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时代,家庭成员交流在变化

点击:0时间:2023-07-30 05:39:57

谢樱+王大千+段菁菁+张莺

电脑、手机、ipad上的便捷交流,遥远却触手可及。网络时代的新技术、新兴社交媒介,正在快速“侵入”日常生活。沉浸其中的一代人,获得快速而海量的信息,产生了不同于家长的思维。而在亲情的另一头,家长们也在家庭关系的嬗变中,主动或被动地接受、适应各种新兴媒介。

“网络家书”里的笑与泪

对“80后”女孩章燕而言,隔三差五和远在老家的亲人视频通话,是远离家乡的她最重要的精神享受。她大学毕业后虽在广西南宁结婚安家,但对河南老家父母兄妹的思念日益强烈——“可能这是远嫁女的心理补偿吧”。

2010年,弟弟结婚,章燕在河南农村的老家也安了电脑。随着小侄子的出生,娘家的喜怒哀乐,也牵引着远在广西的章燕的神经。从那一年起,三五天一次的QQ视频通话,渐渐成了章燕的生活习惯。

通过视频看到老家的一些琐事,作为长女的章燕难免“发表意见”,包括对父母和弟妹照顾教育小侄子的方式提出异议等。令章燕苦恼的是,视频虽然有声有像,但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对面交流,几个回合下来她甚至与家人产生了不大不小的矛盾。她明白,这本质上是她这个基本脱离了农村生活的大学生,与家中亲人“农民式”生活的矛盾与差异。

章燕的朋友夏玲去年底刚生了孩子,这个来自湖北、住在南宁的年轻妈妈,更是把功能发挥到极致。从怀孕开始,她就建了一个群,拉进表弟、表妹等一众亲戚的,在里面分享生活的点滴。孩子一降生,新生命便已通过网络给远在湖北的亲人们带去无尽欢乐。

新媒介改变“单向度”家庭模式

“我妈天天发朋友圈,不是心灵鸡汤就是名言警句,有时候还卖个萌发个自拍啥的,潮爆了。”在北京求学的大学生吴莎告诉记者,她妈妈现在很少给她打电话,母女俩基本用联系。

吴莎的妈妈刘丽萍在河南某电视台工作,以前并不乐于接触新生事物。“我以前很少玩电脑,回到家也就看看电视读读书。自从女儿到外地读大学,为了和她视频聊天才开始玩起电脑,接触多了就有了兴趣,现在啥新鲜就玩啥。”刘丽萍说。

吴莎说自从妈妈“潮”起来,母女两个人的关系更近了。“以前不好意思当面说的,现在在上都能聊得开。”吴莎感觉到,接触了新媒体的老妈更能理解她的想法。“原来的亲情又加上了一层友情,一家人更亲了。”吴莎说。

“以前我特别看不惯姑娘说话没头没尾,做事大大咧咧的,没个女孩子样儿,经常批评她。后来有一次在上看到一篇文章讲‘女汉子,突然就想明白了。社会在变,人也在变,再拿老眼光老标准看人看事才是老古董。”刘丽萍说道。

莫让新兴社交媒体催生“家庭沉默症”

新兴社交媒体在一些家庭中起到了顺畅沟通的作用,但在另一些家庭中,则对成员间的感情沟通客观上形成了“阻力”。

在合肥市民晓莉(化名)看来,如今形形色色的电子产品已经严重“入侵”家庭。晚饭过后,晓莉的爱人就在画面闪烁的电脑前专注“战斗游戏”。在卧室床头的地上,一个插满手机、ipad等各式充电器的插座板特别引人注目。不一会,晓莉4岁的儿子抱着ipad来到房间,径直走向床头的插座板,动作娴熟地给设备充上电,趴在床上又继续沉浸在“电子世界”里。

“每天晚饭后几乎都是这番场景。下班回家以后,除了在一起吃饭外交流都不多,大家都在各干各的事情。老人爱看电视,做晚辈的不能阻挡;老公爱打游戏,我说了也没用;儿子还小,不给玩就闹,回到家感觉比在单位还冷清。”晓莉苦笑着说。

“现在孩子们回家,进门第一件事,可能不是互相问候,而是问家里的WiFi密码是多少。”65岁的杭州市民、退休职工关美华说。为此,她和老伴商量后,赶在马年春节前特地装了个带宽4M的路由器,“时代不一样了,还是自己主动适应下一代吧。”

母亲的这一举动,反而让儿子张子浩羞愧不已。“现在很多家庭里,亲情‘信号的强度远不如一个WiFi信号。”张子浩告诉记者,以前为了躲避长辈们唠叨,回家后大部分时间也是低头看手机、玩ipad,找到WiFi信号就像找到了组织。

“其实,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亲情也是一个无线网络,吸引着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张子浩希望通过自身的经历,提醒和他一样被新兴社交媒介深深影响的年轻人:晚年的父母,希望的不过是和子女好好聚一下,这就是最大的满足。“多陪父母,不要让WiFi代替了亲情。”

家庭迎来自由与隔阂并存的信息时代

儿子放假回家,让江苏徐州市民刘玲玲很高兴。但一天到晚不是对着电脑就是对着手机的儿子,又让她很郁闷。“大概这就是新形式的代沟吧。”刘玲玲苦笑着说,她努力和儿子沟通,但得到的却是不多的回应。“其实我也在玩,在上QQ,但是感觉我和儿子关注的东西还是有所不同。不得不承认,我有点接受不了他喜欢的东西,而他对我关注的东西也没什么兴趣。”

“90后”的天宇(化名)说,这种隔阂真怪不到网络或者手机上去,可能只是常见的代沟被放大了。代沟一直都有,年轻人和老人想的东西永远不一样。换句话说,爸妈他们年轻时,何尝不和我们现在一样活跃。只是手机和网络这些技术的发达,让我们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开放,表达得更直白。而且这些新媒介的海量信息涌入,确实占据了我们大量时间,才让这种代沟、隔阂更明显。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李建刚认为,过去20年间全球传媒业与通信业的创新发展,让家庭与智能化的通信电子产品联系愈加紧密,新通信技术正在重塑社会关系与家庭结构。对应的负面评价并不鲜见,如离婚率快速上升,家庭关系不稳定,恋人关系很脆弱,婚姻与家庭内部的关系“配重”开始下降。

但不得不承认,个体在社交媒体环境下有了更多选择。“无处不在的通信方式,造成了无处不在的关系与生活状态。技术在社会背后的隐形架构,使得人们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李建刚说,在信息化社会,家庭作为基本社会单元的功能正在减弱,人们开始强调人际关系中个人的需要。现在,几乎处于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开始了独自生活,而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笼罩着人们,并不断增强人们独自生活的能力。endprint

标签: 家庭 亲情 社交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