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学校长为何放弃“推荐权”?

点击:0时间:2023-08-27 01:22:09

校长推荐制寄希望于中学校长有教育家的责任担当,可现实的答案,却验证了质疑。

为了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北大出台政策,希望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给那些“偏才”、“怪才”以高考之外的升学路径。北大公布“举荐权”后仅两天,南师附中就率先出炉了要推荐学生的名单。这个名单是这样出炉的:首先由学生自己报名,学校任课老师再推荐;接下来根据学校多年来已经形成的优秀学生的《推荐条例》进行评价考核;最后由学校研究决定。可见,校长基本上没有动用“推荐权”,而是将“校长推荐”变为“学校推荐”,而“学校推荐”,也就成了“综合排名推荐”。

校长推荐变成了校长签字,校长放弃了推荐权,为什么呢?《新京报》社论说,中学校长拥有教育声誉,这是校长实名推荐的前提。这在我国中学却不普遍。从校长的产生看,均由教育主管部门任命,虽然不少地方已经推行校长职级制,但中学校长还是享受或科级或处级等行政级别,严格地说,仍旧是一级官员;从学校管理看,中学主要还是行政为主导的。所以,不是教育家办校,而是行政办校。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教育家办校,是校长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念,懂得尊重教育规律,有清晰的是非观,按教育标准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行政办校,则注重的是政绩与校长官位,办事遵循的利益原则——当没有更大利益诉求时,以中庸的方式处理争议问题,也是一条利益原则,在这样的利益原则之下,口头上表达的教育理念,在行动中就会悄然变形。

校长推荐制的成败与否其实寄希望于中学校长是否有教育家的责任担当,所有的质疑,其实想呼唤出这样的教育家,可现实的答案,却验证了质疑。实际上,教育不摆脱行政干预,任何高考改革都难以成功。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