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化县:高扬绿色发展旗帜加快建设全域旅游

点击:0时间:2023-09-15 10:35:20

左志锋

新化县自2013年跻身全省首批文化旅游特色经济重点县以来,依托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扶持,文化旅游建设全面提速,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建成国家4A景区2个、3A景区4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催生了桃花源、土坪村、雅天、梅山大峡谷、桑梓石林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乐发展到1200余家,为推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县域经济脱贫转型创造了强大动力。

2016年3月,根据国家旅游局要求,新化县又启动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标志着旅游经济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方向发展。但作为旅游经济后起之秀,新化旅游还存在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配套设施不全、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凝聚“全民兴旅·全业融合·全景梅山”创建共识和合力,不断推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率先在全省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新化“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注入强大生命力。

多规融合,构建全域旅游规划体系

立足全省文化旅游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功能定位,以生态发展和发展生态经济为主要路径,用全域旅游理念统揽发展,引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把全域旅游理念贯穿到各个行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建立旅游发展与城乡建设、产业聚集、生态保护等“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实现旅游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推动旅游产业与交通水利、城乡建设、文化体育、生态保护以及农、林、牧、渔等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形成完备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体系,以科学规划指导和提升旅游经济建设发展水平。

丰富供给,构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强化全景意识。打造县城文化休闲中心、资江生态休闲观光带、南部乡村旅游聚集区、东部水上运动峡谷休闲聚集区、西部梯田观光休闲聚集區、北部生态度假聚集区,统筹构建“一心·一带·四区”旅游格局;持续推进特色旅游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一镇一貌”、“一村一品”发展模式,使梅山大地处处皆景,山水人文相得益彰。

强化融合意识。加快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共生、互利共赢,培育开发好梅山风情展演、蚩尤文化傩戏展演、罗盛教纪念馆、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洋溪文昌阁、万人堆等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农、林、水以及楠竹、茶叶、油茶等资源,打造5-10家生态农业特色旅游基地,实施车田江库区等水利工程景观化建设和百里资江景观提升工程;以健康护理、养生养老、康体健身等为重点,推进旅游与健康养生业互促互进,积极推进天门健康小镇、蛙蛙谷健康产业园、天门健康养生基地建设;利用熊山寺、梅山寺、中峒梅山寺等宗教资源,深度开发宗教朝觐旅游产品。

强化市场意识。大力推进大熊山片区旅游综合开发、资江两岸生态景观PPP项目、粗石雾溪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等项目招商及整体开发,大力加强与马上游科技有限公司、锦绣潇湘旅游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娄底市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的务实合作,大力提升旅游经济市场化水平。

优化要素,构建全域旅游服务体系

大力提升旅游交通能力。确保在2018年底前完成新溆高速大熊山连接线建设,尽快启动新溆高速紫鹊界连接线改造提质、县城—高铁南站快速通道建设,加速推进“高铁南站-紫鹊界-桃花源”、“县城-游家-琅塘”、“桃花源-天门-琅塘-大熊山”、“白溪-荣华”等旅游公路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连接主要旅游景区的县域旅游环线。

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完成旅游集散中心和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咨询服务全覆盖;加大智慧旅游建设力度,全面构建以旅游大数据为支撑的智慧旅游产品、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旅游免费WiFi网络建设,努力使“一机在手、畅游新化”成为现实;全面完成景区、通景公路沿线、乡村旅游区点等旅游厕所建设;在高铁高速出口、火车站、城际大巴站及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增加交通标识、导览图等,使旅游标识标牌更加准确、清晰、规范。

着力补齐要素短板。壮大发展新化三大碗、向东街粉面、新化水酒、白溪豆腐等具有浓郁新化特色的地方美食,鼓励新化特色餐饮企业实现品牌化、集团化发展,努力打造“舌尖上的新化”;持续提升全县旅游住宿设施档次规模,加快构建以星级饭店为龙头,主题酒店、社会饭店为主体,乡村民宿为补充的旅游住宿体系;融合本土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培育一批本土文化娱乐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打造具有新化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

严格标准,构建全域旅游管理体系

健全旅游市场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6〕5号),开展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创新,积极探索“1+3”(旅发委+旅游市管分局+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改革,组织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建立大旅游行业管理体制。

健全旅游安全监管机制。切实落实旅游安全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健全涉旅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制订健全旅游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储备旅游应急救援物资和器材,编制旅游安全防护网,确保旅游设施设备安全和游客人身安全。

改革旅游统计机制。根据全域旅游指标体系和旅游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贡献要求,拓展统计测算范围,充分利用旅游大数据,构建全域旅游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符合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推进旅游统计评价改革创新。

核心引领,构建全域旅游牵引体系

坚持以主要景区为主要驱动力,突出“一心·两翼”重点,确保紫鹊界梯田成功跻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再成功创建为国家5A景区,大熊山、古桃花源、渠江源、三联峒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梅山古镇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龙湾国家湿地公园成功通过国家验收,以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牵引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千方百计加快硬件建设。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加速推进景区道路交通建设、资源保护、绿化亮化等;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更多地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运作景区建设,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优势资源换取建设资金,力争在吸引外资、激立内资上实现新突破。

创新思维优化软件环境。重视环节,做优细节。指引牌、提醒牌等标识设置,尽可能地融入景观,反映地域文化,从细微处丰富景区内涵;充分考虑不同群体、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加快完善公共休闲、残疾人厕卫等服务设施,体现人性化,增加舒适度;始终把原生态、纯天然作为景区建设的生命线来抓,深入开展植树、养花、种草行动和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杜绝人为破坏、肆意开发,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素质过硬、形象靓丽、服务周到的旅游服务队伍,全力提升旅游舒适度、满意率。

上下同心营造创建氛围。建立健全县、乡及景区创建机构,层层落实创建任务,督促各级各部门把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中,将目标分解到位、任务细化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切实按时限要求和工作标准,完成本部门、本单位任务,做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广泛动员全县上下特别是景区居民自觉参与、自我完善,将创建工作开展成一项全民参与的发展工程、民心工程,以强大的合力全力确保在1-2年时间内,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使“蚩尤故里·天下梅山”成为千万梅山儿女的亲切精神家园,成为响彻大江南北、趋之若鹜的宜游、宜居、宜业生态乐土。

(作者系中共新化县委副书记、县长)endprint

标签: 旅游 新化 景区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