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繁荣发展

点击:0时间:2023-08-15 06:59:56

王奇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创造性运用,也是对多民族大一统这一重要政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來,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珍视多民族大一统的传统,维护一统、增进共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包括众多民族和人口的庞大文明体,除地理环境外,与多民族大一统的政治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秦朝起的历代王朝,统治者都努力维护一统、增进共性。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在全境推行郡县制,进行直接管理。汉朝建立后,更是认为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展,中原王朝虽然多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措施,但都坚决打击分裂,在少数民族中推广兼容性较强的儒学,以图增强共性。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也往往为了增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共性,重视学习中原文化,西夏仁宗封孔子为“文宣帝”,元武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是历史上孔子的两个最高封号。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侵入中国,并利用民族问题制造边疆危机、分裂中国。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和混乱局面,促成了空前的统一,也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事实证明,没有各民族团结奋斗,就没有国家发展、稳定、安全;没有国家发展、稳定、安全,也就没有各民族繁荣发展,我们要旗帜鲜明地维护一统、增进共性。

牢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正确把握“一”与“多”的辩证关系

在维护一统、增进共性的同时,中国的历代王朝很早就对统治区域下的各个群体采用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态度。孔子就明确提出对于远人,“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礼记》也在《王制》篇中称:“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在政策方面,多个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了不同于内地的羁縻制度,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就是其典型代表。这种思想与制度的重要基础是多民族的国情。正如《王制》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多与其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相当的关系,正视、尊重统一的多民族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大的气魄和胸怀,辩证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各民族真正平等和紧密团结创造了根本前提。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各民族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我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确把握“一”与“多”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我们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区制度、加强中华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让社会主义中国成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家庭。

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促进了共同繁荣发展

社会主义中国成立之后,各民族在发展实践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大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缩小差距、增进共性,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实现了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得到充分尊重,建立了完整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如今,全区有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33%左右,其中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分别占同级干部的41.67%、33.72%和30%,均大幅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在增进共性方面,内蒙古自治区也有突出的表现。具体而言,内蒙古自治区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给以特别的重视。乌兰夫提出:“我们提倡汉族向蒙古族学习,蒙古族向汉族学习,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都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还提倡各民族互帮互助、农牧业互补,既发展了农牧业,又促进了各民族关系。

各民族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促进了共同发展繁荣。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经济极其落后,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仅有5.37亿元,工业只有少量的皮毛、粮油等小工厂小作坊,工业增加值只有0.37亿元。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32.6亿元,工业增加值约7758亿元。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和其他兄弟省市区给以大力的支持。以内蒙古工业的标志包钢为例,新中国成立伊始,包头就被规划为未来的钢铁中心。中央本着改变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面貌等方面考虑,进行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包钢提前一年建成了当时我国最大的容量为1513立方米的一号高炉,于1959年9月26日流出第一炉铁水,结束了内蒙古寸铁不产的历史。

与此同时,发展起来的内蒙古自治区除了为全国输出了大量工业产品、农畜产品,正在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民族领域也是如此。历史及当代的实践已经证明,多民族大一统的政治传统是中华文明维系数千年而不绝的重要原因,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从中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牢牢把握多民族大一统这一重要政治传统,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康红波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