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牢记殷切嘱托追逐美好梦想

点击:0时间:2023-09-18 12:15:19

王丹 刘佳 张晶

又值春节前夕,内蒙古和四年前一样的银装素裹,一样的冰封雪皑。

马年春节前夕,习总书记顶风雪、冒严寒考察了我区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等地,带来了党中央对内蒙古人民的亲切关怀和美好祝愿。习总书记在考察时对内蒙古工作提出 “四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并明确了我区的总体发展目标——“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四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以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效、新进展,奋力谱写“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崭新篇章。

转型发展篇

2014年1月28日,在考察内蒙古并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推动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创新驱动发展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节能减排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

四年来,内蒙古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时提出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这一要求始终牢记于心并深入落实,坚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破题闯关、汇聚动力、调整结构、改革创新,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转型,对于包钢这样传统的老工业企业来说,是绕不过的必答题。

在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包钢陷入了发展困境。这个内蒙古最大的国有企业,面临着如何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难题。

“改革关头勇者胜”。面对困境,包钢主动调整内部结构,化解深层矛盾,大幅压缩职能部门,总部内设机构由18个调整为9个,减少厂处职干部72人,精简比例17.6%。在此基础上,包钢还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完成了70%以上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任务。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企业提质增效。高炉,是钢铁企业的象征,也是去产能的主体。包钢2号高炉于1960年投产,是全国去产能拆除的最大一座高炉,为我区去除钢铁产能130多万吨。

与此同时,包钢还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稀土资源和国家级稀土大集团的双重优势,实施“稀土+”战略,实现以稀土为重心的转型升级,打造国内最强、世界一流的稀土行业领军企业。

据年初召开的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显示:2017年,包钢扭转连续两年巨额亏损局面,实现盈利6.2亿元,比上一年度增盈了45.3亿元。

时值寒冬,内蒙古博瑞得供应链有限公司煤化工产品供应链金融物流服务项目和内蒙古畅鸿塑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条重包装膜袋项目的工地上却热火朝天。项目负责人李志凯介绍说:“这里建3栋2.2万平方米的大仓库,那里建2栋服务楼,项目建成后,每年销售额能达到14.6亿元,想想都觉得来劲儿。”

在同一个时间节点,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正在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基地有序推进。这是鄂尔多斯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窗口”和“试验田”,更是鄂尔多斯新一轮战略性新型产业进程的“风向标”。

作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5个典型城市之一,鄂尔多斯市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结合”的要求,以振兴实体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全面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四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动能培育不断提速,一场转变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在内蒙古全面铺开。

“三农三牧”篇

内蒙古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畜牧业强区,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意义重大。我区按照习总书记要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的要求,登高望远,周密谋划,全力促进农村牧区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现代畜牧业等方面展现新作为。

粮食稳则天下安。我区按照中央提出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牢牢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的要求,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严守土地红线,强化科技创新,调动农民积极性,实现了增粮、增效、增收的多赢。

通辽市扎鲁特旗玉米种植大户丁桂琴调减了1000亩玉米,改种青贮饲料,她的土地正处于北方农牧交错区,按照种植结构调整规划,这一区域应调减籽粒玉米种植,扩大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生产规模。丁桂琴充满信心地说:“看地里的收成,我肯定走对了路。”

临近年关,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民索爱国一家仍忙着为牛羊加工饲料。2017年,索爱国调减了普通玉米種植面积,增加了糯玉米等特种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糯玉米秸秆和普通玉米喂养驴羊增收,糯玉米棒上市销售。响应稳粮优畜、优化结构的号召,索爱国一家调整结构后一年增收4万多块钱。

近年来,我区加快粮食供给体系的结构调整、提质增效,通过实施稳粮优畜、优化结构等政策,让各地在调减普通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同时,通过“为养而种、以种促养”实现种植业转型,使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更加协调。

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打造现代畜牧业龙头企业。科尔沁牛业作为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在算好自身经济账的同时,把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结合起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与农户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结机制,为农牧民开辟了脱贫致富的新路。

今年30岁的王海诚是他所在的朱家村的养殖大户,全年养殖黄牛达80—100头,价值近百万元,一家人仅靠养牛,年均纯收入可达30万元。短短几年间,他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富裕户。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现在朱家村像他这样的养殖大户已有十余户。

按照习总书记“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保护和建设好大草原”的要求,我区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着力保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绿遍地花”的草原美景,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互融共赢。

在国家民委2017年发布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中,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榜上有名。然而,就在十几年前,受自然灾害和过度放牧等影响,这里还是黄沙弥漫、沙进人退、生态严重恶化的景象。

在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的带领下,牧民积极调整畜群结构,小畜换大畜,土种换良种,牲畜数量的大幅减少使得嘎查境内水草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恢复;同时,该嘎查积极争取各类生态建设项目,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与牧民致富并进的路子。

近年来,全区各地减少草原超载牲畜数量,实现动态持续的草畜平衡,实现保护草原生态和促进牧民增收的双赢;加大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保护力度,促进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在美丽和发展双赢的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 “让农牧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农村牧区美起来”的美好愿景正在内蒙古大地上变为实现。

民生幸福篇

习总书记在考察我区时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自治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要求,坚决守住民生底线,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工作,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自治区头号民生工程。近年来,自治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三到村三到户”要求,因户因人施策,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提高脱贫成效。

近日,在国贫县林西县,金鸡产业扶贫项目正式投产运营。林西农投公司与德青源公司携手努力,共同迎来了第一批53280羽雏鸡进场。该项目集“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订单农业、有机种植”于一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带动周边3个乡镇25个贫困村、2360户约5000人发展蛋鸡养殖。

这只是我区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生动实例。通过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几年来,全区已经形成了乳、肉、绒、薯、粮油、饲草、食用菌、瓜果、药材、旅游等十大扶贫特色产业。

产业扶贫“改穷业”,易地搬迁扶贫“挪穷窝”,教育扶贫“挖穷根”,金融扶贫“引活水”,健康扶贫“兜住底”……经过一轮又一轮攻坚,我区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7.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7%下降到3%以下。

民生改善是百姓最大的福祉,而始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的,是住房、就业、教育、看病、养老等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这些事件件汇聚民心,关乎大局,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核心内容。

阿拉善左旗东关新村居民丁兆山2011年因病不能自理,全靠妻子照顾,家里上有9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在一家人陷入生活困境时,政府通过发放低保金、养老金、助学金和帮助安排就业等多种方式为他家提供了帮助。“虽然经历了生活中的不幸,但是赶上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总算渡过了难关。” 丁兆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近年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民生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改革,深入实施系列重大惠民工程和重点公共服务项目, 让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区通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2017年,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3%的较低水平。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近年来,我区不断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了养老、医保、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保障标准,增加了边民补助和高龄津贴。

同时,我区还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群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党的建设篇

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推动改革发展事业,关键在党”“要在坚持抓严、认真抓实、切实抓长上下功夫”。四年来,自治区党委和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严、实、长”的要求,不断开创我区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自治区党委常委以中央领导同志为榜样,先后召开76场座谈会、组织3轮大范围征求意见;先后6次聚焦“四风”问题、5次召开常委会研究修改对照检查材料;通过普遍谈、逐一谈、多轮谈,进行见筋见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提早推进整改工作和制度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后认真制定方案计划,确保落实。

自治区党委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注重标本兼治、立破并举,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并确保制度执行落实,构建起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建立了“六个一”工作机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切实推动了党内教育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扩展。

着眼于解决制度失之于宽、刚性不足的问题,自治区加大了对违规违纪问题的巡视和查处力度,确保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切实增强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017年,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坚决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严肃查处了自治区质监局原局长张海顺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宏河镇党委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等问题,消除党内政治生态的“污染源”。

按照“一年打基础、四年全覆盖、最后一年‘回头看”的五年巡视总体思路,2017年自治区开展两轮巡视,发现被巡视党组织存在的问题1841个,涉及领导干部问题线索647件,巡视利剑作用进一步彰显。

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建立“两个责任”督导推进机制,以强力督導推进“两个责任”逐级落到实处。

我区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抓紧抓好,确保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2017年10月10日,鄂尔多斯市纪委开展了谈话、笔录、取证“三项技能”实战演练。演练中,审查组深挖细查,设法攻克难关、收集有效证据;“被审查人”严防死守,百般对抗调查,全景展现了执纪审查工作的真实场面。

在全区各级廉政教育管理中心、执纪审查训练基地,一场场贴近实际的岗位练兵,一次次精心布局的智慧较量,一回回对标看齐的模拟实战轮番上演……

自治区纪委着眼监察体制改革需要,从强化自身建设破题,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四级联动,开展“三项技能”大练兵,为监察体制改革后纪法衔接做足“功课”。

“要深入总结提练此次练兵活动的成果,不断提升队伍实战本领,为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新的贡献。” 自治区纪委书记刘奇凡对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要求。

随着自治区监察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将实现对全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向着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目标不断迈进。

奋进新时代,聚力再出发。2500万草原儿女将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让美好梦想在辽阔草原上铺展。

责任编辑:刘秉承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