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隆性侵事件:“政治正确”的优先性

点击:0时间:2023-07-01 21:14:40

陶短房

默克尔即便知道自己错了,基于“政治正确”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否则等于自承“政治错误”。

曾几何时,德国朝野一边倒地张开双臂,慷慨欢迎“地中海难民”;曾几何时,德国总理默克尔“无限额接纳难民”的政策受到广泛赞誉,甚至一些难民接纳团体觉得意犹未尽,认为德国“还可以更慷慨一些”;曾几何时,德国人捐赠给“地中海难民”的食物、用品和衣物堆满了科隆和汉堡等地的火车站前广场,不少好心人热泪盈眶,为自己不能提供更多帮助感到歉疚和羞愧。

尽管不时传出一些杂音,如某些地方难民和当地居民发生摩擦、一些难民对捐赠物资百般挑剔,大有“弃余粱肉”的做派,等等等等,但和某些人所想象的不同,德国社会的主流对难民仍然普遍持同情、接纳态度,对默克尔难民政策也褒多于贬——至少在12·31科隆性侵事件发酵前是如此。

12月31日是德国的公历除夕,科隆火车站广场照例有烟火发射和倒计时等迎新活动,市民们也和往年一样去享受这一年一度的轻松愉快。但这一次的除夕却是令当地市民、尤其女性市民感到陌生和恐怖的:数以百计陌生男子借着烟火的爆炸声为非作歹,集体实施抢劫、性侵,并对出声、出手制止者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

1月9日科隆警方公布的数据称,有多达379起除夕夜受害者报案,而这一数据至12日已上升为516起,其中 40%和性侵有关。

比事件本身更令人不安的,则是科隆警方和市府在事发后第一时间的应对:警方在事发并已得知事发后并未及时处置,相反却在午夜治安通报中勾勒了“气氛喜庆祥和、无重大事故发生”的太平盛世假象,并迟迟回避甚至掩盖“大多数已知肇事者为移民或难民身份”(北莱茵州内政部长耶格Ralf Jaeger1月11日所言)的真相;而科隆市长雷克尔则先是试图轻描淡写,继而发表了足以激起市民怒火的“女性出门应与陌生人保持一臂距离”论调。

这种不安的感觉让越来越多德国人,包括许多默克尔和基民盟支持者开始重新审视其难民接纳政策,正如德国之声巴基斯坦裔记者沙姆斯所言,德国人最初对叙利亚难民抱有善良和同情的心情,但德国政府在允许如此多难民进入前忽略了认真的社会背景研究,他们忽略了一个最不该忽略的问题,即欧洲文明和穆斯林文明间的差异实在太大且并不兼容。

越来越多人指出,形而上的“政治正确”会妨碍对原本十分复杂的难民和文化冲突问题的深刻、综合性思考。沙姆斯就称,自己在去年“难民催泪弹时期”好心提醒某些热泪盈眶的德国难民同情者,指出“地中海难民”由于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差异,抵达德国后将不可能自动符合德国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那些听众要么不以为然,要么愤怒地指责记者“政治不正确”。

许多清醒者表示,如果摒弃这种基于单边思维和居高临下的“施舍者”情怀,而是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些“进入者”,就该意识到科隆岁末的一幕原本就不应令人奇怪——当德国人慷慨接纳超过自己接纳能力的异文化者,又没有花大力气去尝试让这些人融入(照沙姆斯等人的说法,即便尝试“许多人也仅仅把融入理解为普及德语,而浑然不顾许多德语流利的人照旧抱着和德国社会格格不入的思维定势”),后果就注定是如此,因此根本不能指望肇事者会如某些“好心人”所期待的那样“幡然悔悟”,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样想和做是错的,而在他们的思维定式里,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问题是默克尔即便知道自己错了,基于“政治正确”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否则等于自承“政治错误”。

在2015年12月月举行的卡尔斯鲁厄基民盟全国党代表会议上也好,在科隆事件发生后也罢,她仍坚持自己的“不设限”,而把难民数额控制寄托在欧盟分摊和土耳其帮忙节流上。但证据表明这两样都靠不住:除夕夜发生类似事件的并不止科隆,欧盟“强制性难民配额”已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土耳其的节流则忽热忽冷,根本对付不了人贩子们的魔高一丈。

希腊希俄斯岛难民搜救部门称,如今难民每周涌入数量仍高达3000人次,和以往几无区别,在当地帮助工作的挪威难民理事会营地管理协调员查泽勒表示,在3月前这个数字都不会有什么变化——而在那之后由于气候变暖,难民数量弄不好还会上升。

如今默克尔又提出“加快不合格难民遣返速度”,这得到奥地利警方证实,但同样被证实的是,被遣返难民绝大多数是阿富汗或北非人,而绝少是叙利亚人,这表明“政治正确原则”事实上仍凌驾于实际之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有人(如德国之声瓦格纳Volker Wagener)认为,科隆事件是一个红色警报,“或许会成为德国社会看待移民问题的转折点”,但至少目前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说法:如果说,上个月基民盟代表大会对默克尔一边倒的支持,还是科隆事件发酵前的结果,那么1月10日富彩研究所的民调则足以说明目前的情形:37%的德国受访者在科隆事件发生后对外国移民、难民的观感变坏,60%认为观感不变,57%担心大量难民涌入会引发犯罪率上升——当然,对难民接纳政策不满者的比例较2015年“催泪弹时期”大幅上升,但仍然远低于“接受现实”的比例。甚至有人断言,那位如今狼狈不堪、百口莫辩科隆女市长如不是触及“女权”这另一个“政治正确禁区”,光在移民问题上装聋作哑,也未必会如现在这般遭千夫所指。

只要“政治正确优先”的德国社会定式不动摇,即便科隆事件这样的当头一瓢冷水,也不足以让德国社会在既定难民路线上“刹车猛拐”。

标签: 难民 科隆 德国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