐规范。在“联办共保”机制的创新实施下,市场的“有形之手”与政府的指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效激活了农户的投保意识和农险机构的承保意愿。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的江苏农业保险已经形成基本稳定、竞争适度的市场格局。

二、创新发展农业保险是新时期

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江苏农业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保障粮食及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基本安全,十年的发展实践及其成果证明这一目标任务已经顺利实现。但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推进和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向往,对保险保障的内生性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迫切,实现新时期农业现代化目标,迫切需要农业保险这一金融政策工具保驾护航。

创新发展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政策实施组合拳和精准发力的需要。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首先离不开政策的扶持。目前江苏省对三农的各类资金直补总量不低,但面临财政负担重、可持续性难度大等困境。同等规模的直补资金如果以保险的方式来对接,则完全属于国际上公认的“绿箱”政策,同时可以发挥杠杆效应,体现更好的普惠性。在农业生产发生大灾害时,按照“谁受灾、谁获偿”的原则,对受灾农户的补偿金额也可以远超财政救助,体现救灾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在更高层次上稳定三农的风险保障预期,农业保险理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创新发展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壮大的需要。以农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主力军的引领作用。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比已接近50%,保费占比接近60%,而且随着农村土地确权、流转的趋势性演变还将持续提升。相比于一般的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不再是生计型或兼业型农户的简单再生产,而是走市场化程度高的扩大再生产之路。这类主体经营规模大、潜在风险高,对保险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的需求也必然更高,尤其是期望保险行业帮助其应对日益凸显的农产品价格与收入波动。

创新发展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结构优化和保障升级的需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品种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的整体性提质和增效。在加快特色产业扩面的同时,要关注现代农业生产的全方位风险保障需求,既要应对农业生产内生的自然风险,而且还包括与商品化密切相关的市场风险、质量风险、物流运输风险;不仅希望农业保险能在传统的保障领域展现特长,还需要在提供增信、促进融资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不仅要着眼于农业生产收益的保障,还应将保险的功效衍生到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

三、推进农业保险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思路与举措

新时期系统化推进江苏农业保险工作,就是要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贴“两聚一高”战略目标,以服务全省农业现代化为核心,从四个方面“着眼”,更好地实现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着眼规模经营,着力夯实农业现代化的保障基础。积极探索规模经营趋势下的新需求,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高效对接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工作,在江苏的主要产粮区提高小麦、水稻、玉米粮食作物保险保额,推动保障水平覆盖全部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筑牢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底线。结合各地高效设施农业差异化发展的实际,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保险,完善保险奖补政策,重点扶持各类特色农产品,让农业保险的政策更好地惠及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着眼新型主体,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的保障水平。积极适应新型经营主体对风险保障的更高需求,推动农业保险保障范围由基本的产量损失补偿向市场风险补偿拓展、产品从“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延伸,适时推广价格型、收入型等市场化商业险种。优化天气、价格等指数化保险产品设计,通过提高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环节的便利化、规范化程度,更好地满足新型经营主体的个性化保险需求。探索开展“保险+期货”、质量安全保险等创新型农业保险试点。

着眼普惠金融,着力延展农业现代化的保障链条。信贷服务长期以来是三农领域的短板。农业保险的传统功能虽然是风险保障,但同样可以发挥担保增信的作用,为改善农业现代化的融资环境助一臂之力。具体而言,要不断完善“政银保”模式,优化政府、银行、保险等共担风险的合作机制,积极发展“江苏农业保险贷”等各类涉农贷款保证保险及配套信贷产品。探索运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试点推动“征信+保险+信贷”涉农信贷新机制。加强保险机构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机构合作,积极探索保单质押贷款业务等。

着眼生态文明,着力健全农业现代化的保障体系。农业现代化必然是践行绿色理念前提下的现代化,而农业保险天然就属于生态险种,理应为生态文明和绿色兴农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保驾护航。要加快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机制建设,助力保障农村餐桌上的安全;要探索农业保险与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结合,助力农村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要推广农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改善。

(执笔人:汪洋)

责任编辑:刘志刚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