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圳工业的演化路径及展望

点击:0时间:2023-09-03 18:38:18

关云平++严鹏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工业迅速崛起,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初期,依托有利的地缘优势,深圳市政府以积极的姿态实施产业政策,为深圳工业演化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并选择了电子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抓住了新技术革命的机会。在这一基础上,深圳工业步入了良性的演化路径,为作为创新原动力的企业家精神提供了适应的土壤。深圳工业未来的演化有赖于对制度环境和高创新机会窗口产业的继续保持。

[关键词] 深圳 工业 演化 路径 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7)06-0057-05

[作者简介] 关云平(1975 — ),海南乐东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史;严鹏(1984 —),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史。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因工业而崛起,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时期,深圳工业也需要探寻能够继续保持竞争力的发展路径。本文拟运用演化发展经济学理论,分析深圳工业长期演化路径,探讨深圳工业的竞争力来源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深圳工业未来的发展路径予以展望。演化发展经济学强调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的方法,重视对历史特定性的研究,这也是本文所采取的基本研究视角。

一、深圳工业的长期演化与结构变迁

深圳工业因改革开放而兴起。在建市之前的1978年末,深圳的前身宝安县仅有工厂174家,其中国营和集体企业28家,分别隶属县工业局、二轻局和农机局管理,此外还有13家镇属企业、133家社队企业,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135.5万元。宝安县工业的特征被形容为“封闭型的县镇工业”。1979年,深圳建市,工业总产值排在当时广东全省14个地市的最后一位,但到了1987年,已仅次于广州,跃居全省第二位。因此,深圳工业的发展真正可以用“崛起”一词来形容。

深圳工业的演化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从1978年到1990年,可以说是深圳工业的快速崛起期,真正创造了工业史上罕有的奇迹。也是在这个阶段,深圳工业基本上形成了电子工业为主导的发展路径。从1991年到2000年,深圳工业持续扩张,依托出口优势,在全国老工业基地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成为新兴的工业重镇。2001年至今,深圳工业在新的形势下较早进行转型升级,包含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重工业持续超越轻工业。在服务业逐渐超越制造业的结构变迁过程中,深圳工业也不断向高端化攀爬。总的来说,深圳工业的长期演化,是一部包含结构变迁的崛起的历史。

深圳工业的崛起首先体现为工业总产值的持续提升。

深圳工业在20世纪末持续扩张,而整个1979~2000年可以说是深圳成为中国新兴工业重镇地位的阶段。进入21世纪后,尽管深圳的工业发展面临复杂的新环境与新问题,这种扩张势头未减。2005年,深圳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686.25億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2271.95亿元,比2004年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则从2004年的2000多家激增至5000多家,工业经济总量相应扩大约25%。2013年,深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95亿元,比上年增长9.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万亿元,增长6.6%。据政府公开信息,2016年1~11月,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87.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因此,工业仍然是深圳经济的重要支撑,而深圳的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保持了发展与扩张态势。

与规模扩张同时发生的演化,是深圳工业的行业结构变迁。建市之初,深圳的工业几乎均为新建,涵盖种类较杂。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政府有意识地引导以及市场的自然选择下,深圳工业的行业结构也不断出现变化。按产值统计,1980年深圳市排前五位的工业行业分别为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机械工业、皮革业。到1985年,深圳工业已然崛起,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纺织业、机械工业。1990年,排名变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机械工业、纺织服装与鞋帽制造业。到2000年,深圳排名前五的工业行业分别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因此,深圳工业的行业结构变迁有两个明显特征,其一为整体结构的不断重型化,其二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很早就成为深圳最重要的主导产业并延续至今。据统计,2002年,深圳轻重工业比重为0.3697:0.6303,到2005年,轻重比重则为0.2615:0.7385。在重工业部门中,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可以认为,深圳工业演化所形成的结构是一种路径依赖,将会长期存在并影响发展。

总体来看,深圳的布与印染布生产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巅峰,但进入21世纪以后呈衰退趋势。而以微型计算机和彩色电视机作为电子工业的代表性产品来看,深圳历年的产量如图3所示:

深圳市的微型计算机与彩色电视机产量,长期来看,是呈上升趋势的,这和布及印染布产量的变动趋势不一样,较吻合深圳工业行业结构变迁的整体特征。

深圳工业的另一显著特征则是其出口导向性。建市之初,地方政府就为深圳工业定下了以出口为导向的战略。

除了1983~1984这4年深圳市的对外贸易处于逆差状态外,其余年份深圳的进出口贸易均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扩大,这表明深圳的出口竞争力在不断强化。在深圳出口的商品中,工业产品无疑占据主导地位。

深圳出口的主要商品涵盖了传统轻重工业的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自2012年以来,各出口商品的总体金额均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规模,但不少商品的出口金额呈略微下降的势头,这是深圳工业发展亟应注意的问题。endprint

总体而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深圳的工业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演化路径,即由建市之初各类产业均蓬勃发展,很快演变为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行业结构不断向重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并保持了强烈的出口导向色彩。深圳工业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这条路径,将成为影响其继续发展的结构。

二、地缘与政策:深圳制度环境的形成

演化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体系是在一定的空间中演化的,地理环境绝非可有可无的要素。同时,产业政策可以帮助地区经济体系构筑人为的比较优势,引导地区产业升级。深圳工业的崛起,得益于良好的制度环境,而从演化视角看,深圳工业发展制度环境的形成,是地缘优势与积极政策协同作用的结果。

据统计,1985年末,深圳的三资企业中,港澳台投资企业资产年平均余额占全市规模及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8.79%,到1990年末则达到了41.46%,同期外商投资企业比重则仅为14.94%。因此,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依靠其地理位置,充分发挥了吸引香港资本投资内地工业的作用。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渐进的市场化过程,市场机制的建立与发展具有从沿海向内地的扩散趋势,在改革开放初期各要素市场尚未发育的条件下,地理上与资本主义世界的接近,就意味着能以更低的交易成本利用世界市场的资源。

不过,光靠近香港是远远不够的。深圳工业能突然崛起,离不开改革初期地方政府的积极作为。工业的发展需要一系列基础设施配套,对于过去基本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深圳地区来说,发展工业首先必须解决基础设施问题,而在当时的环境下,只有政府能够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的使命。深圳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从计划经济的旧体制里打开缺口。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政府发展地方工业的基本职责之一,深圳市政府克服旧体制阻力,以创新的方法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创新性的态度和方法,逐渐演化为一种鼓励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而制度环境的演化是渐进的,一经形成,便很难改变。

此外,在具体的产业政策上,深圳市政府选定了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电子工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政府的态度很明确,一方面对产业政策给予正面评价,另一方面也以各种形式引导高端产业在深圳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高创新机会窗口产业,为深圳经济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会提供了载体。

三、企业家精神:深圳工业演化原动力

演化发展经济学继承与发展了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学说,将企业家精神及其推动的创新活动视为工业演化的原动力。综观深圳工业的长期演化,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任何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体中,企业家精神及其产生的创新活动,都是推动包括工业发展在内的经济活动的原动力,这本不是深圳特有的现象。深圳的特点在于,改革开放之初形成的良好的制度环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起了重要作用,并由此形成相对于中国其他地域的产业竞争力。

事实上,由于深圳所特有的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该市自改革开放之初就从全国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充实了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這些人才中,有一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除了软性的制度环境外,也发展出了具有实际产业支撑度的经济集聚力。深圳工业长期演化所积累起来的产业集聚体系,为企业家精神的最大限度发挥提供了用武之地。正是在深圳特有的支持创新的制度环境下,企业家精神成为深圳工业演化的原动力。

四、对深圳工业演化的展望与建议

演化发展经济学强调经济发展具有系统协同效应,即不同的经济活动的创新机会窗口和福利效应是不同的,创新机会窗口大的经济活动在系统协同效应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国家或地区应抓住创新机会窗口大的产业或活动,打造区域创新体系。深圳从一个几乎毫无工业基础的地区崛起为世界工业经济的重镇,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演化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判断,即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初认识到了工业的重要性,并正确地挑选了电子工业等创新机会窗口大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一旦深圳工业在改革初期积累起先发优势,演化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报酬递增规律就开始起作用,为深圳工业创造出良性发展的扩张路径,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分析,可以认为改革和创新既是深圳工业演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深圳工业演化的一般动力。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这种创新在市场化的初期主要是由政府承担的。正是以改革姿态拥抱发展主义价值观的政府,以适宜的产业政策创造了对工业发展有利的制度环境,涵养了作为工业演化原动力的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带来的正是工业经济的创新性发展。

因此,展望未来,深圳工业将在既有路径上继续演化,这一路径即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开放型工业经济体的持续发展。从全球与区域竞争环境,以及生产要素成本等方面看,深圳工业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改革开放初期帮助深圳工业先行一步的地缘优势与制度优势,已经不明显了。但是,深圳工业演化过程中长期积累的制度环境和产业配套能力,在一段时间内还能继续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者服务。对此,特提出若干建议:

1. 地方政府必须坚持发展主义,以积极的姿态干预工业化进程。深圳市政府从立市之初就具有发展主义色彩,对工业化进程进行了积极干预,没有完全放任市场经济自由发展,从而抓住了电子工业兴起的机会窗口,使深圳工业的活力保持至今。未来,地方政府在厘清市场与政策的边界的同时,仍然不应完全放任,不然会使深圳在成本增高的大环境下产生更多的治理问题。

2. 推进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高端化,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目前,发展先进制造业既是国家的要求,也特别适应深圳面临的形势。从现有调研情况看,在发达国家推出工业4.0等战略的同时,国内制造业较发达地区,也纷纷在从事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努力。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有不少环节还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深圳在这一块的竞争优势将日益被侵蚀,因此,发展智能制造,从生产环节解决问题;推动产业高端化,从价值链环节解决问题,将是深圳工业保持演化动力的重要途径。endprint

3. 积极推进创业政策创新,保持深圳的创新环境,涵养企业家精神。深圳的创新环境,从目前的演化趋向看,一方面包括政府营造并长期积累的创新创业制度软环境,另一方面包括支柱工业长期演化所形成的配套能力产业硬环境。以深圳电子元件采购市场来说,原本是若干制造企业所创设的,企业转型后,这一市场继续发挥作用,对深圳其他企业尤其是初创企業形成了低成本供给能力。对这一历史形成的产业配套体系,政府应采取政策维持其生命力,使企业家精神的发挥能够有具体的硬件支撑,而这也将对支柱工业的高端化升级发挥助力。

总之,深圳工业未来的演化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否审时度势,继续以积极的姿态抓住创新机会窗口大的产业或经济活动,维持深圳具有相对优势的制度环境和产业配套能力。如能做到这一点,深圳当可避免全球类似城市的去工业化陷阱,继续以高质量和正面溢出效应大的产业活动,保持地区经济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贾根良.演化经济学导论[M].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7.

[2] 深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深圳志:第一二产业卷[Z].深圳:方志出版社,2008.113.

[3] 周溪舞.亲历深圳工业经济的崛起[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8.175.

[4] 杨添才.深圳工业的崛起[M],深圳:海天出版社,1988.1.

[5]深圳市统计局编.深圳统计年鉴200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70.

[6] 黄玲主编.深圳年鉴2014[Z].深圳:深圳市史志办公室,2014.161.

[7] 编志办公室.深圳市纺织工业志(讨论稿),深圳市纺织工业志,深圳:圳市纺织工业志办公室.1986.22-25.

[8] 崛起中的深圳电子工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8.26.

[9] 跨世纪人才杂志社编辑部.2000年中国深圳高新科技发展年鉴文献.世界医药出版社,2000.95-96.

[10] 杨华.比亚迪,成就梦想[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7.30.

[11] 郭玲.笔谈深圳30人[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247-252.

[12] 李立等.大疆无人机:全球科技先锋的发展逻辑[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32-33.

[13]贾根良.演化经济学导论[M].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6.endprint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