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谄媚文人二三事

点击:0时间:2023-07-31 16:06:59

老猫

尽管古代文人讲究风骨,但是功利之心,总是有的,文化人圈里概莫能外。总会有人跃跃欲试,靠着左右摇移谋上位。

比较典型的,宋神宗时有个词人叫李师中,《东轩笔录》载,此人一直和王安石不对付,所发言论,也和王安石的观点多有抵触。可等到王安石权倾一时威风无限的时候,李师中突然来了个否定自我,改口狂赞老王了。不仅改了口,而且还在王安石任职过的舒州,修了个纪念亭,来表明自己“坚定”的立场。再往后,有人上书抨击王安石的“新政”,李师中还愤愤不平了,一口气写了十篇《巷议》,内容都是街头“采访”的老百姓所说,对“新政”交口称赞的甜言蜜语。李师中写完《巷议》,就直接把文章寄给了王安石,想让老王看看自己鲜明的态度。好在王安石脑子还清楚,“薄其翻覆,尤不礼之”,压根儿就不搭理这位主动背书的主儿。

除了立场反复,古代文化人还会有另外一招:粉饰。具体的做法是,动脑筋想办法,把缺点变成优点,把猥琐变成高大上。典型案例发生在五代十国那段儿,当时军阀混战,大军阀李克用盘踞河东,淮南军阀杨行密就特别想知道,这位李克用长得啥样。于是他派出了间谍,这位间谍是个画家,杨行密给的任务很简单也很棘手,就是接近李克用,把他画下来,把画像带回来,便是大功一件。

可惜这任务没完成好,间谍画家被捕了,被带到李克用面前。一照面才知道,这李克用是个独眼龙,一只眼是瞎的。李克用说:“杨行密让你来画我,那你一定手艺不错啊。今天你就画,要是没画好,不够十分像,我脚下的台阶,就是你的死地。”画家一瞧,这么丑可怎么画啊?画漂亮了他说不像,画丑了他又不高兴,这左右都是死嘛。再仔细打量,发现李克用手里拿了把扇子,于是计上心来,画了一张李克用尤拿扇子半遮面,把那只瞎眼给挡上了。

李克用一看,非常不高兴,说了句:“你这不是画我,是谄媚我。”半边脸没画,不真实嘛,再给次机会,重画。

这回画家心里倒是有谱了,他画了李克用弯弓搭箭,正在瞄准——瞄准么,当然要闭一只眼了,这就把李克用的缺陷全遮盖了,不仅遮盖,还威风凛凛了。李克用一看,大喜过望,不仅不杀,还给了重金,放人。

也有文化人并非因为有意,而只是恰好迎合了当时主政者的意图,因此被推上了前台。如宋宁宗嘉定年间的状元袁甫,就是这么上位的。考试的时候,负责阅卷的大臣真德秀把几份答得不错的卷子给同事叶绍翁看,让他猜谁能得状元。叶看了第一份,觉得“尽用老师宿儒遗论”,写得很不错。再看第二份,讲的是“国事”与“国论”的关系,大意是“国事”全是干实事,“国论”比较空泛,所以为国家办事,应该参考下“国论”,但想发表“国论”,一定要体会“国事”。叶绍翁说,从逻辑上说,第二篇似乎不如第一篇,但第二篇立意出于调停,应当能拿状元。当时的背景,南宋刚北伐失败不久,元气大伤,再谈“恢复中原”的“国论”已经如同说梦,袁甫的这篇“国事国论”,显然为主和者提供了一种理论开脱。

果然,经过激烈争论,状元归了袁甫,理由就是三个字:合时宜。

合时宜,怕是古代的当政者对文化人的不变要求。合时宜了,自己看着才高兴,给老百姓看了,还能画饼。

当然,合时宜并不能完全避免风险,拍马屁差点拍出大事来的也有。《坚瓠集》中所载,某巡按为魏忠贤造生祠,就差点断送了前途。这位巡按造好生祠,还写了副歌颂魏忠贤的对联: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允文允武,并日月以常新。魏忠贤是个没文化的,看了不明白,问旁边人是什么?回答:“这是御史给爷作对(作对联)呐。”魏忠贤一听勃然大怒:“多大官啊敢和我作对?”非要把这人抓起来。左右费了大劲,解释半天,才算说明白了。

这个段子广为流传,甚至都被编排到了相声里。发生这种事可能偶然,因为当权者像魏忠贤般文化水平太低的很少,更多的风险来自时宜变得太快,今天还合时宜呢,明天突然不合了,就会立刻被抛弃。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