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袁宝华亲历苏联援助项目谈判

点击:0时间:2023-10-04 22:40:54

1952年,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就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援助项目到莫斯科同斯大林进行谈判。当时代表团中民用项目专家就是袁宝华。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萨布洛夫向李富春建议在谈判前先开座谈会,实际上是向这些年轻的共和国建设者们介绍如何制订计划。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14位副主席每个人都为代表团讲了一课。

袁宝华从1949年6月调到东北工業部从事经济工作,一直是在自己的艰苦摸索中对经济工作逐步增加了解,现在抓紧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听每一堂课,记下笔记,夜晚回到住地为了消化当天的内容,常常熬到深夜。

在讨论武钢建设项目上,苏联专家摇着头对翻译说:“你告诉他,储量只有5000万吨的大冶矿藏,不可能支持一个年产150万吨的钢铁厂。”袁宝华沉吟片刻,忽然想起曾见过一份关于海南某铁矿的资料,他不慌不忙地把这个铁矿的地理位置、地质储量等数据一一道来。这位专家想了想,让他把这个铁矿的有关资料整理一下再讨论。袁宝华回到住所,立刻开始查阅有关的资料,并同时给北京拍加急电报,希望尽快提供一些离武钢较近的铁矿资料,因为他敏锐地感到,海南的铁矿,就地理位置而言,对武钢不太便利。果然苏方看了这份报告后提出:海南岛的矿石过不了台湾海峡(解放初,海南岛的物资需经台湾海峡向北进长江口运往大陆,当时国民党的飞机大炮还封锁着那里)。袁宝华和李富春、宋劭文商量了一下,提出可以从湛江到广州修一条铁路,过琼州海峡后用铁路运输。这位专家还是摇头:“这太不经济,而且武汉是在台湾轰炸机飞行半径之内。”

袁宝华很清楚,武钢是中国“一五”计划的一个重点项目,对全国重工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武钢的谈判失败,对整个“一五”计划都会造成重大影响。袁宝华的心里沉甸甸的。

正当中国代表团觉得山穷水尽时,北京有了回音:地质部最新发现除大冶铁矿外,大冶周围还有一批铁矿资源。同时,中央已派地质部副部长宋应带这批铁矿的有关资料,日夜兼程地赶往莫斯科。袁宝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立刻又开始了下一个环节的工作。

(杨琳摘自《袁宝华文集》第八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标签: 铁矿 大冶 苏联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