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充分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引领作用

点击:0时间:2023-09-26 05:12:26

顾永平 李卫明

众所周知,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是没有也不应当和不需要追求行政级别的,因此本文所说的“国家级”,并非界定“企业”,而是限定“企业技术中心”。当然,这也不是赋予“企业技术中心”以行政级别,而是特指那些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技术中心”,实际上也就是由国家确认的那些大企业、大集团所拥有的“技术中心”。它们无疑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非普通企业之研究机构可比。江苏的这类“技术中心”,多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当下,在“两聚一高”尤其是在“聚力创新”伟大实践中,迫切需要這些“技术中心”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创新引领作用,但同样需要进一步增强其能力、提高其水平、激励其使命担当。

一、江苏“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本情况

1993年,我国正式启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奋斗,这些“技术中心”逐步成长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成为带动产业技术进步的中坚,成为企业盈利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国家根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五部委组织进行,对那些创新能力确实比较强、创新机制较好、引领作用较大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审核、认定,其条件是在已经具有两年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企业技术中心”中,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评审,并对被认定者给予政策扶持,从而鼓励和引导行业骨干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形成一批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

最近几年来,江苏不断加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力度,使其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持续提升。截至2016年底,江苏这种“技术中心”已达100家(不含分中心)。它们确实已经不是一般的企业研究机构,而是按照创新理念建立和运作的科技创新组织,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除了具备一般研究、开发职能之外,它们还具有包括决策辅助、人才培养、合作创新、公共平台、技术资本运作以及创新信息搜集与分析等职能。江苏的这类“技术中心”,全部分布在工业企业之中,涉及22个行业大类,但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四大行业。这四大行业拥有的这类“技术中心”,占全省总数的51.0%,而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这两大行业中,其研发优势更加明显。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拥有21家,位列第一;通用设备制造业拥有15家,位列第二。同时,在江苏“国家级”技术中心总数中,内资企业拥有82家,数量占绝对优势。

二、江苏“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

科技创新中的突出成就

最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凡是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大企业、大集团,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强于普通企业,在本行业或系统中确实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为新常态下江苏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提供了强大支撑。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这些企业的研发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申请发明专利数等,都位于全省企业前列。以2016年为例,江苏“国家级”技术中心在科技创新中的突出成就具体表现如下:

研发经费投入快速增长,投入强度有所提高。2016年,江苏全省100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企业,共有研发人员5.69万人,比上年增长5.6%;研发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100家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24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有57家企业研发经费超亿元,而江苏沙钢集团、徐工集团、中天科技、恒瑞医药等4家企业的研发经费,均超过10亿元。江苏全部“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08%,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5.0%的企业有23家,其中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豪迈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位居前三位,它们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均超过或达到10.0%,分别为19.8%、12.3%和10.0%。

新产品开发经费大幅增加,力度不断增大。2016年,江苏“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总计达到19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增速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研发费用的比重为77.9%,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同时,平均每家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的费用达1.91亿元,比上年增加0.11亿元,增长1.8%。其中,有52家企业新产品开发费用超过1亿元,而徐工集团、中天科技两家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费用,超过了10亿元。

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丰硕,专利申请显著增加。2016年,江苏“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申请专利一共9691件,其中发明专利4413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24.7%;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45.5%,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平均每家企业申请专利达到97件,申请发明专利44件,分别比上年增加2件和6件。同时,“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472件,增长35.4%;平均每家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5件,比上年增加17件。

新产品销售收入继续增加,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明显提高。2016年,江苏“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655.51亿元,增长5.3%,比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2.9个百分点。其中,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阳光集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双良集团等6家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元。同时,全省“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45.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有45家企业的这一比重超过60%,有9家企业甚至超过90%。

三、江苏“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与浙粤鲁相比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上是以2016年为例,通过自身纵向比较,反映最近几年江苏拥有的“国家级”技术中心,研发创新能力确实逐步提升,示范引领作用逐渐明显,表明在“聚力创新”中可以担当重任,但如果再进行横向比较,即与浙江、广东、山东等兄弟省份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江苏“国家级”技术中心及其所在的企业,在数量、规模、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

“国家级”技术中心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仍然偏低。2016年,江苏“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总量仅次于山东(174家),与浙江并列全国第二名,比位列第三的广东多8家。但是,江苏“国家级”技术中心的总数,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仅为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個百分点。而且,在苏浙粤鲁四省比较中,江苏的这一比重最低:比山东低2.2个百分点,比浙江低0.5个百分点,比广东低0.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江苏“国家级”技术中心及其所在企业的数量,与江苏工业经济的规模和骨干企业的现状明显不相称,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集团规模偏小。2016年,江苏“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中,平均每家从业人员为0.56万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0.49万人。在苏浙粤鲁四省中,江苏平均每家企业从业人员数仅高于浙江,而比广东和山东分别少0.54万人和0.16万人。同时,江苏“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平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59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3.90亿元。在苏浙粤鲁四省中,江苏平均每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浙江高25.97亿元,比广东和山东则分别少127.26亿元和26.94亿元。由此可见,江苏大型企业集团与广东、山东相比,规模仍然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足,特别是与广东相比差距明显。

“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研发投入仍显不足。最近几年,尽管江苏“国家级”技术中心的研发投入在不断增加,但在苏浙粤鲁四省之中,江苏平均水平最低。2016年,江苏这类“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平均每家拥有研发人员569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486人,而在苏浙粤鲁四省中,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研发人员比浙江少41人,比广东少1538人,比山东少144人。同时,江苏平均每家企业投入研发经费2.45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5亿元,在苏浙粤鲁四省中,江苏平均每家企业投入研发经费,仅比浙江高0.30亿元,而比山东则少1.21亿元,比广东少12.05亿元。由此可见,江苏平均每家企业研发投入与广东相差甚远,研发人员投入只是广东的1/4,研发经费投入只是广东的1/6。

“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科技成果产出水平较低。2016年,江苏这类“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平均每家企业申请发明专利44件,比广东和山东分别少379件和15件;江苏平均每家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5件,分别比广东和山东少1204件和15件;江苏平均每家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明显低于广东省,仅为广东的1/10和1/15。同时,江苏新产品销售收入一共为3655.52亿元,而广东和山东省的这一指标,分别是江苏的2.85倍和2.47倍,可见江苏与广东、山东省相比差距很大。

四、大力增强江苏“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

创新及引领能力

江苏是一方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热土,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硕的省份之一。截至2016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61%。同时,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的“聚力创新”,就是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让“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国内真正先进的地区相比,江苏的区域创新能力仍有明显差距,亟须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创新型领军企业还不够多、高层次高技术人才仍然短缺等问题。江苏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更多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尤其是加大“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力度,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创新引领作用,从而为全省“聚力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加大“技术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研发人员的研发能力和水平。人是江苏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在继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基础上,江苏要更加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力度。企业应通过加强更高层次技术中心研发平台的建设,吸引大批国内外的高层次人才。通过高水平的技术研发项目的开展,凝聚一批行业内领军的技术英才;通过对现有技术人员的校企联合培训,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研究、开发能力,真正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同时,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激励科研人员的使命担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增强创新型领军企业的示范引领效应。江苏要紧紧抓住中央赋予的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机遇,不断提升领军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要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着力点,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向大企业、大集团集聚,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提高巨型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全过程的政策支持体系,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显著示范引领效应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加大政策扶持和评价考核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出水平。江苏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积极落实“国家级”技术中心可以享受的各项财税和金融政策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对企业普遍下达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项目时,应优先考虑“国家级”技术中心,并建立对“国家级”技术中心的硬指标约束制度,加大评价考核力度,持续开展技术中心评价工作。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和可持续创新能力。江苏要加强产学研政金合作,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战略联盟,建立健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共用机制。鼓励企业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强化政策激励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和应用示范工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项目,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产业化推广。

注重研发机构梯队建设,加快“省级”技术中心培育步伐。截至2016年底,江苏已有经过省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94家,它们作为全省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平台,在“聚力创新”中能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江苏要通过梯队建设,筛选行业发展潜力大、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作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后备力量加以精心培育,通过增加数量、提高水平、扩大规模和影响,推动全省“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统计局)

责任编辑:高 莉

标签: 江苏 企业 技术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