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挥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点击:0时间:2023-10-14 09:48:22

温凌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青年价值观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承担着培养教育青年健康成长的任务,在注重提高青年的能力、知识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出具有高尚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此,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努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积极引导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要对大学生思想状态进行客观评价。要用科学的大学生思想状态评价机制对大学生认知、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追求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自主性。他们关注社会上的热点现象和问题,能够通过分析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二是理智性。大学生能够站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对大部分社会现象和政治事件都采取了理智的态度。三是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社会阅历还不丰富,因而大学生在思想上还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表现为表面性、功利性和矛盾性。

第二,要探索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一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积极创新课程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不回避社会矛盾,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的理论来指导学生思考、探索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切身利益问题,多给学生提问和讨论的机会,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注重组织的职能作用。党组织、团组织要定期组织召开学生思想工作座谈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讲座、观看红色历史影视、革命文艺汇演、社会主义课外阅读等形式实现大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对接,强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高效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激发大学生主体积极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不仅要遵循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而且还要遵循教育规律。要重视大学生思想认识形成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注重大学生的主体表达、主体表现,积极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理论研究,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学术支持与理论资源。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术研究。不同学科可以从自身独特的视角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为使其更加正确、合理、完善提供建议;每一学科都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涉及的本学科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创新性的思想和观点,使之更系统、更先进;一些学科可以从自身学科的角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构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价值体系;一些直接相关的学科更可以从自身学科的角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正确的、合理性的论证,对于一切否定和歪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建设的思想和观点予以有力的驳斥,从学术的角度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认知认同机制以及不同群体特别是针对高校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实现路径等内容的研究。

三、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要着力履行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育人等重要职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人们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前进。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高校学生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增强优秀文化课程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陶冶道德情操。要通过举办经典诵读、道德论坛、文化讲堂等活动以及向学生提供优秀文化产品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聚集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练大学精神,使之成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撑。

四、注重结合时代要求和高校学生的实际,在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体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高校学生对基本国情、社会现状的了解;通过高校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实习、基层锻炼,深化高校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认识;通过参观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烈士陵园等激发高校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通过组织大学生科技、技能竞赛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弘扬时代精神;通过义务劳动、勤工助学等活动培养高校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和友善互助的道德情操。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为高校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十分重要的感性基础、理解契机和内化为思想素质的体验机制,从而引导高校学生认同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着力引导广大教师和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是习近平同志对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提出的新要求。广大教师要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模范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继续实施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要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党风促政风带校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训。一所大学的校训,反映了一所大学全体师生员工乃至广大校友需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勉励性特征。可以说,校训是一所大学传统与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大学文化的支柱与灵魂。大学校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深远持久的育人效果。高校要进一步探索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积极构建蕴含学校光荣办学历史和优秀办学传统的精神文化体系。围绕校训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重大事件和关键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德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广泛组织师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和精神教育支撑体系;加强对优秀教师和优秀科研成果的深入宣传,在优秀人才和教学科研成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制定激励政策,推动学术文化建设,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和能力培养支撑体系;不断赋予校训精神新的时代元素,让广大师生对校训精神内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进而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康红波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关闭