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老城的身份倒错

点击:0时间:2023-08-27 11:58:26

杨皓

2017年11月11日,苏州工业园区新型地标建筑苏州中心在苏正式开业,前后施工历时21个月。该商业综合体拥有300000平方米的商场面积, 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繁华地带,背靠久负盛名的苏州地标建筑东方之门。苏州中心商场的标志性屋顶 “未来之翼”与东方之门前后相映,两座地标建筑浑然一体,成为现代苏州的标志与缩影。

商业体定义下的历史老城

苏州中心的开幕没有令人失望。据悉,双十一当天苏州中心开业的前三小时客流量就达到40万人次,市民对这一姑苏新地标的热情可谓高涨。一时间,新老苏州人的朋友圈被市民所拍的姑苏中心内外照片所刷屏;被苏州当地关于苏州中心的软文所刷屏;被现代商业体所带来的大都市时尚幻象所刷屏。

苏州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桥流水,这座历史老城被此起彼伏的商业体不断重新定义,市民沉溺于这座老城的现代化与时尚感,这一切繁华绚丽,但又有些浮躁。

记者不禁想问:我们的历史记忆是否正在被消解?现代老城又该如何示人?

寻根历史老城

记者关于苏州历史文化的思考,大致肇始于七八年前,彼时记者正在大学学习阶段。因本身对苏州历史颇有兴趣,恰逢大学期间经常会有同学前往苏州旅游,便会推荐一些有历史典故的小街小巷或园林以供同学游玩,但得到的回复往往是:“这种没意思,有什么刺激好玩的么?”“我们想去苏州乐园!”

这几年来苏州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经济强市的标签也被进一步放大,有关其历史的探讨却少之又少。为了了解目前苏州对于其城市历史的保留与传承问题,记者采访到苏州市第一中学的历史老师冯老师。

冯老师表示,“目前苏州初高中阶段的教学中,都没有有关苏州历史的相关课程开设,我们学校在高一开了苏州话兴趣课,每周一次。但学生如果想要了解苏州的历史,一般来说只有去博物馆或者听苏州评弹,但是现在的小孩绝大多数对这样的活动并不感兴趣,而且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下,也不一定有这个时间。”

“苏州的小学设有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主要介绍的就是苏州的历史。该课程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其校本课程的性质,很多老师并不会教授这本书,毕竟考试不会考到。我本人还是会稍微教一教这本书中的内容的,但是课时有限,一般也就是提一提。” 在苏州相城区某小学任教的语文老师赵老师告诉记者,“这种东西其实挺难开展的,老师想不想教只是一方面,更大程度上我觉得还是要让小孩子自己有这方面兴趣。”

如果说中小学教育中对苏州城市历史教育不够重视,那么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苏州大学呢?记者分别采访了两位苏州大学历史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均表示在苏州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有关吴文化或苏州历史的相关课程,只是偶尔老师上课会带着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身份倒错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可能是落后怕了,任何代表现代化的东西都会成为炙手可热的追捧对象,乃至于我国社会原初的美好皆可抛之不顾。

历史、文化、传统等等本该深入所有炎黄子孙心中的情愫早已被对物质的渴望所取代,历史传承与现代化之间早已有了某种倒错关系。

苏州仍然以历史老城、吴文化发源地等等概念包装,被推广为全国的旅游热门城市之一。但仔细观察那小桥流水间林林总总的小店与酒吧,不难发现历史已经沦落为一种噱头,文化只不过是现代人追逐名利的一剂麻醉药而已。

城市发展速度越快,其中往往有着越多的遗憾。某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这一段话:比如城市交通,先进国家为免破坏诸如伦敦巴黎等历史名城的格局与景观,一律斥巨资修建地铁网,可是地铁投资是路面高架公路的十数倍,而我们只能出以下策,在市区街面贯穿高架公路。城市的容颜与肢体,为之划破,城市的性格与表情,横遭扭曲。曾经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到20世纪末才修建了第一条地铁线;还是因为穷,京沪多少具有文物价值的旧区与旧居,名胜与景点,不能像欧洲人那样严格地维持历史的尊严,逐区、逐街、逐幢、逐一细节,高价而长期地撤换内部设施,于是,因穷而急,我们索性拆,因急而妄,我们索性卖地,因妄而狂,我们终于置城市历史于不顾,由“化妆”而“毁容”,由“改造”而“重建”,转眼十年过去,上海面目一新,面目全非……上海人在崭新的上海市快乐地迷失。历史有情,历史无情,我们如果懂得尊重并善于把握历史,我们便创造历史,反之,历史会出尽难题。

如今的苏州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媒体大肆宣扬消费主义,城市规划求新求快,对于历史传承这一块却关注甚少。人们在城市发展与媒介教化的双重作用之下,简单地理解现代生活,少有思考,其背后乃是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人们精神领域的虚空。

恰逢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媒介化社会。按照媒介学家尼尔·波茨曼所言,我们生存在一个技术垄断文化的时代,媒介实践处于文化实践的中心地位,媒介形塑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当然社会的价值观念又会以内在互动的形式投射在媒介实践中。

所以媒介一天天告诉你,上海最火的时尚餐厅在苏州这里开业了;欧洲又一奢侈品牌在苏州那里登陆了,不一而足,唯独不告诉你,苏州的根在哪里。

个性是城市的生命,风格是城市的价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延续这一切,必须要依靠属于这个城市的人。

把根留住

著名法国社会學家列斐伏尔在其著作《城市革命》一书中,提出一个富有争议的假设:“社会已经被完全城市化了。”他预言,当完全城市化在全球尺度上实现时,所有领域将会被直接工具化和功能化,都市会像旋涡一样吞噬地球所提供的一切,土地与财富,资本和权力,文化和人民。

然而文化与历史却是无价的,真正的历史应该来自于方言、记忆与皱纹,可惜想要延续这三者中的任一个方面,都实属不易。

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和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于2017年联合推出了28集电视系列片《苏州史纪》。该系列片拍摄历时4年,采访80多位专家学者,全景采撷吴地遗址遗存并结合大量情景再现,完成了28集总时长近700分钟的节目。该系列片在苏州新闻综合频道以及苏州公共交通电视上播出,广受好评。苏州市教育局也向学生家长群发短信要求学生统一观看该系列片。

记者也在网络上通篇观看了这部纪录片。通过观察视频弹幕发现,在第一第二集中不少学生表示自己是应付学校任务才前来观看该系列片,但到了靠后的数集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弹幕中透露出自己对于苏州历史所产生的种种兴趣与自豪感。

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今天,其实仍然有那么一批人专注于延续这座文化老城的历史之根,相信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与宣传,城市的历史与记忆仍然可以在现代化都市中留有一块保护田。

在合肥某高中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阚老师置评道,“一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会潜移默化影响到这座城市市民的文化修养以及内涵,而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会为这座城市的历史留下宝贵的财富。城市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城市居民体现出来,城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也可以反映座城市的历史,所以不仅可以加强城市居民对历史文化的重视,也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来丰富城市文化。”

苏州、南京、西安等等历史老城都走在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上,城市文化的传承是这些现代老城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如果说排斥现代化是愚蠢的,那么城市中大型商业体、地标建筑的建成自然有其特有的价值,在此我们不多讨论其建设的意义有多少,但在城市大发展的同时,历史文化的传承又该如何做呢?每个人都在向未来极目远眺,又有多少人在践行探访历史的脚步呢?endprint

标签: 苏州 历史 城市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