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军史编纂确认闽中游击区经过

点击:0时间:2023-09-06 23:36:02

王辅一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中央军委决定全军各大单位参加编纂百科全书和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而确认闽中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一个独立的游击区,是这两部书践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成果。我参与了确认闽中游击区还原历史真相的全过程。

开始两种说法

1981年起,笔者为组织编百科全书条目寻查资料时,发现对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的数目以及编入新四军的数目有争议:

一种说法是14支。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的注释【三十四】称:当时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部队,在浙南、闽北、闽东、闽南、闽西、赣东北、闽赣边、粤赣边、湘南、湘赣边、湘鄂赣边、鄂豫皖边、豫南桐柏山和广东琼崖14个地区坚持了游击战争。1963年12月,由南京军区组织编写的《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初稿)》中讲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除活动于广东琼崖的红军游击队外,其余13支均编入新四军,这两种注述均未提及闽中游击区。

另一种说法是15支。我派研究员王顺才到江西、福建档案馆和党史部门寻查史料时发现,当年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除上述14支外,还有在闽中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情况是:1935年5月,他们在中共闽中特委领导下,编为闽中工农游击队,依靠人民群众,在福清、莆田、永泰等地建立游击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挫败了国民党军的连续“清剿”,独立地坚持了近三年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闽中党组织为实行共同抗日,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斗争曲折,在新四军军部的努力下,终将闽中红军游击队收回,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

对发现的新情况,我们及时上报。

参与专题研讨

中央军委批准编纂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作为一个门类,成立了丛书编审委员会和编委会办公室。对闽中应不应成为独立的游击区,1988年7月5日,历史资料丛书和三年游击战争丛书的编委办公室就三年游击战争的区域划分组织专题研讨会。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军事科学院军史部、军事博物馆、福建省委党史工委等单位和原闽中红军游击队参谋长杨采衡等,参加了研讨。

我应邀参加了这次研讨,并做了发言。大意是:对三年游击战争区域的划分,应按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尊重历史事实。就闽中来看:第一,那里有党的领导。先有以王于洁为书记的闽中特委、后有以刘突军为书记闽中工委的领导。第二,有一支坚持斗争的游击武装。开始叫闽中工农游击队,后称华中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发展到200多人。他们时常同国民党武装战斗,其中以1936年2月23日,在福(州)厦(门)公路相思岭地段的河村桥伏击战打得最漂亮,俘虏国民党方面7名要员,缴获汽车1辆,影响最大。第三,有游击根据地做依托。他们依靠人民群众,在莆(田)仙(游)边的常太和福(清)永(泰)边的罗汉里建立了两块游击根据地。第四,闽中红军游击队的去向清楚。编为新四军军部特务营第二连,于1938年5月到达皖南。据此,我认为应当承认闽中是一个独立的游击区。

我的发言刚结束,就获得了与会者的支持,杨采衡走过来抱着我哭,感谢我对他们的支持。各单位代表也相继作了类似的表述,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中央军委批准

研讨会结束后,历史资料丛书编委会很快向中央军委写了报告。时任中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组长、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转给中央文献研究室征求意见。1988年12月24日,中央文献研究室写信向杨副主席报告:“转来的军史资料丛书编委会关于确认闽中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一个独立游击区的请示报告收到,我们进行了研究,同意编委会的意见,过去我室曾派人参加这一问题的讨论,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至于毛选对这个问题的注释,将来可以根据事实进行校正。”杨副主席于27日批示:“同意这个意见。”

1991年5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注释校订本》,对第一卷注释中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地区作了校订,增加了“闽中地区”,原来14个地区改为15个地区。他们还对游击区的称谓作了校订:将原“闽南”游击区改称“闽粤边”游击区;将“粤赣边”游击区改称“赣粤边”游击区;将“赣东北”游击区改称“皖浙赣边”游击区;将“豫南桐柏山”游击区改称“鄂豫边游击区”。

根据中央军委批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增设了《闽中游击区》专题;《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增设了【闽中红军游击战】条目,在【新四军】等条目中增加了闽中红军游击队的内容,对“粤赣边”等游击区的称谓作了校订,相继于1994、1995年正式出版。

(编辑 杨 琳)

(作者是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