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自信是创作的原动力

点击:0时间:2023-10-12 07:42:48

李前宽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是从事文艺工作应有的素质,是创作的原动力,成就事业之本。

五十几年前,由电影学院毕业何处去?当时有同学为能留在北京宁愿改行,舍弃所学专业。我爱电影,义无反顾来到东北,进入新中国电影摇篮,在这里跟随电影前辈感悟电影创作生产的真谛。从摄制组底层美术助理到科教片编辑,从故事片场记到副导演、导演,后来成为长影总导演。当年我的抉择很重要,它确定了我毕生从事喜爱的事业坐标。

几十年来,一路艰辛努力,汗水与收获同在,每拍一部戏便是一次学习机会,一步一脚印。继承前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深入生活,面向社会,服务于民的文艺创作传统。不忘初心,认准目标,矢志不渝奋力前行。拍摄了电影《佩剑将军》《黄河之滨》《田野又是青纱帐》《开国大典》《决战之后》《重庆谈判》《七七事变》《世纪之梦》《金戈铁马》和《星海》等,执导了电视剧《明月出天山》《苍天圣土》和《抗美援朝》以及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和《太行山》等。

将镜头聚焦在民族历史与国家命运,以情真意切的笔触描绘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人,是一个导演的神圣职责。

作品的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敬畏历史、学习历史、努力实践,导演在二度创作中要充分调动诸多艺术元素,转化为气韵生动、感人至深的银幕形象。在践行中不断加深感悟与积累,锲而不舍的行动,是不断充实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过程。

拍摄电影《黄河之滨》我们到山东鲁北贫困地区深入体察广大干部、群众的疾苦与心声;拍摄《田野又是青纱帐》来到东北深山与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喜悦;拍摄电影《重庆谈判》和《七七事变》时,实地采访,考察史料,寻访当年国共双方历史见证人,掌握一手资料,努力把握历史的真实性;拍摄电影《开国大典》参阅大量历史资料片,访问当年跟随毛主席和开国元勋身边的亲历者、老同志。努力思考如何把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拍得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更具历史与审美价值。为让影片真实可信,诗情画意,更具视觉震撼力,我们找到了电影《开国大典》的艺术风格,即以历史的真实性与当代的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手段,让资料片参与创作,化腐朽为神奇,采用色彩渐变的处理手法使作品更具真实性,历史性、文献性和艺术性,让作品更精彩。

拍摄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是影片高潮戏,以历史的真实为基础,艺术地呈现出有节奏的历史场景——旭日东升,在庄严神圣的“静场”中,毛主席率众开国元勋健步登上城楼,逆光拍下长长的身影铺洒在台阶上,中华人民共和國今日成立了!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阅兵后,广场上万众欢呼雀跃,呈现一派沸腾的海洋。毛主席挥手高呼“人民万岁!”在主题音乐渐起时,腾空而起绚丽礼花,叠化出无数战士在炮火中缓缓倒下……以精心设计的这一大段层次分明的镜头语言。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新中国诞生的宏大主题。

毛主席率党中央由西柏坡迁入北平,原本是过场戏,二度创作时意识到这是反映我党由农村转入城市历史性的战略转折点,应用大浪漫手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银幕震撼力;大远景,远远地平线上涌来数百辆载满战士的汽车和炮车,像汹涌的大海波浪滚滚而来,那隆隆的震响如万马奔腾,此刻天空飘来毛主席与女儿的对话:“爸爸,我们胜利了为什么不回延安而去北平呀?爸爸笑道:孩子呀。北平比延安大……”这时伴随震耳欲聋的震响,庞大车队迎向镜头,给人以时代洪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的感受。

往日的积累,情感的融入和创作的深思熟虑,进入创作亢奋状态,对未来影片的效果预测,正是文化自信的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彰显了全民族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国人的梦。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才会有文化复兴。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之源,我们有责任为之自觉地去传承、发扬光大,打造文化经典,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自觉地践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向人类弘扬中国精神。

由我担任艺术总监的原创中国秀《西游记》,在全球招标中,击败以美国著名舞台剧《蜘蛛侠》等多国实力剧目竞标,成功在澳门金沙城驻场落地,已于今年2月18日成功演出。将中国经典著作为素材,重新创作演绎,以多种极富中国元素的表演形式,配以最前沿时尚的灯光、舞美、音乐、多媒体和服装设计等。舞台空间变化莫测、剧情设计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极具视觉冲击力。把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奇幻妙境一幕幕展现在观众眼前,向世界再现中国经典片段。

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核心内涵作构思主线,通过现代活力和舞台表演等综合艺术整合起来,不仅会耳目一新且具有无限张力。文化自信增强了我们创作的动力。重塑经典,打造出一台深受不同肤色观众欢迎的原创中国秀《西游记》,让中华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头堡”澳门占据一席之地。该演出好评如潮,场场爆满。美国和日本等国际知名演出部门纷纷发出邀请,希望原创中国秀《西游记》能在他们那里落地。以精心打造的中国新经典演出,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国际演出市场中,真正做到中华文化走出去。

做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每每我参加国际电影节交流或率团携片参加中国电影走出去国际交流活动时,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文化使者而骄傲,我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这种潜意识里的自强与自尊,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给予的力量。它是创作的原动力,激励着我勇往直前。endprint

标签: 中国 历史 文化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