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圈子玩上了私董会
口述/王文祥+整理/赵芃
最近听到一个很火的词“私人董事会”,号称是新时代企业家的圈子。
从2013年中期开始,私人董事会突然走红起来,很多培训机构都开始打着“私人董事会”的旗号做活动了,虽然活动品质有些良莠不齐,但还是可以看出这个模式正在变得流行。
企业家饭局,诉说创业心酸
“你的公司目标不清、文化畸形、战略摇摆!”十几人的饭桌上,一位男企业家大手一挥,像拿着把手术刀,戳向做东的女企业家,直击其企业痛点。
女老板一时百感交集,趴到饭桌上啜泣。开饭之前,他们一桌人,开了私董会,讨论的议题就是如何帮助女老板解决企业面对的难题。
通过提问题,帮助发起议题的CEO,找出解决方案,是私人董事会(下称私董会)的通用模式。那天的提问格外尖锐,会议结束后,讨论意犹未尽,把话题延伸到饭局上,于是有了女老板饭桌上大哭的画面。
因为有保密协议,这位女士是谁、问了什么问题,外界无法得知。但这个真实的故事最近被多位私董会的会员在饭桌上提起,包括女老板自己。
事后说起那次讨论,她一直感激大家的启发式提问,之所以哭,有那么一刻,创业的种种辛酸,突然涌上心头,同时意识到,企业出现的诸多问题,根源就在自己身上。“反求诸己”式的领导力塑造,就要找到痛点。
总裁教练指导,该不该和老婆离婚
那天晚上听到这个故事的,还有从北五环的公司赶到南五环饭桌上的于忠兰。“跑那么老远,不是为吃顿饭,就是想见这帮子人。”于忠兰和饭桌上的人因私董会而彼此相识。一个月一次的小组讨论、一次饭局、一次公开课,她都不会错过,私董会已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圈子。
“做企业决策的孤独感和压力,主要靠私董会化解掉。”于忠兰笑着说。读过EMBA的她发现,高大上的商学院,在帮助CEO解决现实问题上,并不如私董会,同学间的交情多数泛泛,无法像私董会里的小组成员这般,触及到内心最隐秘的部分。
问题的私密性,让主持会议现场的总裁教练(或称陪练),看到企业一把手最真实的那一面:
究竟是该和妻子离婚,娶红颜知己,还是不离婚保持现状?
如何赶走不理解企业发展目标的二把手?
决策失误后,如何重建信心?
……
极度私密化的情感问题、人事任用以及经营管理困惑,都会被拿到私董会上讨论。提问越私密,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度越高。
信任成了这个圈子的关键词。“信任到能把公司最真实的那个账本跟小组成员公开。”五五私董会的钻石组成员王戈说。王戈2007年加入私董会,是国内第一批先行者。
“这是有设计机制在里面的。”王戈说,例如,小组成员的选拔非常关键,“三个纬度,企业规模相当、行业规模相当、年龄相当,主要是30到50岁的年龄档。”
“按平均每人二十年的经验计算,今天在这间屋子里,我们拥有近三百年的经验资本,远超任何一个个体的经验总值。来,让我们开始吧,你今天带来了什么问题?”外滩董事会CEO兼首席陪练官兰刚,经常用这样的方式做会议开场白。
愿意说话的企业家才适合这个圈子
“当然,并不是一开始就敢把私密性问题抛出来,也是一步步试探的结果。”于忠兰说,反过来,信任度逐渐提高后,小组成员之间的黏性和依赖性,也会增加。
考察私董会的黏性,很简单一条,就是续费力。王戈在私董会里,一呆就是近7年。但每年的会费,仅为商学院的十分之一左右,读两年商学院的费用,够他在私董会里用10年。
费用其实不是企业主首要考虑的问题,“时间成本是最要紧的。”王戈说,对于企业一把手,如何在最短时间,提高决策质量,同时又化解掉职场压力,是最大需求。
私董会一般的流程是这样的:教练将不同行业的15至20位企业一把手组建一个私董会小组,期限以年划分,小组成员,包括教练签署保密协议,每次讨论的议题,由每位成员提出,最后投票表决,被选中的问题持有者,召集大家到自己的公司,举行私董会。开场后,所有人的手机上交,以此保证会议不被打扰。然后教练介绍规则,问题持有者,按照特定格式,阐述自己的困扰,抛出问题。
和于忠兰一样在2011年加入五五私董会的王建,2002年单枪匹马创业,成立北京西普阳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他向私董会的朋友们抛出一个问题:如何做三年规划?
领教工坊的创始合伙人肖知兴,把这种提问称为,“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或谓产婆术。在私董会,教练引导小组成员,像苏格拉底那样,剥洋葱般把问题引向根源,而不是直接给结论,或者出谋划策。通过问题,最后让议题发起人,一步步找到最佳方案。
向CEO学做CEO的私董会模式,和商学院正好反过来。“商学院是大家带着耳朵来上课,私董会是带着嘴巴来提问。”王戈对比,中国企业主,习惯输入,不习惯输出,所以,不愿分享的企业一把手不适合参加私董会。
互联网颠覆传统,包括圈子文化
让企业家追捧的私董会,缘何在2013年形成燎原之势?兰刚是这样描述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易得,行动驱动的学习模式才是最高效的。私董会上的分享正符合这个特点,企业家贡献的即时性案例,鲜活,有料。
靠商学院、俱乐部等模式,引领企业圈子文化的美国人,在私董会潮流中,没有在中国市场上坚持到最后。
伟事达,号称全球领先的CEO发展机构,2007年就想把私人董事会引入中国市场,但是很显然,它在中国的耐心远不及其在日本市场坚持的20年。
喜剧的是,美国人刚走,私董会立马在2013年红火起来,北京、上海两地,甚至地方上,私董会都成了个时髦名词,比如成都的天府私董会。
借助互联网对社交模式的重塑,中国企业家开放的节点在2013年全面爆发。“企业家缺乏的不再是商学院所传授的信息和理论,而是思考。”兰刚指出。
眼见私董会模式红火起来,不少培训机构、俱乐部改头换面,开始用这个概念拉拢会员。
而可怕的是,跟风之下,会让一个很好的“学习+社交圈子”模式走上弯路,再次陷入浮华的陷阱里。另一面,倘若不懂流程设计的私董会,将保密机制没有做到位,一旦发生泄密问题,也会带来不少负面效应。
后EMBA时代,各种圈子迷人眼。
(高启荐自《读天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