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看今朝喜结硕果?展未来再写辉煌

点击:0时间:2023-08-13 09:15:38

“十二五”时期,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生态治理力度最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新城区获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一是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88.4亿元增加到669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92854元增加到149481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166元预计增加到42196元,年均增长10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965元预计增加到16395元,年均增长12.8 %。

二是服务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占服务业比重达49%。集聚金融保险机构69家,新增区域性总部企业21家,总量达到35家。全年接待游客达500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近1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90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5.8%,总量稳居自治区前三位。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立足“两化融合”创新实验基地平台,云计算、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科技等高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中国联通西北(呼和浩特)基地部分建成运营,百度、搜狐等10余家知名数据应用企业相继入驻,成为首府打造国家云计算和大数据基地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园,引进产学研机构13家、创新创业企业82家。

四是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举全区之力推进大青山前坡127平方公里生态治理工程,首府北部生态功能区初步建成。全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33%提高到40%。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核心,高标准分类实施27个村庄改造,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83公里。

五是城市建设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按照“打造一流首府城市”要求,着力补短板、强功能、精管理、提品位,建成区面积扩展到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4%。实施6个城中村、27个棚户区改造,新改建小街巷和市政道路106条,城市快速路建成通车。城区新增绿地14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6.7%。全面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

六是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66亿元,较“十一五”时期翻了一番。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均达到99%以上。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累计发放各类救助和补贴资金6000万元。校园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35所。投入科技经费3700万元,支持各类科技项目30项。新建区美术馆,扩建区图书馆,区文化馆晋升为国家二级馆。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标准化村卫生室22处。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在全市率先建成智慧城区信息指挥平台,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

“十三五”时期是新城区在全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决胜阶段。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三个提前”,即在全市提前实现脱贫、提前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五区两基地”,即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承接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示范区、总部经济重点打造区、生态人文全面提升区和大青山前坡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东河新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三个建设”即建设活力新城、和谐新城、人文新城。

“十三五”时期,新城区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多元化、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三产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占比达到60%,人民生活达到中上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到2020年达到960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和8%。在全市提前实现“两个翻番”。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实现均等化,服务全市乃至全自治区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