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抓好“三农三牧”工作上有新作为

点击:0时间:2023-09-15 11:55:47

曹文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我区时强调,要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把农牧业发展好,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这为我区进一步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指明了方向。内蒙古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畜牧业强区、生态大区,要在深刻理解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落实,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抓好“三农三牧”工作,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新作为。

一、在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上有新作为。习总书记要求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这一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牧业发展布局,推进农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重点走好“三条路子”。

走结构调整的路子。目前,全区农牧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畜牧业仅占一产比重45.93%。种植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去年全区1亿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占80%、经济作物占15%、特色种植业比重更低。蔬菜主要依靠外调为主。为此,我们要抢抓周边市场对我区牛、羊、肉产品需求持续扩大的有利时机,积极培育肉羊、肉牛、生猪、家禽等产业,稳步扩大生产规模,重点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上下功夫。要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全面提升畜牧业在一产中的增加值。同时,要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增加瓜果蔬菜的种植面积。

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农牧业经济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必须促进土地、草场等生产资料的相对集中。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宗旨,以建设现代农牧业为目标,加快土地、草场经营权流转,建立健全土地、草场经营流转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土地、草场经营流转市场,鼓励以土地股份合作、土地信托、土地互换、村组代理等方式,推进土地、草场规模化经营,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牧业资源产出率。

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首先要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耕地质量好、地力高、土壤无污染、综合生产能力强;体现在水利这个农业的命脉上,水库、骨干渠网、田间灌渠都要畅通。同时要把保护建设草原与保护建设耕地放到同等重要位置,严格执行阶段性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现保护草原生态和促进牧民增收双赢。其次要从生产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消费全链条实行可追溯体系,把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再次要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生产方式要由自然放牧向建设养畜转变,加强牲畜棚圈、饲草料基地、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现代标准牧场,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能力;发展方式要由规模扩张型向效益型转变,大力实施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示范工程,着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畜产品,提高草原畜牧业质量效益;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引导和规范草牧场向养殖大户、家庭牧场、牧业专业合作社流转,提高草原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全力打造现代畜牧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品牌效应,把农牧民利益与企业紧紧联结在一起,真正实现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享、同呼吸、共患难的良好机制。

二、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有新作为。习总书记在考察我区时强调,要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不吃亏、有收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关键是要提高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同时,重点在科技、人才、结构等方面下功夫。

加强科技创新。我区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的潜力空间很大。要加强良种培育,立足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开展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研究与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我区土壤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要大范围推广应用简单易学的先进适用技术,解决好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要提高机械化水平,将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机械运用到种植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发挥生产机械在节约成本、提质增收、规模经营中的重要作用。要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完善激励机制,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运用在生产实践中,体现在粮食增产和科技贡献率的提高上。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我区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占40%以上,多数中青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形成了出去的不愿种粮,留下的无能力种粮的困境,那么再过10年、20年,“谁来种粮”?因此,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内蒙古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6个商品粮净调出省区之一,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 但我区各地粮食生产很不平衡,大多地区以生产玉米为主,水稻、小麦相对较少,造成了部分地区成品粮油主要靠外调解决的局面。为此,我们要把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作为今后抓好粮食生产的重点,增加稻谷、小麦的种植面积,调整优化玉米、小麦、稻谷等粮食储备品种数量,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多作贡献。

三、在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新作为。习总书记在考察我区时指出,下一步内蒙古生态建设的出路有两条:一条是继续组织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一条是积极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同时要求我们要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努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要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注重培育良好的生态文化,引导全社会增强生态生产力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普法意识、生态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和科学意识,形成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合力。

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从发展循环经济、解决产能过剩、提高资源利用率出发,始终坚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宁可牺牲一定发展速度也要守好生态环境,以清醒的政治态度担当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同时要做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在严守草原保护红线的基础上,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主,为生态修复“输血”,不断巩固扩大生态治理成果。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为统领,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牧区草原生态保护奖补制度、领导干部生态保护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环境重大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与此同时,要加强立法,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出发,切实提高法律制度执行力,使生态文明建设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肃的法治下推进。

四、在努力让农牧民过上好日子上有新作为。习总书记在我区考察时充分肯定了我区民生工作,并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农牧民过上好日子。我们要多措并举,顺应农牧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帮助农牧民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起来。

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三农三牧”工作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要多方面建立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机制,从改造传统农牧业和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出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牧民产业增收;积极引导农牧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农牧民返乡创业,推动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加大对农牧业的补贴力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普照农牧区,惠及农牧民,促进农牧民政策性收入大幅增长;通过土地、草牧场流转和宅基地、林权抵押等措施,赋予农牧民更多财产性收入权力和机会,增加他们的财产性收入;充分挖掘扶贫对象自身潜力,实施精准扶贫、重点扶贫、区域性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通过扶贫实现农牧民增收。

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首先要全面实施农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解决好农牧区公共事业发展问题,逐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要把握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抓好农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尤其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要注重生态保护,注重乡土味道,体现农牧区特点,保留农牧区风貌,使农村牧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农牧区成为农牧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再次要加强和创新农牧区社会管理,重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农牧民安居乐业,农牧区社会稳定。

着力发展县域经济。围绕壮大和夯实地方可用财力,瞄准主攻方向,选准主导产业,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支撑有力的县域主导产业群,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的抓手,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在数量、质量、结构、效益上取得新突破,使县级政府更有能力为农牧民过上好日子提供完善、优质的公共服务。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